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3Z518)

作品数:18 被引量:202H指数:7
相关作者:康永林朱国明宋仁伯赵显蒙韩启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双相
  • 10篇双相钢
  • 6篇冷轧
  • 6篇冷轧双相钢
  • 3篇退火
  • 3篇力学性能
  • 3篇连续退火
  • 3篇马氏体
  • 3篇管线钢
  • 3篇高强
  • 3篇奥氏体
  • 3篇超高强
  • 3篇力学性
  • 2篇应变速率
  • 2篇碰撞
  • 2篇相变
  • 2篇相变动力学
  • 2篇高强钢
  • 2篇变速率
  • 2篇成形件

机构

  • 18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鞍山钢铁集团...
  • 1篇济南钢铁集团...
  • 1篇首钢集团
  • 1篇武汉钢铁
  • 1篇首钢股份公司...
  • 1篇北京首钢冷轧...

作者

  • 14篇康永林
  • 5篇朱国明
  • 4篇韩启航
  • 4篇赵显蒙
  • 4篇宋仁伯
  • 3篇陈贵江
  • 3篇代启锋
  • 3篇吕超
  • 2篇牛涛
  • 1篇郭志飞
  • 1篇蔡恒君
  • 1篇郑晓飞
  • 1篇夏佃秀
  • 1篇安守勇
  • 1篇邝霜
  • 1篇邱雪松
  • 1篇刘仁东
  • 1篇李彬
  • 1篇杨富强
  • 1篇孟德亮

