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40002494)

作品数:10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奎渤黄宗文陈涛李国威黄创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4篇手术
  • 4篇脊柱
  • 3篇胸腰椎
  • 3篇腰椎滑脱
  • 3篇退变
  • 3篇内固定
  • 3篇后路
  • 3篇滑脱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骨折
  • 2篇影像学
  • 2篇镇痛
  • 2篇手术部
  • 2篇手术部位
  • 2篇手术部位感染
  • 2篇术后
  • 2篇退变性
  • 2篇退变性滑脱
  • 2篇椎骨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张奎渤
  • 9篇黄宗文
  • 8篇陈涛
  • 6篇李国威
  • 4篇郭远清
  • 4篇黄创新
  • 3篇王建儒
  • 3篇郑召民
  • 3篇刘辉
  • 2篇于兵
  • 1篇朱颖娴
  • 1篇袁继龙
  • 1篇刘才俊
  • 1篇黄丽娟
  • 1篇王俊勤
  • 1篇李泽民
  • 1篇李金祥
  • 1篇蔡国栋
  • 1篇张蓓蓓
  • 1篇张琨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退变性滑脱临床与影像学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临床与影像学(CARDS)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CARDS分型为标准,由5位研究者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9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独立分型,1个月后再次独立分型。收集结果,分别行不同观察者间可信度和同一观察者内可重复性分析,计算Kappa值与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共计490例次分型中,包括A型74例次(15%),B型167例次(34%),C型187例次(38%)和D型62例次(13%)。5位研究者在第1次测试中对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滑脱距离及最终分型判断一致的百分比分别为77.6%-93.9%(89.6%)、69.4%-91.8%(86.6%)、67.3%-81.6%(77.5%)和65.3%-81.6%(74.1%);可信度Kappa值分别为、0.764、0.719、0.596和0.641;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64、0.612、0.576和0.589。同一研究者前后两次测试中对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滑脱距离及最终分型判断一致的百分比分别为85.7%-98.0%(94.7%)、89.8%-95.9%(92.1%)、77.6%-91.8%(87.5%)和75.5%-87.8%(82.4%);其可重复性Kappa值分别为0.857、0.842、0.779和0.804;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0.702、0.689和0.645。结论:CARDS分型应用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极佳的可重复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奎渤刘辉王建儒李思贝陈涛李国威黄宗文郑召民
关键词:腰椎滑脱退变性可重复性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共297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297例患者中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2.69%。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术前放疗及使用异体骨等5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浓度(OR=2.014,P=0.031)、手术时间(OR=1.650,P=0.042)、糖尿病(OR=4.457,P=0.018)和术前放疗(OR=17.338,P=0.004)。【结论】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和术前放疗是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奎渤陈涛郭远清李国威黄创新李金祥黄少波黄宗文
关键词:胸腰椎内固定手术手术部位感染
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PLC)完整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7—2012-12收治的93例胸腰椎骨折,根据临床查体结合影像资料将其分为PLC完整组41例与PLC损伤组52例。结果与PLC完整组相比,PLC损伤组的Denis分型与AO分型分布有明显区别。PLC损伤组中LCS评分、LSC>7分比例、TLICS评分、TLICS>5分比例、除外PLC项目的 TLICS评分、Cobb角度与PLC完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年龄、性别及椎管占位率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损伤组神经功能ASIA分级较PLC完整组更重。结论 PLC的完整性是评估胸腰椎骨折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与骨折的分型、损伤评分、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伤等方面密切相关。
张奎渤郭远清李国威陈涛黄创新黄宗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后凸畸形神经损伤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共64例,根据镇痛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32例)和单一方法镇痛组(S组,32例)。多模式镇痛组联合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术毕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方法;单一方法镇痛组仅留置PCA。记录两组术后3、12、24、48 h及首次下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总体镇痛满意度、PCA按压次数与用药量、补救镇痛情况;观察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引流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组术后3、12、24、48 h及首次下床活动的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总体镇痛满意度优于S组;M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低于S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M组低于S组(P<0.05)。两组术后伤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的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张奎渤朱颖娴郭远清李国威陈涛黄创新黄宗文
关键词:术后疼痛多模式镇痛内固定器械
糖尿病患者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一项多中心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家医院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共322例合并糖尿病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22例患者中1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4.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BMI、手术时间、尿蛋白阳性和术前依赖胰岛素等4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OR=1.867,P=0.032)、尿蛋白阳性(OR=2.978,P=0.001)和手术时间(OR=1.366,P=0.028)。[结论]体重指数、尿蛋白阳性和手术时间是糖尿病患者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奎渤刘辉刘才俊陈涛李国威郑召民黄宗文
关键词:糖尿病脊柱内固定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案的安全性与疗效
2014年
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是近年来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发展趋势,但在脊柱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有待探讨[1].本研究旨在对比多模式联合镇痛与传统镇痛方案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共1 10例纳入本研究.入选标准:(1)18 ~70岁;(2)因脊柱退变、创伤、畸形或感染性疾病行后路手术治疗;(3)患者知情同意按医嘱接受处理方案.排除标准:(1)术前即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止痛者;(2)重要脏器功能明显损害者;(3)对所用任何药物有过敏史者.
