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171)

作品数:9 被引量:89H指数:7
相关作者:杨大荣彭艳琼张光明宋启示谷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传粉
  • 3篇小蜂
  • 2篇对叶榕
  • 2篇雨林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热带雨林
  • 2篇榕树
  • 2篇榕小蜂
  • 2篇聚果榕
  • 2篇互惠
  • 2篇互惠共生
  • 2篇繁殖
  • 2篇传粉生物学
  • 1篇多样性
  • 1篇行为学
  • 1篇行为学特征
  • 1篇生境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特征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思茅师范高等...

作者

  • 9篇杨大荣
  • 8篇彭艳琼
  • 6篇张光明
  • 5篇宋启示
  • 3篇谷海燕
  • 2篇周芳
  • 2篇王瑞武
  • 2篇徐磊
  • 2篇王秋艳
  • 1篇段柱标
  • 1篇卢耀
  • 1篇邓晓保
  • 1篇罗进荣
  • 1篇赵庭周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Acta B...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叶榕传粉生物学(英)被引量:7
2002年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雌雄异株植物对叶榕 (FicushispidaL .)的生物学、传粉物候学以及榕小蜂(CeratosolensolmsimarchaliMayr)的传粉和繁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雌雄异株的对叶榕与其他雌雄同株的榕属植物不同 ,它的种子形成与传粉者有着更为复杂的相互关系。对叶榕一年结隐花果 6~ 8次 ,结果高峰期 4~ 5次 ,其中雄性植株仅产生花粉和孕育榕小蜂 ,而雌性植株 (无雄蕊 )则需榕小蜂带花粉进入隐花果内 ,进行传粉授精 ,使之发育成种子。对叶榕的成熟花粉不能从花药开裂处自行散发出来 ,必须由榕小蜂采集才能散落。榕小蜂雌蜂羽化、交配后 ,找到雄花区 ,用足、触角、口器在推动中采集花粉。雌蜂飞出熟榕果找寻雌株或雄株榕树上的幼嫩隐花果 ,一般需 3~ 6 7min ;一部分雌蜂在雄株中寻找幼嫩的隐花果 ,进去产卵繁殖 ,另一部分雌蜂则寻找雌株雌花期嫩隐花果进去传粉。雌蜂在雌株榕树的隐花果内传粉时间为 15~ 2 3h ,在雄株榕树的隐花果内产卵时间为 6~ 9h。对叶榕小蜂在雌株上进入单个隐花果的数量多少关系到雌花结实率 ;观察表明 ,每个隐花果最佳进蜂数为 2头 ;榕小蜂传粉后榕树成熟种子形成率在 5 4 .1%~ 82 .5 %之间 ,平均为 73.8% ;而在雄株上雌蜂进蜂数量则关系到榕小蜂在隐花果内的产卵率 ,
杨大荣彭艳琼宋启示张光明王瑞武赵庭周王秋艳
关键词:热带雨林对叶榕传粉生物学
影响对叶榕及其传粉者繁殖的生态学因素被引量:8
2005年
在西双版纳,分别统计了对叶榕(Ficushispida)雌花期雌雄果的进蜂量和花后期雌雄果繁殖的多个特征值,以此来探讨自然条件下,影响对叶榕及其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solmsimarchali)繁殖的因素。结果表明:单果内有效进蜂数量是影响种子生产和传粉榕小蜂繁殖的首要因素,而雌花期进果的传粉榕小蜂并不是都能全部进入果腔传粉或产卵,大部分蜂还未进到果腔就被夹死在顶生苞片层的通道里,能进入雌果内传粉的榕小蜂为(2.72±2.04)只·果-1,约占总进蜂量的52%;而在雄果里,能进入果腔的蜂量只有(2.08±1.65)只·果-1,占35%左右。由于雌果内的雌花显著比雄果内的雌花多,结合单果进蜂量雌多雄少的格局,最终单果生产的种子数量(1891.63±471.53)比传粉榕小蜂的数量(367.20±208.02)多5倍有余。在雌果里,供给传粉的雌花数量与所生产的种子数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没有接受到花粉或不能正常受精的雌花数量与种子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雄果不仅生产花粉,也是传粉榕小蜂繁殖的场所,在相关于传粉榕小蜂自身繁殖力的因子中,传粉榕小蜂产卵制造的瘿花数量对其种群数量有最大的影响;影响次之的是发育过程中死亡的个体数量,它可降低30%左右的传粉榕小蜂数量;影响排在第三位的是寄主的雌花数量。此外,3类非传粉者的存在,单果内平均可减少30多只传粉小蜂。
彭艳琼杨大荣段柱标邓晓保
关键词:对叶榕繁殖互利共生传粉者传粉榕小蜂雌花数量
木瓜榕传粉生物学被引量:26
2003年
