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22301)

作品数:22 被引量:251H指数:11
相关作者:倪维斗李政肖云汉张斌赵丽凤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电气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气化
  • 5篇煤气
  • 5篇煤气化
  • 4篇多联产
  • 4篇制氢
  • 4篇透平
  • 3篇电池
  • 3篇湿空气透平
  • 3篇燃料电池
  • 3篇减排
  • 3篇发电
  • 3篇IGCC
  • 2篇动力机械
  • 2篇动力机械工程
  • 2篇多联产系统
  • 2篇性能分析
  • 2篇整体煤气化
  • 2篇制氢系统
  • 2篇能源
  • 2篇能源系统

机构

  • 11篇清华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工程院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李政
  • 10篇倪维斗
  • 10篇肖云汉
  • 6篇张斌
  • 4篇赵丽凤
  • 3篇张世铮
  • 3篇李现勇
  • 3篇王逊
  • 2篇蔡睿贤
  • 2篇张斌
  • 1篇任挺进
  • 1篇张士杰
  • 1篇俞颐秦
  • 1篇李宇红
  • 1篇田文栋
  • 1篇闫跃龙
  • 1篇郑洪弢
  • 1篇吕俊复
  • 1篇王彦峰
  • 1篇王峰

传媒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天然气工业
  • 4篇煤炭转化
  • 3篇动力工程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2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氢能经济·CO_2减排·IGCC被引量:27
2003年
从能量利用角度考察了纯粹用氢作燃料的氢能经济的可行性 ,阐述了燃料电池车自身发展的困难和矛盾所在 ,详细地研究了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源并指出了最切实可行的减排切入点——发电行业 .通过从效率、经济性等角度对发电厂减排 CO2 的各种方案的对比 ,发现 IGCC在CO2 减排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最后从考察 IGCC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出发 ,提出了能够真正实现零排放的能源系统和切实可行的减排 CO2
倪维斗张斌李政
关键词:氢能经济CO2减排IGCC能量利用多联产能源系统
考虑减排CO_2的几种大规模制氢系统技术经济分析(上)被引量:15
2004年
面对由温室效应导致的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灾难 ,二氧化碳减排已经刻不容缓。氢气作为理想的清洁能源 ,在应用环节可以实现零排放。然而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CO2 减排 ,必须考虑在用化石燃料制氢环节中回收并处理CO2 。考察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大规模制氢方法———天然气蒸汽重整 (SMR)、自热重整 (ATR)、部分氧化和煤气化制氢的工艺流程 ,用AspenPlusTM对这几种制氢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仿真 ,并进行了能量和经济性分析。指出对中国减排CO2 而言 ,煤气化激冷 -高温净化方案是最经济可行的 ,并可进一步发展为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 ,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斌倪维斗李政
关键词:氢气经济评价煤层气
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GHAT)循环的参数优化
2001年
本文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分析了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GHAT)循环的热力性能,研究了温化器出口空气含 湿量、间冷压比及空分集成程度等主要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指出较之湿空气透平(HAT)循环,IGHAT循环的 空气含湿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得循环比功大大增加。
赵丽凤张世铮肖云汉
关键词: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参数优化
考虑减排CO_2的几种大规模制氢系统技术经济分析(下)被引量:19
2004年
面对由温室效应导致的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灾难 ,二氧化碳减排已经刻不容缓。氢气作为理想的清洁能源 ,在应用环节可以实现零排放。然而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CO2 减排 ,必须考虑在用化石燃料制氢环节中回收并处理CO2 。考察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大规模制氢方法———天然气蒸汽重整 (SMR)、自热重整 (ATR)、部分氧化和煤气化制氢的工艺流程 ,用AspenPlusTM对这几种制氢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仿真 ,并进行了能量和经济性分析。指出对中国减排CO2 而言 ,煤气化激冷 -高温净化方案是最经济可行的 ,并可进一步发展为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 ,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斌倪维斗李政
关键词:制氢系统二氧化碳灵敏度
甲醇—动力联产系统热功转换过程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在联产系统能量和物质转换过程模拟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热功转换过程及其与甲醇合成过程的相互影响。得到部分联产率对系统输出功、甲醇合成压缩机牦功、甲醇产量、合成塔副产蒸汽的影响。并对比了动力独立生产系统和部分联产系统供电效率。
王逊肖云汉
关键词:联产供电效率热功转换甲醇合成
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混合循环系统的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混合循环,采用了损较小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效率可以突破卡诺循环的限制,达到60%以上。但目前其操作参数对混合系统性能的影响还不清楚,为此,利用ASPEN PLUSTM建立了混合循环系统,考察了SOFC工作压力、空气过量系数及补燃等参数对发电效率及各部分发电份额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造成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和SOFC工作压力是影响系统效率的关键参数。
张斌李政倪维斗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煤气化
面向装置的石油化工企业能量分析系统被引量:1
2003年
石油化工行业涉及大量的能量转换和利用装置,能量利用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能耗和经济效益。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和石油化工行业传统的能量平衡分析方法,建立并实现了面向装置的能量平衡分析系统软件,物性数据库对象包含烃类等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石油馏分、和蒸汽以及部分溶剂。该软件可以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能量平衡分析的一般需求。
李现勇肖云汉王逊赵丽凤王彦峰卓之兵
天然气自热重整器模拟及性能分析被引量:13
2003年
天然气蒸气重整是传统的合成气制造技术 ,可以用来制造氢气、甲醇、二甲醚等化工产品 ,也是天然气制甲醇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部分。自热重整系部分氧化反应与绝热重整反应的组合 ,不需要外界提供热量而实现绝热操作。该技术采用固定床反应器 ,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投资费用低、操作费用低、操作灵活 (可以实现快速启动和变负荷 )、较大规模经济优势等优点。作者用AspenPlus建立了天然气自热重整器的模型 ,与已有工业数据的对比表明 ,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重整器出口状态 ;进而基于该模型 ,分析了操作参数对自热重整器性能的影响。对基于自热重整技术的合成气化工系统的设计。
张斌李政倪维斗
关键词:天然气
含碳能源直接制氢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03年
本文在对构建的含碳能源直接制氢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造了含碳能源直接制氢近零排放定容实验系统,并进行了不同参数下的实验研究。热力学分析表明本文构建的系统不仅存在合适的反应条件,而且在此反应条件下可以实现体系的热平衡。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实现了气态产物中氢含量大于80%,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含量均小于0.1%,达到了直接制氢和近零排放的目标。
闫跃龙肖云汉田文栋王峰
关键词:含碳能源直接制氢近零排放
燃机热电冷联供自备电站优化配置研究被引量:36
2004年
经济可行性是燃机热电冷联供系统能否被采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中研究了由燃气轮机、补燃余热锅炉、辅助锅炉等组成的热电冷联供自备电站的优化配置问题。考虑了各个方案的运行优化策略。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运行策略的优化。在满足给定的冬、夏和春秋季典型日内的电热冷负荷的基础上,以全年总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确定优化的自备电站的规模与组成形式。对一个自备电站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电网售电价较高的条件下,燃机热电冷联供自备电站的建设具有经济可行性。计算也验证了优化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张士杰李宇红叶大均
关键词:自备电站燃机补燃热电冷联供系统售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