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无)

作品数:12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毅王萍萍徐晗王娜刘建新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技术创新
  • 2篇新管理
  • 2篇制造业
  • 2篇经济长波
  • 2篇技术创新能力
  • 2篇创新管理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市
  • 1篇以我为主
  • 1篇意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船舶
  • 1篇中国情景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搜索
  • 1篇排名
  • 1篇企业
  • 1篇企业技术创新...
  • 1篇自主创新
  • 1篇文化创意

机构

  • 12篇清华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王毅
  • 2篇徐晗
  • 2篇王萍萍
  • 1篇刘建新
  • 1篇李纪珍
  • 1篇李廉水
  • 1篇胡左浩
  • 1篇陈健
  • 1篇王萍萍
  • 1篇董宇星
  • 1篇王娜

传媒

  • 5篇技术经济
  • 3篇创新与创业管...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科研管理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阅江学刊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需求导向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理论被引量:10
2013年
以8家重点工业企业(哈电、大唐电信、中国船舶、海尔、海信、奇瑞、长庆油田、鞍钢)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需求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中的作用机理,提出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理论模型———"需求导向-实践积累-能力跃迁"模型。该模型包括以下3个命题:第一,需求导向是指企业主动把握需求带来的创新实践机会,这些机会来自需求宽度(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和企业内部需求)和需求深度(首次需求、需求升级和创造需求)的不同组合及其动态变化;第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表现为能力宽度(整体产品/工艺技术能力)和能力深度(核心技术能力)的动态组合提升,这种积累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核心过程的5个要素(技术来源、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和自主品牌)的动态组合上进行持续实践的结果;第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可以形成向"主导产业链创新的能力"的跃迁,该能力的主导力量来源具有多样性,由整体产品/工艺技术能力、核心技术能力、自主品牌3个核心要素及其不同组合决定。
王毅
关键词:技术创新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及内部一致模型研究被引量:33
2013年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包含外部环境、产业体系、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和人才五个要素。本文首先阐述了各要素包含的内容和作用,然后阐述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内部一致性模型。本文认为,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调节各个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可以使整个产业生态系统效用最大化。
王娜王毅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复杂技术产业的市场追赶路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选取汽车、造船、通信设备、制药、装备制造五个典型产业,对我国复杂技术产业的市场追赶路径进行研究。文章探讨了与市场追赶紧密相关的市场壁垒和市场破坏,提出用于刻画市场追赶路径的两个重要维度——需求宽度和需求深度,然后论述典型产业的市场追赶起点和路径。研究发现:成熟技术产业的市场追赶起点都是从首次需求开始,在需求宽度上有普遍分布;新兴技术产业的市场追赶起点多样性明显,在需求宽度上分布广泛,在需求深度上有普遍分布;市场追赶路径有纵向、斜向和横向三种;从需求宽度来看,在产业追赶过程中,国内需求是基础、国际需求是关键,按照国际需求标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追赶才是对国内市场需求的有效利用;从需求深度来看,在产业追赶过程中,首次需求是基础、需求升级是关键,按照未来需求升级的趋势、满足首次需求的追赶才是对首次需求的有效利用。
胡左浩王毅
我国创新管理研究前沿被引量:1
2013年
系统阐述了我国创新管理研究的前沿进展、挑战和发展方向;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学术研究的异同,详细论述了其研究进展。认为:我国未来学术研究要重视中国情景、放眼全球问题,并注意回归熊彼特、回归基础研究范式,要着力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能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理论,引领全球创新管理研究的前沿进展。
王毅徐晗王萍萍董宇星
关键词:创新管理中国情景
我国轿车生产企业技术创新搜索研究:混沌边缘的平衡
2012年
本文以我国轿车生产企业中的典型企业——上海汽车、一汽轿车、长安汽车、一汽夏利和奇瑞汽车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探讨企业技术创新搜索的影响因素、搜索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发现如下:企业、国内、国际三个层面的创新搜索强度具有内部一致性,即如果一家企业在企业层面上的开发性创新搜索强度较高,那么它在国内及国际层面上的开发性创新搜索强度也相对较高;我国轿车企业在国际层面上的探索性创新几乎为零,我国轿车技术水平及技术创新搜索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企业绩效与技术创新搜索具有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财务宽松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搜索,市场主导型融资结构比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更适合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搜索;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加强自主研发体系建设、加大专利努力程度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搜索。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混沌边缘的企业技术创新搜索命题:在需求快速增长和强者不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搜索处于混沌状态,探索性搜索和开发性搜索的平衡远离稳定状态,只有双强搜索企业处于有利的相变空间,可能抓住混沌边缘的机会窗口,进入强平衡稳态。
