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974)

作品数:33 被引量:386H指数:10
相关作者:池汝安徐志高余军霞何正艳吴明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工程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冶金工程
  • 6篇化学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矿业工程
  • 5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浸出
  • 4篇蔗渣
  • 4篇稀土
  • 4篇磷矿
  • 4篇浮选
  • 4篇甘蔗渣
  • 3篇酸浸
  • 3篇撞击流
  • 3篇萃取
  • 3篇污泥
  • 3篇细粉
  • 3篇浸出率
  • 3篇粉体
  • 3篇
  • 3篇
  • 3篇超细
  • 3篇超细粉
  • 3篇超细粉体
  • 3篇沉淀法
  • 2篇冶金污泥

机构

  • 34篇武汉工程大学
  • 3篇北京有色金属...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贵州大学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云南磷化集团...
  • 1篇荆门市锦科钙...

作者

  • 30篇池汝安
  • 18篇徐志高
  • 11篇余军霞
  • 8篇何正艳
  • 8篇张臻悦
  • 8篇吴明
  • 4篇薛松
  • 4篇阳慧芳
  • 3篇齐亚凤
  • 3篇王力军
  • 3篇黄齐茂
  • 3篇罗惠华
  • 3篇李琼
  • 3篇张越非
  • 3篇张婷婷
  • 3篇李攀红
  • 2篇张泽强
  • 2篇陈志伟
  • 2篇潘志权
  • 2篇石玉磬

