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5131701)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易东云姚静朱炬波聂鹏程谷德峰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天支撑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6篇卫星
  • 3篇导航
  • 3篇编队卫星
  • 2篇导航系统
  • 2篇误差分析
  • 2篇基线
  • 2篇分布式INS...
  • 2篇编队飞行
  • 2篇差分
  • 1篇单调性
  • 1篇导航卫星
  • 1篇导航卫星系统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星载
  • 1篇数据率
  • 1篇全球导航卫星...
  • 1篇全球卫星
  • 1篇全球卫星导航
  • 1篇全球卫星导航...
  • 1篇卫星编队

机构

  • 7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易东云
  • 6篇姚静
  • 5篇朱炬波
  • 4篇聂鹏程
  • 3篇谷德峰
  • 1篇朱书博
  • 1篇申镇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电子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航空学报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种导航卫星系统的组合共用技术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随着全球各导航卫星系统的兴建,多种导航卫星系统的组合共用在近年来逐步成为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导航系统的星座及观测几何、可用性、完备性、精度、可靠性、载波相位模糊度求解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多种导航卫星系统组合共用的优越性。阐述了组合共用的使能技术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姚静易东云朱炬波
关键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互用性
分布式InSAR干涉基线与空间状态测量的关系分析
2011年
阐述了分布式InSAR目标三维定位原理,分析了干涉基线与空间状态测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干涉基线的完整定义,将干涉基线分解为空间域干涉基线和时间域干涉基线,其中时间域干涉基线通过主星的绝对定轨结果获得,空间域干涉基线主要通过高精度星间相对定位结果获得;分析了卫星轨道速度、平台姿态测量、天线安装等误差对干涉基线测量精度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基线测量体制对姿态精度的要求差异,为分布式InSAR的空间状态测量方案设计及相关测量手段精度指标的论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申镇谷德峰易东云
关键词:分布式INSAR
编队卫星高数据率星间基线确定的函数逼近精度分析
2007年
获取满足精度和数据率要求的星间基线参数是保证编队卫星有效完成任务的关键之一.运用实际测量所得低采样率信息,采用函数逼近方法,从测量数据处理的角度研究了星间基线确定的保精度高数据率插值技术,着重分析了采样率和随机干扰对基线确定精度的影响.理论推导表明高数据率的星间基线确定精度取决于函数逼近误差和测量误差的综合影响.在分析星间基线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仿真说明就目前可达的测量采样率而言,对于白噪声的情形,测量误差水平较函数逼近误差对于基线确定的影响更为显著.
姚静易东云聂鹏程
关键词:编队飞行数据率函数逼近
卫星导航的相对精度衰减因子单调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相对精度衰减因子(RDOP)是衡量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对定位性能的几何强度指标。简要给出了两种类型RDOP的描述,并分别给出了单调性证明。相对于同一参考卫星或是不同参考卫星进行双差观测,均有其RDOP随着可见导航卫星数目增加而单调递减的性质。结合编队卫星的星间相对定位背景,仿真计算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RDOP,给出了某时刻每颗可见卫星对RDOP的贡献,证实了RDOP的单调性;而卫星数目增加到一定程度时,RDOP的降低已不明显,因此应综合考虑可见卫星的数目和相对定位的精度需求等方面因素进行选星。
姚静易东云朱炬波聂鹏程
关键词:单调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仿真
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分布式SAR卫星编队CDGPS相对定位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分布式SAR卫星编队星间基线的高精度确定问题,提出了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分布式SAR卫星编队CDGPS相对定位方法。根据CDGPS原理及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星间相对定位原理,在CDGPS测量的基础上,引入轨道动力学模型提供的先验约束信息,对长弧段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克服了运动学逐点解算方法在观测几何较差或观测数据不足情况下无法应用的缺点。此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测量中的随机误差,提高相对定位精度,提供了一种可实现mm量级星间基线确定的技术途径。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动力学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动力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相对定位精度。相对于运动学方法,前者L_1固定解的精度提高了68%,而消电离层固定解的精度提高了95%。
谷德峰朱书博易东云
关键词:分布式SAR基线
基于星载分布式InSAR测高精度的导航卫星优选
2009年
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高精度需求出发,分析整个流程中的综合观测几何,联合InSAR对地观测参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对编队卫星观测参数和坐标系转换参数,建立了导航卫星的优选准则,理论推导了InSAR高程的误差传播系数。该准则直接针对InSAR高程精度进行优化选星,表征了综合几何关系下基线各分量对测高误差的贡献。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相吻合,并给出了不同卫星导航系统、不同选星个数以及不同InSAR参数配置等多种场景下的结果比对。新准则相比以往基于最小相对精度衰减因子的选星准则,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几何关系,从而在相同观测条件下通过卫星优选得到更高的测高精度。
姚静易东云朱炬波聂鹏程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导航系统误差分析
编队卫星空间状态与星间基线的建模与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编队卫星任务中起重要作用的星间基线指标,在考虑精度需求的基础上对用于确定星间基线的空间状态量进行了选择,建立了空间状态量与星间基线的关联数学模型,提供了误差分析方法,仿真给出了一定场景设置下的精度影响因子等指标以定量刻画二者之间的误差传播关系。基线长度仅与编队卫星的相对空间状态有关,而基线姿态角还与主星的绝对姿态有关;且由卫星空间状态得到星间基线的过程中误差放大。
姚静谷德峰易东云朱炬波
关键词:编队飞行误差分析卫星
基于组合卫星导航系统的编队卫星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针对编队飞行中星间相对定位的任务需求,分析了卫星导航系统对编队卫星的动态观测几何问题,引入了相对定位精度衰减因子(RDOP)描述,并讨论了其性质。在对编队中单颗低轨卫星进行导航卫星GDOP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编队宽度下编队集合的共视卫星和共视时段,仿真了一定场景下的编队卫星RDOP,并比较了与PDOP的大小关系。接收机的截止高度角对于导航卫星GDOP影响较大;编队宽度会影响到共视卫星的选择;而与采用单个GPS系统相比,采用GPS-Galileo组合卫星导航系统对编队卫星进行相对定位,RDOP数值明显减小,从而有利于高精度的星间位置确定。
姚静聂鹏程易东云朱炬波
关键词:编队卫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