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80)
- 作品数:25 被引量:577H指数:17
- 相关作者: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李瑞生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演变被引量:33
- 2008年
-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1、29、36年的油松林为对象,采用时序研究法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酶角度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分析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1、29、36年土壤质量综合得分分别为0.579、-0.456和-0.123,29年油松土壤质量最差;2)29年油松土壤质量表现为物理性质的下降,36年土壤质量的下降则主要体现为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的锐减;3)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首先取决于林龄,其次是林分密度;4)21、29和36年油松林龄内的土壤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0.192、-1.361和-2.407,林龄较大林分的土壤质量对密度较为敏感,36年油松间伐的强度可适量小些;5)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有机质和速效钾可以作为油松林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
- 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吕瑞恒徐扬
-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
- 北京柏木井飞播油松群落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运用典型抽样法,对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柏木井22年生飞播油松林进行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结构以及更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飞播油松群落共有维管植物30科,51属,61种;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地下芽植物占一定比例;该群落处于暖温带向温带过渡的区域,是中山特殊水热条件组合差异较大的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密度过大,分化严重,出现大量的被压木,水平结构简单,群落名称可为油松-三裂绣线菊-披针叶苔草,其经营管理应有别于天然油松林.
- 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徐扬郭蓓
- 关键词:飞播林油松群落物种多样性
- 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2
- 2007年
- 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低山,对造林密度为3 130株/hm2的18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40.1%、51.3%、65.7%3个间伐强度及对照共4个处理.3年后,通过比较林下植被组成、外貌、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变化,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伐可提高物种在科、属分布上的均匀性;②间伐改变了林下植物的生活型谱;③与对照相比,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地面芽植物所占比重上升,强度间伐下降,而高位芽植物却呈相反的趋势;④间伐强度不同,油松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各异;⑤间伐可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这种效应以中度间伐最为明显;⑥林下植物生物量与间伐强度呈正比.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是实现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8年生初植密度3 130株/hm2的油松幼林选择51.3%左右的间伐强度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 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
-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间伐林下植被
- 北京延庆飞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被引量:9
- 2009年
- 为了探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北京延庆飞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指标差异显著(p<0.05),土壤肥力均表现出山杏灌木林最优,飞播油松林最差。脲酶活性与其它所测酶类指标(转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相关显著,多酚氧化酶与脲酶、速效磷、碱性磷酸酶、pH值均呈负相关。pH值与多酚氧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都显著相关,土壤密度与速效钾、有机质、pH值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可知,土壤酶活性因子为第一主成分因子,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结合相关分析认为,有机质与脲酶可以作为该地区土壤质量评价的首选参考指标。运用PCA综合评判法可知,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肥力呈现出山杏灌木林>蒙古栎林>蒙古栎-飞播油松混交林>人工油松林>飞播油松林。
- 吕瑞恒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杨占军李秀玲
- 关键词:飞播林植被类型蒙古栎山杏
-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被引量:38
- 2009年