传媒

  • 8篇武汉工程大学...
  • 5篇有色金属(冶...
  • 3篇稀土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稀有金属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化工环保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电源技术
  • 1篇中国矿业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有色金属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回收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了重金属污泥中的4种重金属离子(Cu2+、Zn2+、Pb2+、Cd2+)的回收方法,考察了酸的种类、酸浓度、温度、时间、固液比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mol/L的HNO3与750℃焙烧3h后的污泥在固液比1∶20,转速600r/min,80℃下反应3h,Cu2+、Pb2+、Zn2+、Cd2+的浸出率分别为92.0%、99.5%、99.5%、99.3%。
齐亚凤何正艳池汝安余军霞
关键词:污泥重金属焙烧酸浸
贫泥磷二步化学法氧化处理研究
2012年
为有效氧化处理贫泥磷中极少量黄磷,针对贫泥磷存在的特殊胶质结构,研究了二步化学法综合处理贫泥磷方案:即第一步破胶释放黄磷,着重对比了不同介质(氨水、氢氧化钠、双氧水、盐酸)的破胶反应效果;第二步向破胶后体系中加入氧化剂次氯酸钙进行反应,氧化黄磷。实验结果显示:强碱性介质破胶效果好于弱碱性介质;强酸性介质破胶效果好于弱酸性介质;从整体上看,碱性介质破胶效果好于酸性介质。考虑到设备、安全性等因素,最终筛选出盐酸-次氯酸钙复合体系,氧化处理贫泥磷,即每20 mL带水贫泥磷中加入40 mL 2.4 mol/L盐酸,60℃条件下破胶反应30 min,然后加入5.0 g次氯酸钙,反应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泥磷的胶质结构被有效破除,贫泥磷中黄磷的去除率达到99.6%以上。
吴明徐志高薛松张臻悦池汝安
关键词:破胶
DIBK-P204体系萃取锆铪的热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以二异丁基甲酮(DIBK)为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为改质剂,利用对数函数外推法对DIBK-P204体系从HSCN介质中萃取锆和铪的热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锆铪与SCN-所形成配合物的一级稳定性常数分别为1×1010.07和1×10-0.12,DIBK-P204体系萃取锆和铪的热力学平衡常数分别为lg(K12,Zr)=5.00和lg(K12,Hf)=-4.69,焓变分别为ΔHZr=-13.76 kJ·mol-1和ΔHHf=-13.05 kJ·mol-1,说明对锆铪的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萃取反应的进行,并计算出常温下萃取反应的自由能变分别为ΔGZr=-28.06 kJ·mol-1和ΔGHf=26.32 kJ·mol-1,熵变分别为ΔSZr=48.78 J·(K.mol)-1和ΔSHf=-134.30 J·(K.mol)-1。
徐志高王力军吴延科池汝安吴明阳慧芳
关键词:萃取热力学
湖北某胶磷矿粗选工艺的优化被引量:4
2011年
介绍了磷资源的重要性和我国磷资源现状,并以HQ-J-R作捕收剂,碳酸钠作调整剂,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作抑制剂、分散剂,对湖北某低品位(17.09%)硅钙质磷矿石进行了初步浮选,确定了最佳粗选工艺参数,为其进一步有效富集打下基础.
黄齐茂黄晶晶王巍蔡坤潘志权罗惠华
关键词:胶磷矿浮选抑制剂调整剂
改性甘蔗渣填充柱对铅离子的吸附被引量:8
2014年
制备改性甘蔗渣并探讨了其对Pb2+的动态吸附,在单一体系中研究填充粒径、溶液初始浓度和流速等对PbH动态吸附的影响,考察填充柱的重复使用情况;在两组分体系中考察Cu2+和Zn2+对Pb2+动态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体系中,粒径、流速及初始浓度对Pb2+的动态吸附影响较小(吸附容量:118.9~148.6mg/g),填充柱可在较宽的实验条件下使用,改性甘蔗渣可反复使用。两组分体系中,改性甘蔗渣对Pb2+的吸附亲和力显著高于对Cu2+和Zn2+的,吸附中存在明显的竞争取代过程;改性甘蔗渣填充柱可实现Pb2+、Cu2+和Pb抖、Zn2+的选择性分离。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伴随着旷的释放过程,酸度越高,填充柱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越小。
王丽艳余军霞何正艳徐志高张越非池汝安
关键词:固定床甘蔗渣
含稀土磷精矿湿法制磷酸过程稀土的浸出规律被引量:6
2011年
为查明二水法制磷酸过程稀土的走向规律,以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精矿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二水物湿法磷酸生产过程,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稀土的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75℃,酸过量系数1.25,液固比4:1,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稀土的浸出率最高为53.45%.当浸出率综合考虑磷和稀土的浸出率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温度75℃,酸过量系数1.25,液固比3:1,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含稀土磷精矿中P2O5的浸出率为96.85%,稀土的浸出率为52.26%.
梅吟张泽强张文胜吴启海吴健池汝安
关键词:浸出率
磷石膏制取硫酸铵及其溶析结晶被引量:10
2011年
以磷石膏为原料,利用其与碳酸铵的反应,制备出硫酸铵,并研究了硫酸铵溶液的结晶方法.考查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液固比等因素对磷石膏中硫酸钙转化率的影响.在物料比n(CO32-)/n(SO42-)为1.15,50℃,120 min,搅拌器转速100 r/min,液固比为5:1 mL/g时,磷石膏中硫酸钙转化率可达98.68%.以无水乙醇为溶析剂,从硫酸铵溶液中结晶出硫酸铵,结果表明,结晶温度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对结晶率影响显著,适宜的结晶温度为25℃,硫酸根浓度越高,结晶率越高.
何东升张泽强张汉泉池汝安
关键词:磷石膏硫酸铵溶析结晶
安徽宿松磷矿低温浮选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对棉油皂进行复配改性获得低温浮选捕收剂TMG-2,以水玻璃为硅酸盐矿物抑制剂和矿浆分散剂,碳酸钠为pH调节剂经正浮选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在矿浆温度10℃的条件下,获得了磷精矿品位30.38%,产率51.9%,回收率95.25%的较好的浮选指标.
刘安刘丽芬罗惠华池汝安
关键词:磷矿浮选
冶金污泥中铜锌镉铅的氨水和碳酸铵选择性浸出分离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将冶金污泥中的有价金属资源化并合理回收与利用,用采用氨水和铵盐复配对冶金污泥中的铜、锌、镉和铅进行选择性浸出,并且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分别考察铵盐种类、氨水和铵盐复配体系作为浸出剂中氨水和铵盐各自的浓度、浸出反应的温度和浸出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铜、锌、镉和铅浸出率的影响,从而通过对比得出最佳的金属浸出工艺条件:复配体系中铵盐选择为碳酸铵,浓度为0.5mol/L,缓冲剂氨水浓度为3mol/L,反应温度为50℃,浸出反应时间时间为120min.在此条件下,铜、锌和镉的浸出率分别为91.51%、85.13%和89.51%,而铅的浸出率则低于6.00%,本工艺可以实现铜、锌和镉的回收同时可以实现对铅元素的基本分离.
池汝安石玉磬余军霞徐志高陈志伟
关键词:冶金污泥氨浸浸出率
一种新型磷矿反浮选硅酸盐捕收剂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zeta电位仪、全自动表面张力仪等仪器从浮选机理角度对改性阳离子捕收剂W-2和传统的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的浮选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两者作为反浮选药剂时的纯矿物上浮率、表面张力、接触角、Zeta电位、红外吸收光谱等指标。结果表明,化学改性改善了W-2的水溶性和分散性,使药剂的利用效率提高;其表面张力降低,起泡能力、润湿性增强,从而使药剂在磷矿反浮选硅酸盐时的捕收性能、药剂分散性、pH适应范围等性能表现优异。
张富青王巍潘志权罗惠华池汝安黄齐茂
关键词:捕收剂浮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