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11940571154)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黄春长庞奖励申朝瑞周群英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土壤剖面
  • 1篇土壤微形态
  • 1篇全新世
  • 1篇微形态
  • 1篇黄土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黄土塬
  • 1篇耕作
  • 1篇耕作土壤

机构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作者

  • 2篇庞奖励
  • 2篇黄春长
  • 1篇申朝瑞
  • 1篇周群英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甘肃合水黄土塬面全新世成壤环境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对黄土高原腹地甘肃合水MJY全新世土壤剖面磁化率、全铁、TOC、Rb、Sr和Rb/Sr等气候代用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了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相对应的成壤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环境资源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全新世早期,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干燥,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地表植被以草本为主,并有一定的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壤;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发育,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随着沉积和成壤的继续,土壤层深厚,形成古土壤层(S0);全新世晚期,气候开始恶化,干旱少雨,植被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风尘堆积作用大于风化成壤作用,土壤退化形成的现代黄土层(L0)覆盖了土壤(S0)使之成为埋藏古土壤。在寺洼文化时期(3250—2520 a B.P.),由于气候干旱使环境资源恶化,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文化形态从原始的农耕文化转向游牧类型文化。
周群英黄春长庞奖励
关键词:黄土高原全新世土壤剖面
泾河中游古耕作土壤的微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野外调查,应用偏光显微镜和图像处理软件等手段,结合理化分析,研究了泾河中游古耕作土壤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古耕作土壤是中壤土;骨骼颗粒磨圆度好,以石英、长石等不易风化矿物为主,并含有石英复合晶、石英或长石的扁平状单晶等外来物质;细粒物质主要是粘粒和次生方解石。古耕作土壤的基本微垒结为海绵微垒结;根孔、虫孔发育,裂隙不发育;土壤形成物主要是铁质粘粒浓聚物和不同形式的次生方解石;前者的丰度和铁质浸染强度高于表土层和母质层。光性定向粘土极少量。
申朝瑞庞奖励黄春长
关键词:土壤微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