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840201)

作品数:8 被引量:815H指数:8
相关作者:杨菊华陈志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流动人口
  • 3篇社会融入
  • 2篇家庭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人口
  • 1篇人口流动
  • 1篇人口社会
  • 1篇农村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 1篇农民工问题
  • 1篇资源理论
  • 1篇留守
  • 1篇留守妇女
  • 1篇流入地
  • 1篇民工
  • 1篇民工问题
  • 1篇教育程度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8篇杨菊华
  • 1篇陈志光

传媒

  • 2篇人口研究
  • 2篇人口与经济
  • 1篇人口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父母流动、家庭资源与高中教育机会被引量:12
2011年
教育一直是实现纵向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之一;高中教育对个体人文资本的积淀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本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数据,探讨由于地域流动等原因而引起的父母构成的变化与17-18岁青少年高中教育机会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居住安排中,因父亲流动而仅与留守母亲同住的孩子具有最大的教育优势;相反,因母亲流动而仅与留守父亲同住的孩子的高中教育机会较差。这种差异与私域和公域的性别角色观念有关,并通过改善或降低家庭的教育、照料和行为规范资源,进而作用于孩子的教育福祉。该发现暗示,人口流动并不一定总是带来积极的教育后果。
杨菊华
关键词:人口流动家庭资源
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认识误区被引量:63
2010年
杨菊华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流动人口农民工问题教育程度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基于社会融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212
2010年
本文构建了农村—城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阐述了构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指数的方法,介绍了该体系在相关社会调查设计、数据分析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初步设想。该体系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学术研究的开展,加深社会对流动人口生存现况的全面了解,促成政府出台加速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融入过程、途径的公共政策,改善该群体的经济和社会福利。
杨菊华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经济融入水平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本文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选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条件等多个指标,构建流动人口的绝对和相对经济融入指数,系统、综合地考察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入程度。研究发现:其一,城-城流动人口的绝对和相对水平均大大超过乡-城流动人口,却与本地市民相似,表明在经济融入方面,"城乡差分"大于"内外之别";其二,经济发展与融入程度的关系因指标而异:流动人口的绝对经济状况随流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升,但相对融入程度却与之呈负关联,凸显出"内外之别"。该模式折射出绝对的"水涨船高"与相对的"水涨船不高"效应,同时也体现了本地人和外来人在获得和享有公共资源方面的不公。
杨菊华
关键词:流动人口经济融入
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劳动强度比较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本文利用全国性数据,比较分析了城—城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流入地户籍市民的劳动强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外来人口的实际工作时间都远远超过,但标准劳动时间却低于本地市民,表明"内外之别"对劳动强度的影响大于"城乡差分"。而乡—城流动人口的劳动时间最长,处于外来人、农村人的双重弱势,凸显出"城乡差分"的特点。可见,外来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权益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亟待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
杨菊华
关键词:劳动保护社会融入
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被引量:537
2009年
文章以成年乡-城流动人口为切入点,界定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概念,构建了社会融入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五种融入类型。文章认为,概念"融入"比"融合"更适于形容乡-城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适应过程及结果;社会融入不是一成不变的单维度概念,而是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隔离是新移民难以避免的遭遇。流动人口的融入轨迹和模式因次人群而异,但经济整合通常发生在先,次为文化接纳,再次为行为适应,最后是身份认同。从隔离、选择性融入到融合是多方面、多层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杨菊华
关键词:社会融入
农村在婚男性流动对留守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农村在婚男性的地域流动重构了传统的、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在维持"女主内"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家庭"男主外"的格局,这无疑会作用于女性的家庭地位。本文基于性别分工理论、家庭决策理论,利用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数据,探讨男性外出务工对留守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影响。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务工收入的增长并未降低留守妇女的家庭决策权;相反,由于留守妇女更多地承担了家庭农业生产活动,掌握了更多的家庭资源,故其家庭决策权显著增强,家庭地位得以改善。总体来看,"男流女守"的新型劳动分工模式对留守妇女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在加重女性家务负担和农业劳动的同时,也有利于她们家庭决策权的提高。
陈志光杨菊华
关键词:留守妇女资源理论家庭决策
城乡分割、经济发展与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融入研究被引量:42
2011年
通过比较流入地市民、城-城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的绝对收入水平及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相对收入比率发现,其一,与本地市民相比,城-城流动人口的收入更高,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较低,表明流动人口群体内发生了因户籍制度引起的收入分化;农村户籍使乡-城流动人口难以获得与本地市民类似的收入待遇。可见,在探讨流动人口的收入时,必须区分其户籍身份,以免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其二,虽然在经济发达省区,乡-城流动人口的绝对收入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同类人群,但相对融入程度却更低;而在欠发达省区,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与本地市民更接近,呈现出低水平融入的特点。这表明,经济发展与收入融入并非线性关系;发达的经济也未必能促进乡-城流动人口的融入。
杨菊华
关键词:城乡分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