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994)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魏秋实何伟陈镇秋何敏聪黄世金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代谢
  • 3篇骨代谢
  • 2篇代谢疾病
  • 2篇受体
  • 2篇激素
  • 2篇骨代谢疾病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症
  • 2篇芳香化酶
  • 2篇雌激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标志
  • 1篇血清标志物
  • 1篇疑难疾病
  • 1篇因子-1
  • 1篇诱导分化
  • 1篇肾虚
  • 1篇头坏死
  • 1篇人骨髓

机构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6篇魏秋实
  • 3篇何伟
  • 2篇邓伟民
  • 2篇陈镇秋
  • 1篇王海彬
  • 1篇洪郭驹
  • 1篇何敏聪
  • 1篇陈达
  • 1篇杨鹏
  • 1篇郭承
  • 1篇陈建发
  • 1篇黄世金

传媒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芳香化酶和雌激素相关受体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可能存在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雌激素信号途径,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目的: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芳香化酶和雌激素相关受体的表达。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单纯培养组和成骨诱导组,分别用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培养,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矿化能力,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芳香化酶、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m 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和裂解液中雌二醇水平。结果与结论:培养72 h,成骨诱导组增殖能力最强;培养21 d,成骨诱导组茜素红染色显示大量钙沉积;q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能促进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αm RNA和蛋白表达,抑制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m RNA和蛋白表达,成骨诱导组雌激素受体βm RNA和蛋白表达与单纯培养组无差异;ELISA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上清液中雌二醇水平高于裂解液及单纯培养组上清液中雌二醇水平。结果表明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成骨诱导分化后能表达芳香化酶、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亦能自身合成和分泌雌激素,由此产生的雌激素可能是通过相关受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发挥作用。
魏秋实陈镇秋何伟邓伟民王海彬黄世金郭承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芳香化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雌激素相关受体骨代谢疾病
雌激素缺乏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虚表型的验证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下降,从雌激素及其受体角度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雌激素缺乏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肾虚表型特点。方法: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培养,用不同浓度(0,10-10,10^(-9),10^(-8),10^(-7)mol/L)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干预细胞,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空白对照组。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ROM mR NA和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成骨能力,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雌二醇水平,qP CR检测肾虚标志物cAMP 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1)10^(-8) mol/L来曲唑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AROM mR NA和蛋白的抑制效果最好;(2)培养72 h,10^(-8) mol/L来曲唑组细胞增殖能力最低;(3)培养第14天,10^(-8)mol/L来曲唑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其他组;(4)10^(-8) mol/L来曲唑组细胞上清液中雌二醇水平低于其他组;(5)10^(-8) mol/L组细胞cAMP mRNA表达低于其他组;(6)结果表明,10^(-8) mol/L来曲唑在成骨诱导环境中能明显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成骨分化,同时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cAMP表达及合成和分泌雌二醇的能力,说明适宜浓度来曲唑作为AROM抑制剂建立的雌激素缺乏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具有肾虚表型特征。
魏秋实何伟陈镇秋陈达洪郭驹陈建发杨鹏
关键词:雌激素拮抗剂雌激素芳香化酶肾虚表型骨代谢疾病
补肾活血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到广州市天河社区卫生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10例,所有患者均以钙尔奇D(600mg/日)作为基础药,将试验组(补肾活血中药+钙尔奇D)55例与对照组(钙尔奇D)55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服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前后血清OPN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25(OH)D、PINP和β-CTX的浓度。结果 (1)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血清OPN、25(OH)D、PINP和β-CTX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OPN、PINP和β-CTX浓度治疗后明显下降(均为P〈0.05),25(OH)D浓度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有效。它提高腰椎和股骨颈BMD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浓度,提高25(OH)D水平实现的。
展磊魏秋实
关键词:中医中药补肾活血中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SRC-3和PGC-1α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
邓伟民魏秋实郭桢谭新黄思敏王俊玲邵玉
文献传递
广州天河社区绝经后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调查广州天河区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在广州市天河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109名绝经后妇女,年龄49~75岁。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BMD)的相关性。结果 25.7%的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75 nmol/L,41.3%在50~75 nmol/L之间,33.0%低于50 nmol/L。双变量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PINP、β-CTX水平无相关性。股骨颈BMD与血清25(OH)D正相关(r=0.373,P=0.030),校正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相关性仍存在(r=0.174,P=0.049)。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25(OH)D是股骨颈BMD的预测因子(R2=0.325)。结论绝经后女性广泛存在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血清25(OH)D水平与股骨颈BMD正相关,适当补充维生素D对维持股骨颈区域的骨量至关重要。
展磊魏秋实
关键词:绝经后妇女25羟维生素D骨密度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NONFH)是骨科领域中至今尚未解决的疑难疾病之一,晚期所导致的髋关节骨关节炎甚至会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因此早预测和诊断ONFH并提前作出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早期诊断的方法主要为核素扫描及MRI检查,出现明显X线改变往往提示疾病已达中晚期,错过早期保髋治疗的最佳时机,核素扫描及MRI检查费用昂贵,并不利于基层医疗单位开展,
何敏聪魏秋实何伟
关键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清标志物髋关节骨关节炎MRI检查基层医疗单位疑难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