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2502034)
- 作品数:32 被引量:226H指数:9
- 相关作者:马静王增平杨奇逊马伟王彤更多>>
- 相关机构: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衡水供电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保护映射理论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域计算方法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传统小扰动稳定域未考虑系统可能出现的持续振荡和阻尼比过低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保护映射(Guardian map)的改进小扰动稳定域计算方法。首先,借助映射理论将系统从改进小扰动稳定域映射到负半平面上,并通过直和运算构成保护映射,然后利用能够精确求解Hurwitz矩阵稳定域的保护映射方法准确快速地求解出改进小扰动稳定域的边界。IEEE 4机11节点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保护映射的电力系统改进小扰动稳定域描绘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有效性。最后,进一步分析发电机励磁系统参数对改进小扰动稳定域的影响,对指导系统调度运行,预防系统出现小扰动失稳具有参考意义。
- 马静王上行王彤王增平
- 关键词:低频振荡励磁参数
- 基于方向权重的广域后备保护跳闸策略被引量:9
- 2015年
- 在故障元件已被有限广域集中式后备保护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方向权重的广域保护跳闸策略。根据网络拓扑及本区域内正序电流相量信息,构造基于方向权重的节点-支路关联矩阵,然后根据故障判别结果和断路器失灵判别结果构造元件-断路器关联度向量,并通过关联度向量识别并跳开关联断路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简化了后备保护的配合关系,且能够在最小范围内切除故障,对信息同步没有严格要求,在断路器信息部分缺失时也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可靠性。
- 马静裴迅马伟王增平
- 关键词:继电保护广域保护断路器
- 采用多参数2阶摄动灵敏度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分析方法被引量:5
- 2013年
- 针对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多参数波动较大,造成低频振荡模态变化情况不易确定等难题,提出一种采用多参数2阶摄动灵敏度的低频振荡模态分析方法。首先推导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多参数2阶摄动灵敏度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多参数2阶估计式,并根据该估计式评估电力系统在多参数变化时,系统振荡模态的变化情况。IEEE 4机和16机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即使系统中多个不确定参数变化较大,该方法也能较为准确地评估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情况,并可据此采取适当的调度措施以改善关键振荡模式的阻尼。同时,该方法避免了2阶灵敏度繁冗的求导计算,求解步骤直接、明确,并且避免了求解高维状态矩阵繁琐的计算过程,节省了计算时间。
- 王彤马静王增平王上行彭明法
- 关键词:低频振荡模态分析
- 考虑网侧控制与机端相位跳变的双馈风电机组对称故障暂态特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前在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对称短路暂态特性的研究中,未充分考虑DFIG网侧变流器控制以及机端电压相位跳变等因素。为此,首先建立了综合考虑上述2种因素的DFIG故障暂态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电网三相对称故障情况下的DFIG转子电流和定子电流的瞬时表达式,分析了DFIG机端电压相位跳变以及DFIG网侧变流器控制在故障时对短路电流的作用机理,实现了电网故障下DFIG故障暂态过程更为准确的描述。时域仿真与动模实验结果均验证了短路电流表达式的正确性。
- 马静蓝新斌丁秀香王增平
- 关键词:双馈风电机组
- 适于不同运行模式的多逆变单元三环反馈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实现微网在不同模式下稳定运行,设计了一种外环采用逆变器出口电压反馈、中环采用电容电压反馈、内环采用电容电流反馈的多环反馈控制器。通过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与极点配置的方法计算控制器参数,形成了输出阻抗低频段为感性、高频段为阻性的分布式电源外特性,实现了微网内多逆变单元之间的无线通信下垂控制。所设计的多环控制器在联网运行模式下能够改善系统的稳定性,输出高质量的电能,且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速度。在孤岛运行模式下,能够保证负荷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以及多逆变单元之间功率共享,还可实现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该多环控制器设计简单,实用有效,易于实施。仿真结果表明其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 马静米超丁秀香王增平
- 关键词:微网逆变器
- 故障系统低频振荡特征值分析方法被引量:5
- 2014年
- 针对平衡点特征值法不能正确反映故障系统的振荡特性,以及轨迹特征值法窗口宽度难以选择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分析故障系统特征值的方法。利用共享因子将故障切除后的系统进行等值,再利用原网络及故障分量网络支路电流求取故障后各支路电流及功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等值模型,在各测点处将模型分段线性化,并结合实际受扰轨迹求解故障系统特征值的时间序列。2机和16机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实时准确地描述故障系统的时变振荡特性。
- 马静彭明法王彤杨奇逊
- 关键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稳定性
- 基于贡献因子的广域信号优选方法
- 2012年
- 从提高反馈信号阻尼效果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贡献因子的反馈信号优选方法。首先利用区间扩张理论和摄动理论将各反馈信号对闭环特征根的阻尼效果进行量化,并据此提出贡献因子的概念,然后利用贡献因子之和表征的系统总阻尼效果优选信号。IEEE 4机11节点系统和16机68节点系统的频域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贡献因子优选的反馈信号可协调不同类型的附加控制器,且适用于不同的控制规律;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整个系统的阻尼水平,且控制效果与利用全部信号的控制效果相当,在系统运行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 马静王彤王上行王增平杨奇逊
- 关键词:低频振荡贡献因子鲁棒性
- 基于时变状态矩阵的故障系统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能量函数法无法分析系统的时变状态矩阵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时变状态矩阵的故障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系统在故障消失点的状态及运行方式,逐步计算系统在故障后各运行点的状态及状态矩阵。然后求取差分方程的解,并根据时变系统稳定性判据,判定故障后系统能否渐进稳定。最后,2机系统和16机系统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系统在不同故障位置及故障持续时间等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
- 马静彭明法李益楠王上行高健王增平
- 关键词:时变系统稳定性
- 基于广域信息多端高压输电区域后备保护被引量:10
- 2012年
- 采用分布参数建模,提出一种基于广域信息多端高压输电区域后备保护新原理。该后备保护功能包括广域电流差动保护新原理和故障支路选择算法。广域电流差动保护依据分布参数电路中,正常运行时多端高压输电区域内所选参考点的电流流入与流出量代数和为零,故障时参考节点的差动量能准确反映故障电流这一特征对保护区内故障情况进行检测。故障支路选择算法依据故障支路选择方程根的分布特点判别故障支路和确定故障位置。经广域后备保护服务器计算分析,若保护区内故障,主站通过通信网络向故障线路跳闸装置发送控制命令,故障线路跳闸装置接收到来自主站的跳闸命令后跳开故障线路两端断路器,将故障与系统隔离。仿真试验验证了该后备保护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马静曾惠敏林小华
- 关键词:广域后备保护广域电流差动保护分布参数模型
- 基于有限交叠多分区的站域后备保护方案被引量:5
- 2015年
- 站域保护可方便获取站内电气量,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有限交叠多分区的站域后备保护方案。根据作用域范围将站域划分为母线-线路融合区、母线-变压器融合区、多元件协同融合区3类有限交叠分区。根据各分区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设计了每个分区的动作方案。当站域范围内发生故障且主保护拒动时,通过不同的有限交叠分区之间的协调配合,可选择性地快速隔离故障。实际变电站故障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解决了传统阶段式后备保护动作时限长的问题,有效改善了高中低压元件的后备保护性能,简单灵活、可靠性高。
- 马静史宇欣马伟王增平
- 关键词:继电保护后备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