张奎渤李国威郭远清陈涛黄创新黄宗文
关键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知情同意联合镇痛安全性后路手术治疗药物止痛
L_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L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中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其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5月间79例L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进行矢状面参数的测量(包括LSA、LL、PI、PT、SS、L5I及SVA等),在腰椎MRI的矢状位T2WI图像中观察L4/L5及L5/S1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等级。分别按滑脱程度的不同、PI的大小以及L5/S1椎间盘退变的等级不同进行分组对比。[结果]与L5滑脱程度〈25%组相比,滑脱〉25%组的L5/S1椎间盘退变程度更重;两组L4/L5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PI大小进行分组,大PI组的L5/S1椎间盘退变等级与小PI组或正常PI组相比均更重。按L5/S1椎间盘退变不同等级进行分组,中重度退变组的LSA明显小于无退变组,而PI、PT、SS和L5I值均明显大于无退变组。三组的LL及SV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5轻度峡部裂型滑脱患者中,L5/S1椎间盘退变的等级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张奎渤刘辉王建儒于兵陈涛郑召民黄宗文
关键词:腰椎滑脱椎间盘退变
X线与CT影像学测量成人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差异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分析成人颈椎X线与CT重建图像中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收集67例因轻微头颈部症状在我院行颈椎X线及颈椎CT检查的患者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中C2~C7的Cobb角、Gore角、颈椎曲率指数(CCI)、胸廓入口角(TIA)、T1倾斜角(T1S)及颈倾斜角(NT);利用Pearson相关检验进行各对应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X线测量的Cobb角、Gore角及T1S均大于CT图像中的数据,而NT小于CT的测量结果(P<0.05);两种测量方法的CCI和TIA参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间对各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均为良好。各项参数所对应的两种影像学测量数据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成人颈椎X线与CT图像中所测量的矢状面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评估中应引起关注。
张奎渤詹鸿锐于兵王建儒陈涛黄宗文
关键词:颈椎
L_4 退变性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特点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L4退变性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特点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44例L4单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41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进行矢状面参数的测量(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及T1骨盆角TPA等)。按PI大小进行分组对比,并观察腰椎矢状面曲度的Roussouly分型。[结果]DS组的PI、PT〉NC组,SS0.05)。在DS组中进一步发现:正常PI亚组的PT、TPA均大于NC组及大PI亚组的相应值,而SS均小于NC组及大PI亚组(P〈0.05)。按Roussouly分型,NC组中1∽4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8%、56.1%、26.8%和7.3%;DS组中1∽4型的比例分别为4.5%、25%、43.2%和27.3%。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中均可见PI与PT、SS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而TPA与PI、PT、LL及SVA之间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L4退变性滑脱患者较正常人群的骨盆入射角更大,且存在骨盆后倾的代偿机制;T1骨盆角是评价患者整体矢状面平衡的理想指标。
张琨张奎渤李泽民蔡国栋樊云山袁继龙王俊勤
关键词:腰椎滑脱
2种胸腰椎骨折分型在不同专业医师中应用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Denis分型和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分型系统在不同专业医师中应用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分别由不同专科医师采用2种分型方法对85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分类,间隔2个月后再次分型。分析2种分型的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内可重复性。结果按观察者间可信度,Denis分型的Kappa值在0.632~0.735,平均为0.661(基本可信)。TUCS分型具体分值的Kappa值在0.217~0.316,平均为0.273(轻中度可信)。TUCS的推荐治疗分类Kappa值在0.641~0.764,平均为0.704(基本可信)。按观察者内可重复性,Denis分型Kappa值在0.375—0.580,平均为0.459(中度可信)。TLICS分型具体分值的Kappa值在0.319~0.478,平均为0.380(轻中度可信)。TLICS的推荐治疗分类Kappa值在0.617~0.785,平均为0.724(基本可信)。结论胸腰椎骨折的Denis分型在各个专业医师中应用的可信度较好,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LICS评分的推荐治疗分型在各个专业医师中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均更高,更有利于相互交流及指导治疗。
张奎渤詹鸿锐黄丽娟张蓓蓓黄宗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可重复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