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200991127)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邱枫吴永梅陈世耀毛於安苟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消化道
  • 3篇内镜
  • 3篇化道
  • 3篇病变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膜切除术
  • 2篇癌前
  • 2篇癌前病变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早期癌
  • 1篇早期食管癌
  • 1篇早期肿瘤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检查
  • 1篇粘膜
  • 1篇粘膜切除
  • 1篇粘膜切除术
  • 1篇色素内镜

机构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邱枫
  • 3篇吴永梅
  • 2篇毛於安
  • 2篇王君
  • 2篇陈世耀
  • 2篇苟冬梅
  • 1篇张海峰
  • 1篇练晶晶
  • 1篇马丽黎
  • 1篇刘以梅
  • 1篇吴英杰
  • 1篇时然然
  • 1篇姚礼庆
  • 1篇马桂芬
  • 1篇居来提
  • 1篇缪青
  • 1篇杨清
  • 1篇丁黎葭
  • 1篇靳瑜
  • 1篇杜萍

传媒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色素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消化道肿瘤是我国第二大好发肿瘤,早期肿瘤的预后较好,晚期肿瘤愈后较差,因此提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率成为了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内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诊断消化道肿瘤的主要方法,其中前者被认为是消化道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普通内镜下病变黏膜表现不典型、活检靶点不准确及内镜医师的个人经验等因素而难以确诊,易造成漏诊、误诊,普通内镜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时然然邱枫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诊断染色内镜色素内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早期肿瘤
热休克蛋白27在常见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s,HSPs)在人常见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消化道癌诊断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HSP27在Barrett食管(Barrett'esophageal)、食管贲门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the esophagus and Cardia)、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AG and H-IN)、胃窦腺癌、结肠息肉(Colonic polyps)、结肠腺癌(Colonic adenocarcinoma)组织中表达.结果HSP27阳性表达率在Barrett食管68.2%、食管贲门部腺癌91.7%(P<0.05);浅表性胃炎17.9%(P<0.05)、CAG and H-IN47.1%、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P<0.05);结肠息肉84%、结肠腺癌96%(P<0.05)。结论:HSP27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可作为消化道肿瘤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吴永梅居来提靳瑜邱枫王君苟冬梅吴英杰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消化道癌前病变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也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全球每年死于消化道肿瘤的病人高达数百万.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治疗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近年来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从单纯的检查诊断进入到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时期。由剥脱活检术(strip biopsy)发展而来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目前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病变如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中。
吴永梅王君邱枫苟冬梅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早期癌消化道病变主要死因
胃肠通过时间测定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胃肠通过时间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73例糖尿病伴便秘及腹泻患者的胃肠通过时间(GITT),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测定口-盲通过时间(OCTT)。结果糖尿病伴便秘患者液体排空时间(OCTT)为(114.7±19.6)h,其中异常占27.1%(28/103),延长占18.4%(19/103),缩短占8.7%(9/103);糖尿病伴腹泻患者液体排空时间(OCTT)为(110.5±15.6)h,其中异常占22.8%(16/70),10例OCTT缩短,6例OCTT延长。糖尿病患者TGITT异常占67.05%(116/173),结肠通过时间异常占33.53%(58/173)。结论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胃肠通过时间简单易于操作;对糖尿病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诊治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张海峰杨清毛於安
关键词:胃肠通过时间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
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处理食管黏膜病变疗效评价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处理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分别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35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0岁。对患者行内镜下治疗,观察术中出血、穿孔及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情况,统计病灶完整大块切除率与组织学完全切除率,通过随访评价复发或转移情况,对内镜治疗短期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完成ESD操作28例,7例(20.0%)改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切除,手术耗时20~125min,平均耗时65 min。颈部气肿1例,术中穿孔2例(5.7%),术中少量出血8例(22.9%),术后延迟性出血1例。组织学治愈26例(74.3%)。除2例手术治疗外,32例完成随访,1例(3.3%)失访。随访4~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随访中,3例复发,复发率9.4%(3/32),3例发生术后食管狭窄包括1例复发病例。结论 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杜萍丁黎葭马丽黎陈世耀练晶晶邱枫吴永梅毛於安姚礼庆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癌细胞FoxP3的表达及其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相互作用
2013年
目的检测叉头样蛋白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并探讨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和胃癌细胞共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定位;建立胃癌细胞和PBMCs的体外共培养体系,然后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共培养后胃癌细胞和PBMCs中FoxP3mRNA表达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共培养后两种细胞中Fox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FoxP3表达于胃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胃癌细胞与PBMCs共培养时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直接和间接共培养后MKN28胃癌细胞的FoxP3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均增加(P=0.031;P=0.015);与单培养相比,来源于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淋巴细胞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后其FoxP3 MFI均明显增加(P=0.016;P=0.034),且IL-2能促进间接培养条件下PBMCs的FoxP3表达(P=0.024),而对直接共培养影响不大。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FoxP3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直接共培养较间接共培养增加更明显(P=0.035)。结论胃癌细胞与PBMCs的相互作用主要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方式,FoxP3的表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可能跟肿瘤免疫逃逸有关。
马桂芬缪青刘以梅陈世耀
关键词:胃癌共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