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11]01-01-23)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陶贞高全洲解晨骥张超李元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生物地球
  • 3篇生物地球化学
  • 3篇化学风化
  • 2篇地球化学循环
  • 2篇有机碳
  • 2篇溶解无机碳
  • 2篇生物地球化学...
  • 2篇同位素
  • 2篇无机碳
  • 2篇流域
  • 2篇颗粒有机碳
  • 2篇化学循环
  • 1篇东江流域
  • 1篇盐矿
  • 1篇盐矿物
  • 1篇生物地球化学...
  • 1篇生物硅
  • 1篇示踪
  • 1篇水化学
  • 1篇碳稳定同位素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5篇高全洲
  • 5篇陶贞
  • 2篇解晨骥
  • 2篇李元
  • 2篇张超
  • 1篇唐文魁
  • 1篇刘龙海
  • 1篇林培松
  • 1篇张胜华
  • 1篇刘克新
  • 1篇焦树林
  • 1篇毛海若
  • 1篇付东坡
  • 1篇丁杏芳
  • 1篇姜光辉
  • 1篇陈晓宏
  • 1篇李姗迟
  • 1篇李珊迟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江流域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吸收被引量:14
2013年
对东江化学径流进行分析,使用质量平衡法和扣除法估算了流域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吸收通量.结果表明,东江水体的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均值(59.88mg·L-1)远低于世界河流均值(100mg·L-1);离子组成以Ca2+、Na+和HCO-3为主,可溶性Si次之,径流对总溶解固体的稀释效应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表现得并不明显.东江化学径流组成主要源自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过程的贡献(72.46%~81.54%),其次为海盐贡献(17.65%~26.05%),碳酸盐矿物的贡献很少(0.81%~3.87%);大气CO2是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侵蚀介质,但H2SO4和HNO3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东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消耗通量(3.02~3.08)×105mol·km-2·a-1高于全球平均值,是全球岩石风化碳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晨骥高全洲陶贞刘龙海李珊迟
关键词:化学风化水化学东江流域
粤东五华河流域的化学风化与CO_2吸收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对粤东五华河干流和支流水体的物理、化学组成测试数据,应用质量平衡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湿热山地丘陵地区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吸收.结果表明:五华河水体的总溶解性固体含量(77.11 mg/L)接近于世界河流的平均值(65 mg/L);离子组成以Ca2+、Na+和HCO3-为主,可溶性Si次之.五华河流域化学径流组成主要源自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过程的贡献,碳酸盐矿物的贡献较少;大气和土壤CO2是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侵蚀介质.与同一气候带其他河流相比较,五华河流域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吸收通量(2.14×105mol/(km2.a))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流域内缺乏碳酸盐岩所导致.
张超高全洲陶贞陈晓宏解晨骥林培松张胜华李姗迟李元
关键词: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侵蚀介质
陆地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地球表层硅(Si)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大气CO2浓度变化、大洋生物泵作用以及海岸带富营养化等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是地球表层所有次生Si的来源。陆地生态系统各次生Si库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驱动因子,这导致各Si库的贮存量和循环周期存在明显差异。土壤Si库中的黏土矿物Si、溶解硅(DSi)和淀积在其他矿物表面的无定形Si都源自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过程;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中的DSi形成生物Si,然后经微生物分解过程返还给土壤;地表径流将流域陆源Si以悬移质Si和DSi的形式输入河流、海洋。迄今,陆地不同形态Si库的大小及其对全球Si循环的贡献仍不确定。因此,在研究陆地Si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地表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陶贞张超高全洲李元
关键词:化学风化生物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同位素
桂江主要离子及溶解无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被引量:30
2014年
河流水体的化学组成记录了流域内各种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信息.对西江一级支流桂江化学径流的分析结果表明,桂江水体的离子组成主要受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的控制,CO2是这一过程的主要侵蚀介质;H2SO4对碳酸盐岩的风化影响桂江河水的化学组成.大气沉降、人类活动、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化学风化对桂江水体贡献的溶解物质分别占总溶解物质的2.7%、6.3%、72.8%和18.2%.河流溶解无机碳(DIC)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DIC)揭示桂江河水中的DIC明显被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对桂江颗粒有机碳(POC)的贡献达22.3%~30.9%,这表明岩石风化来源的DIC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碳,并在迁移过程中部分沉积水体底部,进而形成埋藏有机碳.
唐文魁陶贞高全洲毛海若姜光辉焦树林郑雄波张乾柱马赞文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颗粒有机碳碳稳定同位素
桂江河流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4)C和^(13)C示踪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一个水文年度的月周期性采样分析,用河流悬浮颗粒物的有机碳(POC)和溶解无机碳(DIC)的同位素信号探讨了桂江径流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桂江悬浮颗粒物中POC含量多介于1.70%~14.27%之间,平均为(4.54±2.94)%;河流POC的△^(14)C值介于-235.8‰~-26.7‰之间,平均为(-135.38±57.27)‰,没有检出"核爆^(14)C"信号,揭示了较为强烈的流域地表扰动和土壤侵蚀状况。桂江POC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变化于-29.92‰~-24.71‰之间,平均为(-26.86±1.29)‰,这与以C_3植物为主的流域生态系统的碳同位素组成一致。桂江颗粒有机质的C/N比多介于5.54~11.53之间,平均为7.97,低于全球河流的平均状况。一方面,土壤有机碳、岩石来源的地质碳及藻类生物量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桂江河流颗粒有机质的C/N比和△^(14)C值;另一方面,微生物群落对水体有机质的代谢分解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有机质的元素和同位素比值。桂江河流DIC的δ^(13)C值变化于-17.22‰~-10.65‰之间,平均为(-12.95±1.94)‰。冬半年河流DIC(δ^(13)C值平均为-11.47‰)几乎全部来自碳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夏半年土壤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对DIC(δ^(13)C值平均为-14.73‰)的贡献达28%。
陶贞高全洲黄夏坤刘克新丁杏芳付东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