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JY049)

作品数:24 被引量:181H指数:8
相关作者:郭文炯张侃侃秦志琴王荣成王国霞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资源型
  • 5篇空间分异
  • 4篇流域
  • 4篇城市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人口
  • 3篇实证
  • 3篇资源型城市
  • 3篇流域经济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区位
  • 2篇资源型地区
  • 2篇资源诅咒
  • 2篇煤炭
  • 2篇空间结构
  • 2篇活态
  • 2篇活态保护
  • 2篇分工
  • 2篇产业分工
  • 2篇城镇化

机构

  • 20篇太原师范学院
  • 6篇山西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6篇郭文炯
  • 7篇张侃侃
  • 4篇秦志琴
  • 3篇王荣成
  • 3篇王国霞
  • 2篇王建康
  • 2篇姜晓丽
  • 2篇白明英
  • 2篇陈园园
  • 2篇杨友宝
  • 1篇宋庆伟
  • 1篇张平宇
  • 1篇白美丽
  • 1篇王昱
  • 1篇杨伟
  • 1篇甘静
  • 1篇田毅
  • 1篇孙晶波

传媒

  • 4篇中国名城
  • 3篇经济地理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经济研究参考
  • 2篇西北人口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经济问题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史林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黄河文明与可...
  • 1篇2012京津...

