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76029)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春玉王庆凯荣华秦莉李颜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建筑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篇电泵浦
  • 1篇电致发光
  • 1篇电致发光器件
  • 1篇有机半导体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微腔
  • 1篇微腔有机电致...
  • 1篇激光
  • 1篇激光器
  • 1篇发光
  • 1篇发光器件
  • 1篇半导体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吉林建筑大学

作者

  • 1篇田玉冰
  • 1篇刘星元
  • 1篇李颜涛
  • 1篇秦莉
  • 1篇荣华
  • 1篇王庆凯
  • 1篇张春玉

传媒

  • 2篇发光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角度依赖性的模拟与实验验证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分析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MOLED)发光的角度依赖性,根据微腔计算公式,采用传输矩阵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所设计器件的结构为Glass/DBR/ITO(58 nm)/NPB(46 nm)/DPVBi(20 nm)/Alq3(56 nm)/Li F(1 nm)/Al(150 nm)。由实验得到的电致发光(EL)谱可以观察到:随着探测角度的加大,发光峰蓝移、强度减小。与模拟得出的不同观测角度下的反射谱进行比较,发现透射峰值与EL峰值相对应。模拟分析发现,这是由于观测角不同,微腔两个反射镜的S和P偏振的反射率及反射相移不同,同时腔内光学厚度发生变化,即微腔长度变化共同作用所导致。
张春玉王庆凯秦莉荣华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微腔
电泵浦有机半导体激光器的关键技术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高品质因子低损耗的光学微腔结构研制了电泵浦脉冲方式工作的有机激光器件。增益介质为Alq3∶DCJTI薄膜,透明导电IVO薄膜和Al薄膜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面发射的激光从阴极侧发出,峰值波长为622nm,阈值电流密度为860mA/cm2。讨论了电泵浦有机微腔激光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李颜涛田玉冰刘星元
关键词:电泵浦有机半导体激光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