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基金(021114)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伟谢立信董晓光臧新杰牛晓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
  • 2篇抑素
  • 2篇内皮
  • 2篇内皮抑素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转移
  • 2篇基因转移抑制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眼部
  • 1篇眼部疾病
  • 1篇增殖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新生血...
  • 1篇视网膜新生血...
  • 1篇网膜

机构

  • 2篇山东省眼科研...

作者

  • 2篇董晓光
  • 2篇谢立信
  • 2篇王伟
  • 1篇臧新杰
  • 1篇牛晓光

传媒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 (ES)基因转移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可行性及ES基因转移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分泌型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 ES转染COS 7细胞 ,并采用免疫斑点杂交法检测转染细胞及其上清液中ES蛋白的表达 ;以脂质体介导的PCDNA3 ES转染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ECV 30 4细胞 )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S蛋白的表达 ;应用噻唑蓝染色法 (MTT)观察脂质体介导的ES基因转移并抑制ECV 30 4细胞增殖的作用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ES基因转染后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的COS 7细胞及其上清液中均有明显的斑点出现 ,而以载体质粒转染的细胞则无斑点出现 ;脂质体介导的ES基因成功转染ECV 30 4细胞 ,转染后 2d ,ES蛋白表达量达到高峰 ;ES基因转移可以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同一观察时间转染与非转染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ES基因转染组G0 /G1细胞比例增加 ,S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 脂质体介导ES基因可成功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并有ES蛋白的分泌表达 ,从而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王伟牛晓光谢立信董晓光
关键词:内皮抑素基因转移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增殖眼部疾病新生血管
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评价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ES)基因转移抑制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探讨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制备阳离子脂质体及PCDNA3ES复合物。选1周龄C57Bl/6N小鼠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箱中5d。回到正常环境中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在小鼠离开氧箱的当日,向ES注射组鼠玻璃体腔注射2μl脂质体PCDNA3ES复合物;载体对照组注射等量脂质体空白载体复合物;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采用ES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S蛋白在视网膜的表达;回到正常环境中后5d,采用荧光标记的右旋糖酐血管灌注下视网膜铺片方法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分布;组织学切片观察比较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察ES转移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检查发现ES注射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ES后24h开始有ES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细胞中,维持至少2周仍见表达;视网膜铺片观察可见空白对照组在无灌注区边缘均可见新生血管芽及荧光渗漏。ES注射组见新生血管芽明显减少;组织学检查ES注射组较其他两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转移后电镜下视网膜各层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方法行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转移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应进一步优化转移条件以提高治疗效果。
王伟谢立信董晓光臧新杰
关键词:内皮抑素类视网膜新生血管化基因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