木瓜榕 (FicusauriculataLour.)是雌雄异株植物 ,它只有通过大果榕小蜂 (CeratosolenemarginatusMayr)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大果榕小蜂也仅在木瓜榕雄果内产卵才得以繁衍后代。经两年来的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 :木瓜榕繁殖能力在不同季节随进蜂量的多少而变化 ,雌树在 4月和 11月出现的两次结果高峰期与进蜂量最多的时期相遇 ;同时雄树与雌树在 11月挂果高峰期重叠 ,导致该期进入雄果产卵的雌蜂量减少 ,进蜂量高峰推迟到部分雄果成熟、只有稀少接受果的 3月下旬和 4月上旬。木瓜榕在与大果榕小蜂互惠共生的进化历程中 ,逐渐完善了自身保证远交的繁殖机制 ,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雌雄异熟、雌雄异株和短花柱雌花不亲和 3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温湿度对大果榕小蜂访果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在温湿度变化缓和的早晚 ,有利于榕小蜂出行 ,雌蜂访果最为频繁。大果榕小蜂活动最佳的温湿度是 :温度 2 0~ 2 4℃之间、湿度 85 %~ 93%之间 ;温度高于 2 9℃、湿度低于 5 8%或风雨天均不利于该蜂出行活动。榕小蜂日活动高峰的出现先后在不同季节略有差异 ,高温高湿的夏季榕小蜂活动出现早 ,7∶40达高峰 ;秋季榕小蜂活动推迟 ,高峰出现在 11∶0 0 ;干凉的冬季最晚 ,13∶0 0才到达高峰。通过人工套袋、放蜂传粉试验 。
彭艳琼杨大荣周芳张光明宋启示
关键词:传粉生物学行为学特征
高榕隐头果内寄生蜂种类及生态学特征初步观察被引量:18
2003年
本研究采用定期、定点、定树采样调查和观察研究的方法 ,获得寄生于高榕隐头果内小蜂 (Chalcidoidea)为 6个科 ,14个属 ,2 5种。根据小蜂行为把高榕小蜂划分为 2类 ,一类为传粉小蜂 ,另一类为非传粉小蜂 ,其中传粉小蜂有 2种 ,主要的传粉小蜂只有Eupristinaaltissima一种 ,另一种仅在部分季节少量出现。高榕隐头果果态变化大 ,直径 2 5cm以上的大号果中仅寄生非传粉小蜂 ,这些小蜂对榕树 传粉者共生体系有着负面影响。本文初步研究了高榕隐头果中寄生的小蜂种类和生态特性 ,分析了部分寄生蜂对榕树
谷海燕杨大荣张光明彭艳琼宋启示
关键词:寄生蜂传粉小蜂非传粉小蜂生态学特征
木瓜榕上昆虫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02年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木瓜榕上的昆虫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样地内共采集到木瓜榕树上昆虫4 8974号 ,隶属 9个目 ,30个科 ,5 6属 ,70种。主要是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和缨翅目的科、属和种类。属和种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类群最丰富 ;个体数量是膜翅目最多 ,高达 6 8 79% ,其中 5 6 5 8%是传粉类昆虫。从垂直分布规律看 :种类和数量是老茎结果部位最高 ,占 71 34% ,在青果期和熟果期表现最丰富 ;树冠与叶片部位次之 ,比率为 15 6 8% ;根部再次之 (9 5 5 % ) ;枝杈和主干最低 ,仅占 3 4 2 %。在不同季节中 ,雨季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最高 ,为 35 96 % ;干热季节次之 (34 2 2 % ) ,干凉季节最低 (2 9 82 % )。
彭艳琼杨大荣王秋艳周芳罗进荣
关键词:昆虫群落结构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联结性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应用方差比率法、2× 2列联表的 χ2 检验、联结系数、点相关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Pearson相关系数和秩相关系数等多指数比较的方法研究了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的种间联结性。研究表明 ,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总体联结性表现为极显著。 2× 2列联表的 χ2检验不能反映所研究昆虫种间联结性的真实情况。 6个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共同出现率普遍较高。小蜂种间的联结程度多属极显著 (对于联结系数 15个种对中有 10个 ,对于秩相关系数15个种对中有 12个 )。传粉者Ceratosolenfusciceps同其它小蜂间的联结显著性最高 ,其中与Platyneuratestacea和P .mayri呈极显著负联结 ,与P .agraensis呈极显著正联结 ,但与Apoc rypta属 2小蜂的关系尚不十分明晰。Platyneura属 3种小蜂彼此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联结关系 ,而Apocrypta属内 2个种之间呈极显著正联结。文章对该 6种榕果小蜂种间连接关系形成的原因及进化生态学后果作了较详尽的讨论。
