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25006)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魏辅文杨光周开亚王加连刘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鲸类
  • 2篇中国水域
  • 2篇扩增
  • 2篇基因
  • 1篇性别鉴定
  • 1篇性发育
  • 1篇引物
  • 1篇头骨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结构
  • 1篇物种
  • 1篇物种鉴定
  • 1篇系统进化
  • 1篇系统学
  • 1篇细胞色素B基...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 1篇相遇
  • 1篇梅花鹿
  • 1篇进化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嘉道理农场暨...

作者

  • 8篇魏辅文
  • 7篇杨光
  • 4篇周开亚
  • 3篇王加连
  • 2篇刘海
  • 2篇季国庆
  • 1篇吕晓平
  • 1篇周江
  • 1篇邹振芳
  • 1篇严洁
  • 1篇孙鹏
  • 1篇郭丽
  • 1篇李明

传媒

  • 4篇兽类学报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Zoolog...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遗传多样性及与日本梅花鹿间的系统关系被引量:12
2006年
在4个中国梅花鹿(Cervusnippon)种群45个样品的335bp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中,共发现25个变异位点,并定义了8种单元型.AMOVA分析表明,中国梅花鹿种群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Φst=0.744,P<0.05),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也显示了中国梅花鹿单倍型的系统地理格局与地理分布区或亚种划分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基于最大似然法和最大简约法及最小跨度网络图的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单倍型聚类对应于中国、日本南部和日本北部的3个单系,其中中国大陆种群和日本南部的梅花鹿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与日本北部种群则较远,而中国台湾种群与中国东北和四川种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华南种群较远.
吕晓平魏辅文李明杨光刘海
关键词:梅花鹿MTDNA种群结构系统进化
线粒体DNA序列分析在中国水域真海豚物种鉴定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8
2003年
真海豚包括长喙真海豚 (Delphinuscapensis)和短喙真海豚 (D delphis) 2种 ,而中国水域的真海豚到底是哪一个种或是否同时有两个种的存在 ,并不清楚。本研究测定了 12头中国水域真海豚mtDNA控制区 (controlre gion) 3 66bp和细胞色素b (cytochromeb ,cytb)基因 3 3 6bp的序列 ,并与已发表的其它真海豚的序列合并分析 ,初步鉴定中国水域真海豚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 ,中国水域的真海豚与东太平洋的长喙真海豚有相同的鉴别位点 ,且两者之间的核苷酸歧异度 (控制区 :1 93± 0 2 2 % ,cytb基因 :0 68± 0 19% )显著低于与短喙真海豚之间的差异 (控制区 :2 92± 0 41% ,cytb基因 :0 95± 0 2 7% )。通过MEGA (molecularevolutionarygeneticanal ysis)软件中的邻接法 (neighborjoining)进行的系统发生分析中 ,中国水域的真海豚与长喙真海豚聚成一支 ,有明显较近的亲缘关系。因此 。
王加连杨光刘海周开亚魏辅文
关键词:线粒体DNA控制区细胞色素B基因中国水域物种鉴定
鲸类c-mos基因的序列变异性及在系统发生分析中应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通过猪等的c -mos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用于扩增鲸类c -mos基因的引物。应用此引物扩增并测定了齿鲸类 5个科 12个种 5 4 6bp的c -mos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表明鲸类的c -mos基因遗传变异水平较低。在系统发生重建中 ,同科的物种聚为单系 ,但不能很好地解决科下亚科间的关系 ,提示c -mos基因仅适于鲸类科级以上阶元的系统发生研究。
杨光季国庆周开亚魏辅文
关键词:鲸类引物
鲸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标记技术在鲸类系统学研究中的进展。分子生物学证据支持鲸目与有蹄类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并支持鲸类的单系起源 ,但鲸类不同类群 (须鲸类、抹香鲸类及不包括抹香鲸类的齿鲸类 )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仍存在争议。抹香鲸类到底与须鲸类还是与其它齿鲸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家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此外 ,分子生物学技术还被用于解决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内科间以及科内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特别是齿鲸亚目的海豚科、鼠豚科和淡水豚类。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来研究鲸类种下的遗传结构是鲸类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 ,使用的标记主要是mtDNA控制区、核DNA微卫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 compatibilitycomplex ,MHC)