年份

  • 3篇2018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资源型区域乡村聚落规模结构及空间分异动态被引量:18
2016年
山西省孝义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聚落人口规模结构及空间分异发生着较为快速的变化。以该市为实证,基于"五普"、"六普"村级人口统计数据,运用GIS与统计分析方法,对此做了分析。研究表明:1本区域乡村聚落规模结构以中小等级聚落偏多,规模分异程度较大,且在不断提高;2乡村聚落人口规模与老年人口系数、文盲人口比重、外来人口比重之间呈低度相关关系;3乡村聚落人口规模下降趋势明显而聚落斑块、用地面积并未显现出相同的变动趋势;4乡村聚落人口变动表现出较强的地形、交通和中心城区指向,中部资源型边际区聚落人口下降,东部平川区乡村聚落人口增长特征尤为明显,形成全市乡村人口变动最大的区域。
吕敏娟郭文炯
关键词:乡村聚落城镇化人口规模资源型地区空间分异
资源型地区农业转移人口的结构变动及进城意愿分析--基于山西省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城镇化是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根本。2012年,山西省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已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根据统计数据,全省农业转移人口主要集中在省会及资源型城市,传统农业区域分布较少,农业转移人口出现邻近转移的特征。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的意愿受到乡村地区的"推力"和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影响。鉴于此,推动农业人口转移的基本思路应着重使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张侃侃薛瑞
山西省迁移人口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经济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2000—2010年山西省迁移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山西省迁移人口规模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空间分布上呈现"核心-外围"结构。其中,晋中地区迁移人口集聚趋势最为显著,晋北地区集聚由强变弱,晋西地区集聚逐步增强,晋南地区变化较稳定。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山西省迁移人口空间格局变化的经济因素,认为经济总量的增加与迁移人口规模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煤炭销售量与迁移人口规模关系不明显;三次产业产值与迁移人口就业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省会太原市第三产业对迁移人口具有较大吸引力,县(县级市)第二产业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较大,而地级市三次产业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均不明显;公路网密度和等级与迁移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尤其是高速公路密度对迁移人口集聚规模具有重要影响。
秦志琴
关键词:迁移人口
区域空间结构的“资源诅咒”效应分析——基于山西的实证被引量:7
2016年
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是提高经济转型发展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措施,开展资源型地区空间结构的"资源诅咒"效应研究是解释资源型地区空间结构特殊性的重要视角。文章采用山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空间分异与空间联系两个角度分析区域空间结构"资源诅咒"效应的表现特征。进一步,构建"三部门三区域"分析框架,解释空间结构"资源诅咒"效应的形成机理。空间分异分析表明:山西省空间结构中核心区、外围区、边缘区均表现出显著的资源依赖型特征,核心区带动能力弱,外围区经济脆弱性明显,边缘区为集中连片贫困状态,这种空间结构不利于经济要素在各等级城市之间的流动,会进一步加剧区域"核心-外围-边缘"结构刚性特征,阻碍区域功能的转型升级;空间联系分析表明,山西省各行业空间网络联系差异显著,其中,采矿业已形成明显的多层级辐射状圈层结构;农业网络联系次之,形成极化显著的辐射状圈层结构;服务业中各行业联系普遍较弱,初步形成以核心区与次级核心区紧密联系为特点的点轴结构,但各种服务功能的互补性差,服务业功能联系弱;而制造业的区域联系最弱,资源型产业发展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工业化发展质量低,"反工业化"倾向比较严重。通过"三部门三区域"分析框架认为,由于资源型经济具有自强机制,区域产业结构呈现刚性,核心区创新动力不足,外围区城镇化水平虚高,边缘区缺乏产业支撑。核心区、外围区、边缘区之间要素联系松散,空间结构演进的"推-拉"力不足,致使区域发展陷入"资源优势"陷阱。
秦志琴郭文炯
关键词:网络结构
国内资源型城市城企协同发展研究及启示
2016年
资源型城市的城企关系研究是资源型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备受学术界关注。以资源型城市演化规律为基础,梳理和评价以往的研究成果,分别对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城企协同发展的研究背景、方法、不同阶段的侧重点进行了评价。从产业协同、空间协同和社会服务协同三方面阐述了城企协同的主要理论,揭示其一般性规律。最后,从理论研究和实际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亟待深化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张侃侃郭文炯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空间规划整合与协调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加快空间规划机制创新,促进各种空间规划的整合与协调,构建新型的空间规划体系是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在梳理我国空间规划问题、实践探索基础上,以山西省为例,提出了完善空间规划的基本思路:遵循"强化龙头,横向协调;完善层次,纵向指导"路径,建立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市县域城乡总体规划为基础的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形成全域覆盖、城乡统筹、功能清晰、横向协调、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促进规划协调的主要行动包括: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实现规划目标、标准、内容、信息平台对接;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建立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制度;推进规划管理机构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和全覆盖的城乡规划监管体系。
郭文炯白明英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空间结构基础及重组策略——以山西省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与实践中,注重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同时,而往往忽视相应的空间结构重组优化。以山西省为例,分析了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空间结构需求和空间结构分散化特征,提出应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优化产业、城镇和生态空间布局,实施"空间集中化"战略,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通过空间重组支撑和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
白明英郭文炯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转型
资源型地区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山西省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流动人口区位商和人口多中心模型对山西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山西省流动人口规模发展迅速,地级以上城市在吸纳流动人口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小城市逐步成为影响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新驱动力;来源于本县(市、区)的流动人口逐步由空间集聚向空间均衡方向发展,来源于本省其它县(市、区)和省外的流动人口,呈现向人口规模大、城市等级高的地区集聚的特征;流动人口集聚与区位条件、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密切相关,与城镇化水平并不显著相关。
郭文炯姜晓丽杨伟王国霞
关键词:流动人口区位商影响因素
中国县域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的估计被引量:1
2015年
就业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措施之一。西方经济学者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基于2001—2011年中国1988个县的县域GDP和就业劳动力数量的面板数据构建了P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以考察县域经济与就业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增长并不能带动县域就业的增加;相反,县域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从要素贡献角度看,就业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但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微弱。
陈园园王荣成杨友宝王建康宋庆伟
关键词:PVAR经济增长人口就业中国县域
城市转型中的单位社区化特征
位是中国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城市转型中,单位的转型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在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水平、社会结构、空间表现形式上均体现出新的社区化特征。传统的单位在社会中对资源获取与支配能力在现阶段的转型期中逐渐降低,并由此导...
张侃侃郭文炯
关键词:地理学社会结构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