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KJ081206)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强王国祥李航丁武泉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文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秋冬季光照、水温对菹草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分别于9月、11月和12月将菹草(Potrmogeton cripus)繁殖体石芽种植于盆中(沙:土=1:3),并将盆放置于露天水池70cm水深处.定期统计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和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和叶宽,并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幼苗的Fv/Fm和快速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9~12月石芽均能萌发,第17d时萌发率为100%;9月、11月和12月的正午温度和光照差异显著,随着萌发月份的增大,幼苗的株高、叶宽和叶片数呈显著的降低趋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9月组和11月组幼苗叶片的Fv/Fm、rETRmax和饱和光强显著大于12月组幼苗;相关性分析表明,对于秋冬季的菹草萌发幼苗,水下光强和水温均对株高、叶片数和叶宽发育具有影响,特别是水温显著影响叶片的光合能力,因而相对于水下光强来说,在浅水水体中水温是幼苗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 李强王国祥
- 关键词:菹草萌发幼苗生长发育
- 表面电位对三峡库区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测定了三峡库区紫色土细颗粒的表面电荷性质,用吸管法研究了K+和Mg2+体系对细颗粒泥沙静水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1)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细颗粒在Mg2+体系中的表面电位分别为-0.156,-0.171,-0.192V,在K+体系中约为其2倍;(2)当离子浓度为0.10molm-3时,三种紫色土细颗粒在Mg2+和K+体系中的泥沙平均沉降速度ω珚分别为1.56、1.47、1.35cmmin-1和1.05、1.01、0.99cmmin-1,表现为细颗粒泥沙表面电位值越大,其泥沙平均沉降速度越小;(3)在Mg2+离子体系和Na+离子体系中,三种紫色土细颗粒泥沙平均沉降速度ω珚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加快。并且,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在Mg2+和K+体系中均存在一个浓度临界点,在Mg2+体系中约为0.1molm-3,在K+体系中约为0.25molm-3。
- 丁武泉李强李航
- 关键词:三峡库区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
- 冬季降温对菹草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将菹草(Potamogeton cripus)石芽种植于室外水体中,萌发后选择发育程度相近的幼苗,在冬季降温期间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幼苗叶片的Fv/Fm和光响应恢复曲线。结果表明,在冬季水温低于7℃的条件下菹草叶片Fv/Fm显著降低(P<0.01)。水温回复到9~10℃后,Fv/Fm逐渐增大;光强的降低有利于Fv/Fm的恢复。进一步研究植株的光响应恢复曲线发现,第4-10天,水温<7℃,菹草叶片有效荧光产量(△F v’/Fm’)的光响应能力和暗恢复能力显著下降;同时,热耗散能力和暗恢复能力也显著降低,发生光抑制的可能性增大。当水温升高到9~10℃时,△F v’/Fm’和非光化学淬灭(NPQ)随光强降低和实验天数的增加逐渐得到恢复。因而,水温9~10℃可能是冬季菹草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临界温度;菹草在低温(<7℃)、高光照条件下易发生光抑制,导致PSII受到伤害。
- 李强王国祥
- 关键词: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