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708013)

作品数:7 被引量:126H指数:6
相关作者:单新建刘云华屈春燕张桂芳宋小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北京市地质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裂带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表破裂带
  • 2篇形变
  • 2篇形变监测
  • 2篇玉树地震
  • 2篇破裂带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形变
  • 1篇地震复发
  • 1篇地震复发周期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地震危险性分...
  • 1篇点目标
  • 1篇断裂带
  • 1篇玉树MS7....
  • 1篇震害
  • 1篇震害评估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北京市地质研...

作者

  • 6篇单新建
  • 5篇刘云华
  • 4篇张桂芳
  • 4篇屈春燕
  • 3篇宋小刚
  • 2篇郭利民
  • 2篇张国宏
  • 1篇韩宇飞
  • 1篇陈为涛
  • 1篇陈国浒
  • 1篇马照松
  • 1篇甘卫军
  • 1篇赵春梅
  • 1篇李卫东
  • 1篇盛传贞
  • 1篇肖根如
  • 1篇汪驰升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地震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PSInSAR技术的海原断裂带地壳形变初步研究被引量:34
2011年
常规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受时间、空间失相干的严重制约和和大气延迟等相位误差的影响,难以实现对长期累积微小地壳形变场的有效探测.PSInSAR技术克服了常规DInSAR的局限性,能够高精度监测微小地壳形变.本文首先介绍了PSInSAR技术的算法模型和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二维线性相位模型,对时序干涉图象上相干点目标的差分干涉相位进行回归分析,逐次消除大气延迟、轨道残余和地形残余等相位误差,提取出准确可靠的形变相位,进而得到相干点目标上的累积形变量和形变速率.在此基础上,以祁连山海原断裂带为实验研究区,利用2003~2009年的21景ENVISAT ASAR数据,采用上述相干点目标处理方法进行了海原断裂带地壳微小形变的探索性研究,得到海原断裂东段绝大多数高相干点的形变速率在6~7 mm/a,2003~2009年共6.3年累积位移平均值约为4.2 cm,运动性质为左旋走滑.这一结果与GPS,库仑应力反演和地质学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PSInSAR技术在长期累积微小地壳形变探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探测震间微小形变,获取地震形变异常的有效途径之一.
屈春燕单新建宋小刚张桂芳张国宏郭利民
关键词:PSINSAR点目标地壳形变
青海玉树M_/s7.1级地震地表形变场特征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发震活动断层的地表破裂迹线决定了严重震灾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大地震发生后如果能够短时间内获得地表破裂带分布情况,确定地表破裂迹线,也就能够大致确定极震区的分布,为救援工作指明大的方向.本文以ALOS PALSAR为数据源,利用偏移量法获取了方位向及距离向的玉树地震形变场,方位向形变场显示地表破裂带呈NW-SE走向,大约310°,长度约55km,破裂主要由CENC所定震中向东南方向扩展,两盘相对错动最大可达1.3m,显示出左旋走滑的特性,按照卫星观测量与断层实际位错量之间的几何关系,换算后断层真实位错量则为1.7m;距离向形变场显示断层两盘最大错动1.1m(换算后断层真实位错量则为2m),断层北盘距离向位移减小(即视线向隆升)占主导,而在断层南盘距离向位移增加(即视线向沉降)占主导,相当于北盘向西运动,南盘向东运动,即左旋走滑.利用QuickBird影像震害检测结果显示断裂带附近建筑物倒塌严重,地震重灾带分布形态明显受断层迹线几何结构控制,震灾程度与地表形变场大小明显相关.
刘云华单新建屈春燕张桂芳
关键词: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震害评估
PS-InSAR技术在北京采空塌陷区地表形变测量中的应用探析被引量:20
2010年
本文从采空塌陷区地表形变监测手段入手,分析传统形变监测手段(如水准、GPS、常规D-InSAR等)的不足,详细介绍了PS-InSAR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现状。最后通过总结北京地区采空塌陷变形特征,并针对PS-InSAR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提出门城镇地区适宜采用PS-InSAR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监测。
陈国浒刘云华单新建
关键词:采空塌陷形变监测
利用星载GPS数据确定厘米级Jason-1卫星精密轨道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Jason-1卫星星载GPS实测数据,通过非差简化动力学定轨的方法,计算Jason-1卫星2003年1月3日至23日的轨道,并与JPL确定的GPS简化动力学轨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简化动力法使Jason-1卫星的径向定轨精度可优于±2.5 cm。
盛传贞甘卫军赵春梅肖根如陈为涛
基于WebGIS的地震复发周期与危险性分析
2010年
根据地震复发周期模型,利用现有的地质构造等资料把南北地震带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活动构造区,对能量积累阶段及地震危险性的预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构建基于WebGIS的网络计算平台,由客户端任意在研究区选择构造分区,并输入所选构造分区相应的计算参数,提交到集群服务器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对所选构造分区的地震危险性阶段及潜在震级进行预测并把结果以WebGIS方式返回给客户端。实现了利用远程计算技术与并行算法对活动断裂能量积累与释放过程的模拟计算,其结果可以为判定地震中短期预测的地点和震级提供依据。
刘云华单新建李卫东马照松张国宏
关键词:WEBGIS地震危险性分析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1年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断裂带上,总体走向约为300°,断层近乎直立.根据相干性强弱将Ⅰ区地表破裂划分为三段:北段长22 km,中段长5 km,南段长6 km,破裂带总长度约33 km.Ⅱ区内非相干带长约10 km.同震形变场分布在78 km×55 km范围内,主震所在的形变Ⅰ区断层两侧视线向相对位错约为0.78 m,转换成水平位错约为1.5 m;余震所在的Ⅱ区形变相对较小.
张桂芳屈春燕单新建刘云华宋小刚
关键词:玉树地震差分干涉测量地表破裂带
D-InSAR技术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中的误差分析与应用被引量:24
2010年
选取长白山天池火山区15景JERS-1 L波段SAR存档数据,利用二轨法进行SAR差分干涉处理.最终用4景JERS-1数据获取了覆盖相似时间段的3幅D-InSAR形变图,提取了研究区1994~1998年的地表形变场.研究表明:远离天池火山的平坦区域形变微弱;从天池火山的山脚向上到2000~2200 m高程处,表现为逐渐增强的隆升形变,最高形变速率达到LOS(视线向)5 mm/a.尽管没有同期地面实测资料验证,但研究结论与2002~2005年的一等水准测量结果及地震活动性具有定性的一致性;与Kim的同期InSAR研究具有定量的可比性.在时间上向前延伸了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形变监测时段,为研究长白山天池火山活动状态提供了更多的形变信息.
韩宇飞宋小刚单新建屈春燕汪驰升郭利民张桂芳刘云华
关键词:D-INSAR技术误差分析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