张光明杨大荣徐磊彭艳琼卢耀
关键词:聚果榕种间联结性资源分配
聚果榕榕果小蜂种群分布格局及其生境和季节差异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采用多个指数对西双版纳地区聚果榕榕果小蜂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检测 ,并重点运用基于方差 /均值比率法的t值测度比较了其生境和季节差异 .结果表明 ,6种聚果榕榕果小蜂的种群分布格局皆呈聚集分布 ;传粉小蜂聚集强度在生境序列上 ,原始雨林≈严重干扰地段 中度干扰地段 ,在季节序列上 ,雨季 >干热季 >雾凉季 ;非传粉小蜂不同种类不同性别随着生境和季节变化皆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强度差异 .对各种聚集强度变化的发生机理与其对聚果榕 传粉者互惠共生体进化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认为保护榕树。
张光明谷海燕宋启示徐磊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聚果榕互惠共生环境压力
聚果榕小蜂繁殖性雌蜂的时空分布格局被引量:7
2003年
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负二项参数等指标比较分析了聚果榕小蜂Ceratosolenfusciceps繁殖性雌蜂的时空分布格局 ,用t-检验拟合了扩散系数测定时分布格局偏离泊松分布的显著性。结果显示 ,聚果榕小蜂繁殖性雌蜂在不同季节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皆为聚集分布 ,不同季节时期之间有较大差异 ,反映了该种繁殖性雌蜂的活动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波动。格局强度指标的测度表明 ,聚集分布格局在雨季和雾凉季表现更强且尤以雨季为甚。繁殖性雌蜂的聚集分布格局决定了整个榕小蜂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性 ,还影响着榕树的雌雄性别功能分配格局 。
张光明杨大荣王瑞武彭艳琼宋启示
关键词:互惠共生
高榕小蜂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在西双版纳地区采集干、湿两季 5个样株的高榕 (Ficusaltissima)隐头果 ,单果收蜂 ,鉴定蜂种 ,共获高榕隐头果内小蜂标本 180 0 0多号 ,隶属膜翅目 5科 9属 14种。然后对样株小蜂群落结构、组成、性比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小蜂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在干、湿两季有着明显的差异 :湿季隐头果内的小蜂种类比干季丰富。另外 ,受人为干扰较少的样株隐头果内小蜂种类比受严重干扰的样株丰富。高榕的非传粉小蜂主要由造瘿者组成 ,寄生小蜂和寄居性小蜂仅占很少一部分 ;干、湿两季的小蜂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很低 ,虽然在湿季群落内小蜂的丰富度指数较高 ,但不如干季小蜂分布得均匀 ;相同季节的小蜂群落均为中等相似 ,不同季节的 2个榕树小蜂群落为中等不相似 ,有的树对达到极不相似水平 ;高榕隐头果内传粉小蜂的雄雌性比 (♂♀ )较低 ,为 0 .14 1,而非传粉小蜂的雄雌性比相对较高 ,多在 1 1左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地区高榕隐头果内的小蜂受不同季节温湿度、人为干扰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保护并改善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丰富高榕隐头果小蜂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谷海燕杨大荣
关键词:小蜂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榕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