杨光季国庆魏辅文
关键词:鲸类分子系统学
白鱀豚BDNF基因的扩增和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首次从白鱀豚基因组DNA中扩增和克隆到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的编码区。在该段序列中含有一个长为747bp的开放阅读框,无内含子,编码一个由24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预计分子量为27953.7道尔顿。其中包括由1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区,1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前肽区及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成熟区。序列分析表明,白鱀豚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哺乳动物相似性超过90%,而与猪牛相似性相对较高(分别为95%和94.7%)。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白鱀豚BDNF前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哺乳动物具有94.5%~99.5%的相似性,显示了极高的保守性。通过邻接法进行的系统发生分析中,鲸目和食肉目的物种分别聚为单系;与其它哺乳动物相比,鲸类与有蹄类的牛和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这与鲸类和有蹄类之间具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相符。
郭丽孙鹏邹振芳杨光魏辅文
关键词:BDNFPCR
中国水域真海豚头骨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测定了 8个真海豚 (Delphinussp .)头骨的 3 5个形态学指标 ,并与其它水域真海豚的相应数据比较。结果表明 ,在喙的相对长度和绝对长度、颅基长、喙端至外鼻孔和内鼻孔的长度、上齿列长以及下颌骨长等方面 ,中国水域的真海豚与东北太平洋水域的长喙真海豚 (D .capensis)非常接近。中国水域真海豚的喙长与颧宽之比为 1 68~ 2 0 3 ,平均 1 85± 0 1 0 ;喙长与喙宽之比为 3 5 6~ 4 0 3 ,平均 3 79± 0 1 7,也完全符合长喙真海豚的鉴别特征。因此 ,中国水域的真海豚在分类上应属于长喙真海豚。
王加连杨光周开亚魏辅文
关键词:头骨中国水域
PCR扩增Sry基因进行鲸类动物性别的鉴定被引量:8
2005年
哺乳动物Y染色体短臂上的Sry基因决定雄性发育方向。本研究参照哺乳动物Sry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 ,以非性别特异性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作为阳性对照 ,用PCR扩增江豚、长喙真海豚等鲸类动物的Sry基因片断并对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来鉴定鲸类动物的性别。通过此方法对 87个已知性别鲸类动物标本的检验 ,结果完全正确 ,并进一步应用此方法成功地完成了另外 33个未知性别鲸类标本的性别鉴定。由此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
王加连杨光周开亚魏辅文严洁
关键词:SRY基因性别鉴定性发育PCR扩增鲸类动物哺乳动物
海南长臂猿的家族群相遇行为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是野外研究最少的长臂猿种类之一。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只了解其种群数量、种群结构、栖息地和有关于其食物种类的极少量信息。对于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之一的海南长臂猿,在长达4年的野外研究中,主要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到了4次海南长臂猿的合群现象,并发现了现存的两群海南长臂猿之间的合群行为不同于其他长臂猿,如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的合群行为。在海南长臂猿的合群行为中,只观察到了雌雄性成年个体和雄性亚成体以及青年雄性个体之间的鸣叫和追逐行为,而没有发现像白掌长臂猿样的两群体成员间的玩耍和理毛行为,更没有偷情行为和白掌长臂猿那样致命的激烈打斗行为的存在,即只存在着鸣叫行为和竞争性行为。两群体的雌性成年母猿根本就不参与到追逐行为中,它们只是在相距合群行为发生地点20—30m处休息和观望。同时,海南长臂猿相遇的持续时间也不像其他种类的长臂猿那样长,只有24—51min。另外,也没有发生打斗行为。对于海南长臂猿雌雄性成年个体在群体相遇时的行为,我们认为是它们对其领域的保护,而未成年个体则是通过参与这种追逐方式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今后的领域。
周江陈辈乐魏辅文
关键词:海南长臂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