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0300)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7
- 相关作者:初红军王渊刘冬志蒋志刚刘元超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地蒙古野驴的活动节律: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被引量:15
- 2014年
-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的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区,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奔跑速度快、警惕性高、分布区域偏僻,迄今为止对其活动节律仅有半散养条件下昼间的研究。我们于2013年4–11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选取13处水源地,布设28台红外相机,对其在荒漠水源地的全天候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蒙古野驴在春、夏、秋季的有效照片数量分别为294张、1,990张、2,679张,其活动频率为秋季>夏季>春季。(2)蒙古野驴昼间集群平均数量大于夜间。(3)蒙古野驴在水源地具有稳定的日活动节律,时间分配上呈典型的"U"型,其活动在0:00–1:00达到高峰,7:00–9:00间快速下降,12:00–13:00和16:00–17:00是一天中的两个低谷,在21:00–22:00间快速上升。研究水源地周围蒙古野驴的活动节律可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乃至新疆北部荒漠有蹄类的监测及有效保护管理提供依据,并能对同域生存的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的野化工作起借鉴作用。
- 吴洪潘初红军王渊马建伟葛炎布兰
- 关键词:蒙古野驴水源地活动节律
- 卡拉麦里山雌雄盘羊行为差异及一致性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对盘羊蒙古亚种(Ovis ammon darwini)的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雌雄盘羊有着相似的行为模式,但某些行为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中,各季节采食行为都占有较高比例(约50%),雌雄盘羊在采食行为时间分配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不同季节卧息行为也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但春季和秋季雌雄盘羊的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昼间,雌雄盘羊均花费较多的时间采食和卧息;且雄性盘羊卧息使用的时间明显高于雌性。单性盘羊群体的行为一致性高于混合群体,雌、雄单性群体的行为一致性指数与混合群体相反。盘羊单性群体与混合群体的行为一致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雌性群体与混合群体:χ~2=14.976,df=1,P〈0.01;雄性群体与混合群体:χ~2=10.472,df=1,P〈0.01)。盘羊蒙古亚种雌雄性行为之间的差异性验证了性别分离的活动预算假说。
- 刘宁娜初红军张钧泳杜聪聪贺雷葛炎
- 关键词:行为节律
-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在夏季和秋季的食性被引量:7
- 2015年
- 2012年6—11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卡山保护区)采用痕迹截线等方法,共收集狼粪便278份,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了狼的夏秋季食性。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该区域的主要有蹄类蒙古野驴和鹅喉羚在狼食谱中的相对频率仅为1.94%和3.10%,而野放普氏野马相对频率达到了1.42%。2010年春季的严重雪灾,导致野生有蹄类种群数量锐减,这是狼捕食较少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狼已经对普氏野马在卡山保护区的野化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狼的主要食物为植物、沙鼠和昆虫,其相对频率分别为30.19%,19.35%和13.55%,且夏秋季的食物组成差异不显著(Pearsonχ2检验,P=0.192,>0.05;似然比χ2检验,P=0.131,>0.05),狼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较窄(Bsta=0.28)。狼的食性研究有助于明晰狼与有蹄类,特别是放归普氏野马之间的关系,为普氏野马野放保护管理和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保护区内狼的数量调控提供本底资料。
- 董潭成初红军刘冬志马建伟张钧泳葛炎布兰
- 关键词:食性生态位宽度
- 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技术的蒙新河狸(Caster fiber birulai)活动节律被引量:15
- 2015年
- 2013年4—11月,在新疆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5个蒙新河狸家族内布设20台远红外相机,共拍摄蒙新河狸有效照片4 991张。采用4种啮齿类动物活动模式指数(日活动强度差异指数α,夜行性指数β,峰值指数γ,活动强度指数θ)分析蒙新河狸不同季节活动节律。结果表明:除4月、11月外,蒙新河狸日活动差异不大;蒙新河狸各时间段夜行性指数β值均高于0.542,表明蒙新河狸属于典型夜行性动物;4—10月,蒙新河狸活动模式呈典型的双峰型,20:00—22:00和次日6:00—8:00有2个明显的活动高峰。11月,由于河狸家族之间栖息地环境不同,水流、水文差异导致河面结冰速度不同,双峰特征也不明显。在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由于河谷林茂密和蒙新河狸的夜行性,用传统方法不易获得蒙新河狸的活动信息,而红外相机陷阱技术较少受到环境条件和研究人员的限制,可为蒙新河狸的长期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 刘冬志黄效文初红军刘元超张帆陈刚戚英杰
- 关键词:FIBER活动节律
- 新疆布尔根河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红外相机监测被引量:4
- 2014年
- 新疆布尔根河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境内,东与蒙古国接壤,西至青格里河与布尔根河交汇处,地理坐标为90°27'–91°00'E,46°05'–46°15'N。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为河谷平原,河谷两侧为山地,山地之间是狭窄较平坦且闭塞的凹地,整个山麓平原区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年降水80–130 mm,年平均气温3℃左右,7月平均气温20.7℃,1月平均气温–15.8℃。
- 刘元超黄效文初红军刘冬志张帆陈刚戚英杰
- 关键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野生动物河狸月平均气温