传媒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材料工程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国冶金
  • 1篇钢铁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一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成形与应用被引量:85
2010年
针对目前国内外汽车发展现状及对汽车用高强钢使用性能的需求,综合分析了先进高强钢研究开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新一代先进高强钢的变形行为、成形技术及成形性、构件碰撞性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指出,在先进高强钢(AHSS)的开发和应用上,面对来自客户和加工制造方面的挑战,需要搞清和解决先进高强钢微观组织的精细构成特征与变形过程中微观缺陷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高强钢板在动态变形条件下的变形行为表征、高强钢板构件碰撞性能科学评估方法及体系。形成新一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成形及应用技术基础,为实现以节能减排和安全性为标志的新一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在中国的加快发展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康永林陈贵江朱国明宋仁伯
关键词:汽车先进高强钢节能
1000 MPa级冷轧双相钢奥氏体的等时相变动力学被引量:1
2013年
在DIL 805A膨胀仪上测定了1000 MPa级冷轧双相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热膨胀曲线.根据杠杆定律得到的奥氏体体积分数的计算值与定量金相测量值符合较好.奥氏体的等时相变动力学可以很好地由JMAK形式的方程描述.文中还分析了冷轧压下率和加热速度对奥氏体等时相变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了连续加热奥氏体相变过程中相界面的平衡状态.
赵显蒙康永林韩启航
关键词:双相钢奥氏体相变冷轧
1000MPa级冷轧双相钢奥氏体的等温相变动力学被引量:4
2013年
在DIL 805A膨胀仪上测定了Nb微合金化1000 MPa级冷轧双相钢连续加热及两相区保温过程中的热膨胀曲线,根据杠杆定律计算的奥氏体体积分数与定量金相测量值符合较好。740、770和800℃保温100 s的过程中,奥氏体的等温相变动力学曲线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可分别由JMAK方程描述。第Ⅰ阶段时间指数较大,奥氏体体积分数增长较快,奥氏体长大由C的扩散控制;第Ⅱ阶段时间指数降低,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增长明显变慢,奥氏体长大转变为由Mn的扩散控制。在较低的保温温度下,奥氏体长大可以更快的由C扩散控制转变为由Mn扩散控制。
赵显蒙康永林韩启航
关键词:超高强冷轧双相钢奥氏体等温相变动力学
两阶段控制冷却工艺对含钼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TMCP热轧及轧后两阶段控制冷却技术,在试验室制备了含Mo成分的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冷却条件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控制冷却工艺的含Mo成分X80抗大变形管线钢为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随加速冷却中开冷温度降低,组织中铁素体含量增加,试样强度降低,屈强比降低,均匀伸长率提高;随加速冷却中终冷温度降低,贝氏体中M/A含量减少,尺寸更细小,分布更分散,试样强度变化不大但均匀伸长率显著提升.分析表明,当铁素体含量一定时,均匀伸长率与贝氏体中M/A密切相关,细小且均匀分布的M/A可提高加工硬化速率,推迟颈缩发生,使均匀伸长率升高.当加速冷却中开冷温度为690℃、终冷温度为450℃时,组织中铁素体的体积分数约为23%、晶粒尺寸约为5μm,M/A岛尺寸约为1μm,组织均匀性良好,试样得到最优的强度塑性匹配.
孟德亮康永林郑晓飞安守勇夏佃秀
关键词:管线钢力学性能
高强度双相钢DP800成形件碰撞性能仿真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针对双相钢板DP800,在完成U型梁冲压成形及回弹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闭口帽型梁的碰撞分析模型。采用映射的方法完成冲压成形件U型梁的厚度、应力、应变向碰撞结构件的结果传递。在考虑成形、回弹及应变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对帽型梁的碰撞过程进行了多工况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形后的材料厚度变化、残余应力、加工硬化以及应变率,对碰撞过程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提高汽车碰撞仿真分析的精度提供了参考。
陈贵江康永林朱国明吕超
关键词:仿真双相钢板料成形应变率碰撞
Ti-IF钢连续退火组织演变及微观织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连续退火温度下Ti-IF钢微观取向的演变规律,并对不同退火温度下退火板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退火温度较低时(780℃)织构分布相对随机,随退火温度升高,ND∥<111>织构比例增加,在860℃退火时得到的r值最高,同时ND∥<111>织构比例最高,但当退火温度继续升高到900℃时,所有取向的晶粒均得到发展,使ND∥<111>织构比例和退火板的r值降低。
高鲁峰康永林吕超朱国明刘仁东林利
关键词:TI-IF钢连续退火微观织构EBSD
高级别X80/X100管线钢的包辛格效应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单轴压缩-拉伸试验研究了炉卷轧机生产X80/X100管线钢不同变形情况下的包辛格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预压缩变形量的增大,包辛格效应绝对值增大,X100管线钢的包辛格效应在1.5%的预压缩变形量下达到饱和;包辛格效应绝对值随着板卷强度的提高而上升;在试验范围内,X80、X100管线钢分别表现出了瞬时软化和永久软化.分析X80/X100管线钢的化学成分与显微组织特点,认为管线钢组织中的软、硬相(如M/A岛)的强度差、硬相的体积分数以及初始组织中的位错密度是不同包辛格现象的关键因素.
牛涛康永林顾宏伟尹雨群谯明亮姜金星
关键词:管线钢包辛格效应显微组织
超快冷工艺下N含量对40Si2MnVTi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认为在0.4%C-0.8%Si-1.65%Mn-0.12% V-0.02%Ti-0.012%A1。钢中,当V/N比从20.0降至10.0,V(CN)在最大形核率温度下的相对形核率提升约16个数量级,Ti(CN)提升约7个数量级,当V/N比进一步降至7.85和4.76,析出相形核率提升不显著,在相同超快冷工艺下,析出相尺寸可从60~100nm细化至10~20nm;该钢在F+P+B组织类型下,N加入量不宜超过140×10^-6,在M+B组织类型下不宜超120×10^-6,这主要是因为超快冷下过饱和的c、N原子在室温状态下扩散与M/B中高密度位错缠绕形成大量史氏气团强烈钉扎位错,从而导致材料塑性显著降低且推延自然时效时间。
邸全康康永林王全礼周玉丽程四华郑福印
关键词:析出相冷速时效
冲压、回弹及应变速率对双相钢成形件碰撞性能影响的模拟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冷轧镀锌双相钢板,在完成U型梁冲压成形及回弹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闭口帽型梁的碰撞分析模型;采用映射的方法完成了U型梁的厚度、应力、应变向碰撞结构件的结果传递;在考虑冲压成形、回弹及应变速率等的情况下,对帽型梁的碰撞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由于应变速率较高,它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模型的定义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因为金属变形过程的加工硬化和厚度减薄等因素的影响,冲压结果直接影响碰撞过程的模拟结果;冲压后因回弹使零件内部的应力得到释放,残余应力减小,因此导致碰撞过程中产生相同的变形需要更大的外力,考虑回弹的刚性墙反力要比没有考虑时的高。
朱国明康永林吕超
关键词:双相钢板材成形应变速率碰撞
淬火温度对Q-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盐浴的方法模拟Q-P钢的热处理工艺,对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结果表明,淬火配分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并随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含量降低,奥氏体含量升高,从而降低钢的强度,提高塑性,拉伸断口呈现典型的韧窝状形貌,当淬火温度为250℃时,得到最高的强塑积为26 224MPa.%。
任康康康永林朱帅
关键词:强塑积淬火温度板条马氏体残留奥氏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