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A-01)

作品数:4 被引量:87H指数:3
相关作者:陈金龙许冲孟令蓉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新中国
  • 2篇国家形象
  • 1篇大众化
  • 1篇动员
  • 1篇新中国初期
  • 1篇延安时期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动员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人民
  • 1篇人民群众
  • 1篇日报
  • 1篇社会功能
  • 1篇群众
  • 1篇主义
  • 1篇领袖群体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马克思主义中...
  • 1篇毛泽东经济思...
  • 1篇解放日报

机构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陈金龙
  • 1篇孟令蓉
  • 1篇许冲

传媒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新视野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试论国庆纪念的社会功能--以新中国国庆纪念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2
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逢国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通过举行庆祝大会与集会、组织阅兵与群众游行、发表纪念文章与社论、出版纪念特刊或专刊、举办展览等形式,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借助国庆纪念,塑造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形象,增进了国家认同;通过对新中国发展程度的估价、发展目标的定位、发展路径的选择,有效实施了政治动员;通过回顾新中国发展历程,诠释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通过申明外交方针、邀请外宾参加庆典、向兄弟党和政府表达谢意等,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协调。
陈金龙
关键词:新中国社会功能国家形象政治动员
新中国初期的纪念活动与国家形象建构被引量:9
2012年
对于任何新生政权而言,国家形象建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建构不仅关系国内民众的认知和态度,而且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和政策。同时,由于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国家利益的冲突,西方媒体对新中国进行了种种扭曲的宣传和报道,力图丑化中国形象、颠覆新生政权,由此使国家形象建构变得更为必要。新中国初期的纪念活动具有表达、感染、聚焦、强化功能,向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诠释、展示了国家形象,成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载体。
陈金龙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国家形象建构
《解放日报》与延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大众化被引量:2
2011年
延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走向成熟,要充分发挥其指导边区生产建设、克服战时财政经济困难的作用,必须使其成为大众化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通过评论文章诠释、新闻通讯宣传、副刊广告渲染三种方式,推进了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广泛传播,凸显了典型化、运动化、生活化的传播特点,有效地推进了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大众化。
许冲孟令蓉
关键词:《解放日报》毛泽东经济思想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探析被引量:55
2010年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领袖群体、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其中,领袖群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者与主题的确立者、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的把握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者与诠释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偏差的纠正者。知识分子担负了引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参与了中国国情的探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建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与运用者。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理论取向与实践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坐标与素材,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则是检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尺度。
陈金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群体知识分子人民群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