朱牟霖王毅
关键词:轿车产业
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模式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采用"建立理论的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文档资料、直接观察等方式收集案例资料,并进行三角验证。我国电视机产业所有企业都选择了同样的技术追赶路径,即从引进国外成熟期产品制造技术起步追赶,属于典型的单路径模式。我国通信设备产业技术追赶的初始期,在引进国外设备、引进生产线的同时,国内企业、研究院所(后转制为企业)较早进行自主产品开发(模仿创新);形成了从自主开发高端产品切入追赶、从自主开发低端产品起步追赶、从引进高端产品生产线起步追赶等多种追赶路径同时并存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多路径"模式。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两个典型产业的技术追赶绩效进行衡量:1)产业内主要企业的专利数量;2)业内专家、研究学者的主观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认为:通信设备产业的技术追赶绩效明显高于电视机产业。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的主要发现是:在产业技术变革快、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能力基础差的情景下,相对于"单路径"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多路径"模式能带来更高的产业技术追赶绩效。这一理论命题弥补了"特定顺序"和"技术跳跃"两种理论的不足。
刘建新王毅
关键词:绩效技术创新
复杂技术创新中的整合能力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试图回答如何在复杂技术创新中管理"内源"和"外源"能力的问题。提出:复杂技术创新中的整合能力是指企业配置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针对复杂技术系统的用户需求变化持续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复杂技术创新中存在四类整合能力,即部件整合能力、系统弱整合能力、系统自整合能力和系统强整合能力;整合能力的微观基础来自于对创新链的控制,创新链是与复杂技术系统相关的技术链和价值链的组合;整合能力拥有者在技术链和价值链的控制权上的差异是其所属类型的决定因素。
王毅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管理创新链
经济长波:现象、理论与展望被引量:3
2017年
综合已有文献,对经济长波现象、经济长波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长波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如下:经济长波现象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长度为40~60年、平均为50年的经济周期;从价格等观察变量开始的单一精确计量在经济长波现象发现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并未为经济长波存在提供确凿证据,综合多种因素的多元推论历史模型可用来阐释经济长波的存在性;对经济长波的界定以周期性这一本质特性为前提,从狭义向广义发展,即从单纯经济变量发展到经济-社会-制度因素的组合;学者们对过去200多年已发生5次经济长波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但是在确切年份上因方法和数据的差异而略有不同;创新、战争、核心技术要素、多要素平衡与失衡是经济长波产生的主要因素,历次经济长波一般会伴随着技术或关键要素、产品或服务、基础设施、产业聚集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未来研究可从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研究经济长波的发生机理。
王萍萍王毅
关键词:经济长波技术创新产业结构
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创新与追赶:“以我为主”的全球市场导向模式被引量:1
2014年
从已有的市场视角和技术体制视角,对我国船舶制造业的追赶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认为中国船舶制造业追赶路径的具体内容是:采取模仿创新、自主集成创新和合作创新三者结合的方式开展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从主流船型、高技术船型和船舶制造技术三个方面寻求突破。我国船舶制造业的追赶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依托国际市场实现追赶;二是采取"以我为主"、集成和利用全球技术的创新能力积累方式。这样的方式对于全球充分竞争、强累积技术体制的船舶制造业来说刚好是适合的。
邓悠悠王毅
江苏省地级市制造业排名及国际化研究——基于13个地级市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作为中国制造业强省综合排名第一的江苏省,其制造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省内各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差距较大,这与各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密切相关。为了推进江苏制造业向更高层次、更均衡方向发展,需要各个地级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更为积极的国际化策略。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13个地级市制造业的国际化状况。各个城市不同的国际化策略导致省内制造业发展不均衡。各城市运用国际化策略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不同路径。
陈健李廉水
关键词:地级市制造业排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