-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鸟兽的红外相机监测被引量:12
- 2014年
-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保护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昌吉州和阿勒泰地区境内,地理位置88°30′–90°00′E,44°36′–46°00′N。西起滴水泉、沙丘河,东至老鸦泉和散巴斯陶东缘,南到自流井附近,北至乌伦古河南30km处。南北长147.5 km,东西宽117.5 km,面积达18,000 km^2,216国道南北方向穿过,将保护区分隔成东西两部分。
- 董潭成初红军吴洪潘王渊葛炎布兰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红外相机准噶尔盆地东部鸟兽
- 野放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家域面积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6年
- 采用MCP方法研究了2011年至2012年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野放普氏野马家域的变化。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年间、季节间不同群体家域及其两两重叠无差异。以家族群大小为协变量进行了野放野马家域协方差分析。利用野放野马家族大小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分析检验了野放野马家族大小与家域关系。结果表明:(1)野马平均家域面积由2011年的(20±2)km^2/匹扩大到2012年的(30±2)km^2/匹。对部分野放群体中头马未发生更替的野马群的研究表明,随着野马群体增大,其家域面积显著增大(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野马群的家域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异显著,且春季家域>秋季家域>夏季家域。(3)2011年不同群家域两两间相互重叠面积与群大小无显著相关(r=0.256,P=0.580>0.05)。而2012年野马群家域两两之间重叠面积有显著差异(F=4.521,df=8,P<0.001)。家域两两相互重叠面积与群大小显著相关(r=0.706,P=0.033<0.05)。(4)不同季节间野马群家域重叠面积有显著差异(F=5.695,df=8,P<0.001)。5号群、7号群和8号群的自身家域重叠面积(P<0.05),3号群、6号群和9号群的家域重叠面积(P<0.05)。(5)影响野放野马家域面积的生物因子有草本盖度、灌木盖度,非生物因子主要有温度、湿度、风速、最近水源地距离和最近居民点距离等。温度与草本盖度是影响野放野马家域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两者与野放野马家域面积显著相关(P<0.01)。
- 王渊初红军韩丽丽陶永善布兰刘钊蒋志刚
- 关键词:家域
- 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技术的阿尔泰山东部北山羊(Capra ibex)的活动节律被引量:5
- 2016年
- 2014年5-11月,在我国新疆阿尔泰山东部边界山区放置远红外相机32台,共拍摄到北山羊独立照片3308张。采用日活动差异指数α、昼行性指数β和活动强度指数γ对北山羊的在不同季节活动节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月份北山羊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和昼行性指数β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β=0.83>13/24,表明在研究区域北山羊属于典型的昼行性动物。(2)春季于7:30-9:30和19:30-21:30、夏季于8:00-10:00和19:00-21:00、秋季于9:00-11:00和18:00-20:00北山羊每日有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独立多样本检验各季节活动峰型γ值差异显著,说明不同季节北山羊的活动节律存在变化。
- 胡亮初红军王丽刘元超张钧泳陈刚
- 关键词:活动节律
- 利用COI基因序列鉴别赛加羚羊角与其代用品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用COI序列作为分子标记鉴定赛加羚羊角与其代用品山羊Capra hircus、绵羊Ovis aries、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蒙原羚P. gutturosa、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的角,为监管羚羊角市场贸易和控制赛加羚羊角走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3种不同类型的赛加羚羊角以及藏原羚、蒙原羚、鹅喉羚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巢式PCR体系,扩增349 bp COI片段,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序列构建赛加羚羊及其代用品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保存期1~2年的新鲜赛加羚羊角中提取出的基因组DNA浓度比陈旧羚羊角、羚羊角片的高,而陈旧羚羊角不同位置提取出的基因组DNA浓度差别较小。NJ树上,7个物种分别单独聚群,形成独立的分枝,支持率都达到了99%以上。结论:DNA分子鉴定技术结合针对低浓度基因组DNA模板的巢式PCR反应体系客观准确地区分了赛加羚羊角和其易混代用品。本研究不仅为赛加羚羊角的分子鉴定技术建立了操作方法,而且提供了参考序列,简化了实际应用中的鉴定流程,对赛加羚羊贸易监管以及走私监控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 陈静蒋志刚
- 关键词:羚羊角代用品基因组DNACOI分子鉴定
- 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技术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Canis lupus)的活动节律被引量:24
- 2014年
- 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乔木希拜区域野放普氏野马天敌狼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月份狼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和昼行性指数β均存在极显著差异(α指数:t=8.009,df=7,P<0.01;β指数:t=13.526,df=7,P<0.01),且β=0.45<13/24,表明在研究区狼为夜行性动物。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季节活动峰型存在显著差异(2011年:χ2=13.087,df=2,P=0.041 1;2012年:χ2=12.452,df=2,P=0.023 4;2013年:χ2=18.998,df=2,P=0.032 6),因此,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狼的活动节律存在差异。
- 王渊初红军韩丽丽葛炎陶永善布兰
- 关键词:活动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