-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林分结构和土壤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树种对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已有所涉及,但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往往割裂了林木种群的生长规律与其林下植被间的相互作用,以林龄为尺度探讨林下植被发育的差异必然掩盖了林分种群对林下植被作用的异质性。采用时序研究法,按照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高速生期、径速生期、材积慢生期和材积速生期等不同发育时期,探讨林下植被组成、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高速生期阶段油松与林下植被竞争最为激烈,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生物量、元素积累量均最低。因此,高速生期阶段应及时对油松采取较大强度的抚育间伐以缓和油松种群与林下植被剧烈竞争的关系。径速生阶段林下植被与油松竞争最为缓和,草本层Gleason、Shannon-Wiener、Pielow指数由高生长阶段的7.817、2.222和0.769剧增到19.978、3.470和0.907,灌木层、草本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元素积累量也均达到最大。径速生阶段对油松林分的管理可相对粗放一些。进入材积阶段,油松与林下植被的关系日趋紧张。材积慢生阶段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由径速生期的2262.61、461.92kg/hm2分别下降至1549.85、220.84kg/hm2,而灌木层Gleason、Shannon-Wiener指数均达到峰值。相对于材积慢生期,材积速生期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元素积累量进一步下降,而生物量略有上升,材积速生期阶段应对油松林分适度间伐或主伐。可见,林下植被可作为人工纯林乔木生长规律的指示剂,根据林下植被发育状况选择林分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李瑞生
-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
- 间伐强度对油松中龄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0
- 2008年
- 从植物多样性角度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油松中龄林的影响,分析了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相似地力条件下,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科、属、种的数量增加,植物多样性增加,尤其是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逐渐上升,层次结构更加明显;间伐强度的增加改变了林下植被的生活型谱,阳生、喜暖植物的比例增加,同时有利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增加。对相似立地条件下45年生初植密度为3 500株/hm2的油松中龄林选择44%的间伐强度处理,3年后林下植被发育及乔木生长状况较好。
- 徐扬刘勇李国雷郭蓓李瑞生
- 关键词:间伐强度油松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
- 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组分对间伐强度的响应被引量:56
- 2008年
- 研究密度对叶凋落物基质物质及分解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对造林密度为3130株/hm^2的18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0、35.7%、49.2%6、4.2%4个间伐强度的处理,3年后,应用分解网袋法比较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初始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样地Ⅰ-Ⅳ油松叶凋落物年分解速率分别为25.81%、26.25%、27.68%和25.96%,周转期为10.04、9.84、9.24和9.97年,用分解速率来评价间伐效果可行。②在分解的前2个月,N、P、K、Mg等迅速释放;在观测的14个月内,叶片N、Mg归还呈释放-固定交替规律,P、K呈释放-固定-稳定趋势,4个样地油松Ca的归还规律均不相同。③样地Ⅰ-Ⅳ油松叶凋落物归还的养分分别为10.806、31.016、31.798和39.365 g/kg。样地Ⅰ的叶凋落物质量较差,N、Ca在分解的14个月内分别固定了2.567和0.767 g/kg。④间伐能降低叶凋落物木质素/N、C/N,加速凋落物的分解速率。⑤间伐增加叶凋落物中粗灰分含量,从而有效克服了因分解速率加快而伴生的向土壤中返还大量单宁、树脂等酸性物质的矛盾。⑥叶片中木质素/N、C/N和粗灰分是评价间伐效果的较好指标。
- 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徐扬郭蓓
- 关键词:油松间伐分解速率养分归还C/N
-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被引量:52
- 2009年
-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比较6种密度林分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差异,探讨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由3 000株/hm2减小至2 125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生物量及元素积累量分别由32种、1 108.49 kg/hm23、9.84 kg/hm2下降至24种、1 091.57 kg/hm2和39.34 kg/hm2;林分密度下降至1 8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增加至43种,元素积累量为40.12 kg/hm2;林分密度下降为1 550株/hm2时,林下植被生物量、元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 282.41 kg/hm2和102.60 kg/hm2;林分密度下降为1 3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达到最大值63种;林分密度锐减至1 150株/hm2时,林下植被的发育不同程度的下降;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对华北落叶松密度响应具有非同步性。由于种群存在自我调节能力,初始密度为3 0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只有下降到1 800株/hm2时,林下植被发育才开始加快。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保留密度为1 550株/hm2时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 李国雷刘勇吕瑞恒于海群李瑞生
-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密度调控林下植被
- 植物激素抗逆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6
- 2006年
- 脱落酸、乙烯、细胞分裂素、多胺等激素在激素抗逆研究中备受关注,文中运用大量事实阐述了上述几种激素在抵抗逆境(水分胁迫、温度胁迫、盐胁迫等)方面的生理反应机制,目的是为化控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可为培育筛选抗旱、抗寒、抗盐等植物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 师晨娟刘勇荆涛
- 关键词:抗逆性脱落酸乙烯细胞分裂素多胺
- 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被引量:36
- 2006年
- 论述了我国飞播造林的历史沿革和飞播林群落的演替阶段,以及飞播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飞播林质量的对策,为“山上再造”工程战略的实施提供思路。
- 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
- 关键词:飞播造林群落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