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460)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460)

作品数:33 被引量:426H指数:12
相关作者:谢守红谭志美牛水霞邵珠龙黎晶晶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碳排放
  • 8篇长江
  • 8篇长江三角
  • 8篇长江三角洲
  • 7篇物流
  • 5篇低碳
  • 5篇低碳经济
  • 5篇影响因素
  • 5篇专业市场
  • 4篇能源
  • 4篇经济增长
  • 4篇城市
  • 3篇物流业
  • 3篇县级市
  • 3篇空间自相关
  • 3篇长三角
  • 2篇义乌中国小商...
  • 2篇中国碳排放
  • 2篇中国小商品城
  • 2篇商品城

机构

  • 25篇江南大学
  • 5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谢守红
  • 2篇谭志美
  • 1篇曹炳汝
  • 1篇邵珠龙
  • 1篇陈慧敏
  • 1篇徐西原
  • 1篇黎晶晶
  • 1篇牛水霞

传媒

  • 4篇经济地理
  • 3篇城市问题
  • 2篇管理现代化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工业技术经济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浙江树人大学...
  • 2篇人口与发展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1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根基,探究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提高居民低碳消费水平,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根据问卷调查数据,首先对性别、婚姻状况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在低碳消费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婚姻状况的影响不显著。接着,对年龄、职业、学历、可支配收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因素、职业因素、学历、可支配收入因素对低碳消费行为均有显著影响。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取9个主因子,再对主因子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得到影响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5个主要因素,即责任感和生态价值观、便捷性、低碳认知、产品价格、政策感知效果;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对策建议。
谢守红陈慧敏
关键词:低碳经济
“市场采购”型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实证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专业市场的国际化经营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本文从市场采购型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出发,选取了企业家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产品因素、国内经济环境与政策、东道国政治环境和东道国经济环境六方面的18个指标,对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调研,建立了"市场采购"贸易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 M O S软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企业经营管理、东道国经济环境、国内经济环境与政策对市场采购贸易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企业家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东道国政治环境对市场采购贸易有显著的间接影响,企业家素质、企业产品因素、东道国政治环境对市场采购贸易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谢守红娄田田蔡海亚
关键词:专业市场影响因素
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5
2016年
采用IPCC关于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测算了1980-2012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并运用脱钩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碳排放量与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的关系。结果显示:近30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05%;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和产业增长呈增长联接状态,但脱钩指数呈增大趋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倒"U"型曲线。接着,采用回归模型分析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增长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产业比重和从业人口增长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能源效率是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最后,提出了交通运输业减少碳排放的建议,即促进交通运输业低碳技术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适当控制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大力倡导低碳交通方式等。
谢守红蔡海亚夏刚祥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脱钩指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无锡市工业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9
2012年
采用IPCC关于碳排放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无锡市1992—2010年的工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近18年来无锡市工业碳排放量增长迅速,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呈S型曲线。接着,应用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无锡工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人均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产业结构系数和能源效率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工业利用外资对无锡工业碳排放增长也具有较大贡献。然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无锡市工业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显示无锡市未来5年工业碳排放量将继续缓慢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为2.8%,但由于基数庞大,工业碳排放增加的绝对量仍然很大,减排任务艰巨。最后,提出无锡市减少工业碳排放的对策措施,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工业低碳技术研发、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利用清洁能源和合理引进外商投资。
谢守红邵珠龙牛水霞
关键词:碳排放能源效率产业结构
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城市是碳排放的密集区域,城市化是我国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1985-2009年的中国城市化水平数据和同期中国碳排放量的测算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检验。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但碳排放量不是城市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显著。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其在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提出中国实现低碳城市化的建议和对策。
谢守红徐西原
关键词:城市化碳排放能源消费低碳经济
长三角城市群物流联系与物流网络优化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从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两方面建立城市物流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011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物流综合实力指数,并借助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高、较高、一般、低4种类型。采用引力模型和物流地位模型测度了城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度,并以此构建长三角轴-辐式物流网络,即物流综合实力最高、辐射范围最大的上海为一级轴心城市,物流综合实力较高的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为二级轴心城市,舟山、扬州、泰州等10个城市为三级轴点城市。最后,借助0-1整数模型规划了上海物流圈、南京物流圈、杭州物流圈、宁波物流圈和苏中物流圈5个各具特色的物流圈,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谢守红蔡海亚朱迎莹
关键词:物流网络物流圈长江三角洲
中国各省份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构建了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省份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10年来中国各省区城镇化质量均有所提高,但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而且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扩大。通过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关联特征,发现中国各省区在城镇化质量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发展格局由分散走向集中,且集中程度有所增强。
谢守红蔡海亚娄田田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
长江三角洲利用外资的空间差异及成因分析
2012年
本文选择利用外资总额、人均利用外资、地均利用外资、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利用外资指数。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各城市利用外资指数差异显著,可划分为3种类型。对利用外资指数与区位条件、经济基础、政策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外资指数与区位因素、政策因素高度相关,而在经济因素中,工业总产值对利用外资指数影响最大,GDP、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工资、电信业务总量、城市道路面积等也有显著影响,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利用外资指数的关系不显著。
谢守红徐西原
关键词:利用外资长江三角洲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被引量:55
2014年
从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行业碳排放和碳减排对策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目前,国内外碳排放的测算和分解方法呈多样化发展,由于测算方法的不同、碳排放系数的标准不统一,使得碳排放测算结果不一致,影响了其实用价值。关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人口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效率、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在分行业的碳排放研究方面,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行业,然后扩展到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居民消费等领域。关于碳减排的对策,主要包括制定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开发低碳技术、为低碳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谢守红王利霞邵珠龙
关键词:碳排放低碳经济
长江三角洲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被引量:12
2014年
分析和测度能源消耗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并从经济、产业、科技、环境方面构建了长三角区域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长三角地区与全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浙江、江苏两省。最后提出长三角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曹炳汝谢守红黎晶晶
关键词:能源消耗低碳经济长三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