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50)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德生张和民黄炎周世强刘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大熊猫
  • 3篇野化
  • 3篇圈养
  • 3篇圈养大熊猫
  • 2篇无性系
  • 2篇放归
  • 1篇动物
  • 1篇行为节律
  • 1篇野化培训大熊...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分析
  • 1篇幼体
  • 1篇植株
  • 1篇生境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犬细小病毒
  • 1篇种群

机构

  • 10篇中国保护大熊...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出入境检...
  • 1篇四川省动物疫...

作者

  • 10篇李德生
  • 9篇张和民
  • 8篇黄炎
  • 6篇周世强
  • 5篇黄金燕
  • 5篇刘巅
  • 3篇李仁贵
  • 2篇张贵权
  • 2篇张亚辉
  • 2篇杨绍林
  • 2篇杜一平
  • 2篇郭玲
  • 2篇周小平
  • 2篇颜其贵
  • 2篇刘洋
  • 1篇刘丹
  • 1篇舒蕾
  • 1篇韦华
  • 1篇何永果
  • 1篇王成东

传媒

  • 4篇四川动物
  • 2篇兽类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圈养大熊猫幼体在野化培训期的行为节律与季节性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录音笔和GPS对2只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体雪雪和华妍进行连续观察,收集声音数据,分析其休息、觅食、嬉戏和活动的行为节律。结果表明:(1)雪雪的日行为节律有3个觅食高峰(08∶00、18∶00和22∶00),2个休息高峰(03∶00-06∶00和11∶00-14∶00),各行为中仅嬉戏表现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的差异(F=1.944,df=359,P<0.01);休息时间占比为56.03%±10.58%、觅食为19.43%±18.49%、活动为19.30%±7.81%、嬉戏为5.24%±4.61%。(2)华妍有3个觅食高峰(10∶00、15∶00和20∶00),3个休息高峰(01∶00-06∶00、11∶00-13∶00和16∶00-19∶00);4种行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息时间占比为55.37%±10.38%、觅食为28.09%±17.79%、活动为14.61%±8.52%、嬉戏为1.93%±1.79%。(3)大熊猫幼体的日行为节律存在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为大熊猫野化培训和野外放归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韦华吴代福何胜山张钰周世强严啸刘晓强冯高志张大磊黄炎张和民
关键词:圈养大熊猫幼体行为节律
卧龙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野化培训被引量:6
2011年
对卧龙圈养大熊猫进行母兽带仔野化培训,初步建立了大熊猫初生幼仔到半岁幼兽的野化培训方法;建立了大熊猫幼仔与研究者的隔离方法,避免了培训个体对人和人工饲养环境的依赖;探索了提高圈养大熊猫活力的新方法;初步证明了带仔野化培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李德生黄炎周世强张和民黄金燕刘巅吴代福谢浩邓林桦李仁贵张贵权
关键词:大熊猫
大熊猫野化放归中的遗传学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大熊猫为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生境遭到破碎化以致孤立小种群间基因流受限制,严重威胁野生孤立小种群的续存。野化放归以复壮并建立能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是物种保护的一种有效措施,这在国内外已有成功先例。野化放归圈养大熊猫以复壮野生种群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破碎化生境阻碍了小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加剧了因近交和遗传漂变带来生存力下降的危机。因此大熊猫的放归必须首先考虑其遗传背景,以改善种群基因库为目的。综合微卫星与线粒体等分子标记分析显示,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和圈养种群仍具有中等或以上的遗传水平,具有较大的进化潜力,这为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了遗传学支持。另外,小相岭和大相岭种群的遗传水平最低,应首先考虑这些种群的复壮,并且对秦岭种群进行特殊管理与保护。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应着重于野放个体亲缘度的合理选择、基因丰富度的优先选择和有害基因的反向选择等三个遗传因素。本文旨在综合分析大熊猫现存种群遗传现状及其在野化放归中的决策性,以期为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参考依据。
杨波杨承忠涂飞云杜一平刘洋李德生张和民黄炎
关键词:大熊猫复壮
高山峡谷地区无线电遥测与GPS空间定位的比较:野外放归大熊猫的跟踪定位被引量:11
2012年
以佩戴具有无线电发射功能的GPS颈圈(Lotek GPS_4400M)的放归大熊猫"祥祥"作为目标动物,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RT)和GPS跟踪技术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五一棚"区域,每日监测大熊猫在野外环境下的生存状况、移动规律和觅食行为。为了比较RT和GPS在高山峡谷地区空间定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引入空间定位率、地形特征、空间定位差、巢域大小和日移动距离等指标来分析RT和GPS之间的定位差异。结果表明:RT的空间定位效率明显高于GPS的自动定位(P<0.001),分别是54.1%(绘图法)和45.2%(≧2D);不同月份RT和GPS的空间定位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大熊猫不同月份的海拔活动范围和觅食行为特性密切相关。RT位点的地形指数中坡度高于GPS,坡向和海拔高度较GPS定位点低,两种无线电遥测方法 (两点直接计算法和绘图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天位点之间的距离(空间定位差)平均450~660 m左右;RT与GPS所估测的大熊猫巢域大小,除5月、9月和12月RT低于GPS外,其余月份为前者高于后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移动距离除12月份RT小于GPS外,其余月份都呈现出RT大于GPS的格局,统计检验结果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种无线电遥测方法所测指数之间都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RT遥测和GPS定位都可以应用于高山峡谷地区野生动物的生态学研究,而且GPS无线电颈圈在亚高山和高山森林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周世强黄金燕张亚辉刘巅李仁贵周小平黄炎汤纯香魏荣平张贵权李德生王鹏彦张和民
关键词:GPS大熊猫
被捕食动物对捕食者的识别研究及在放归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对捕食者的认知能力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些物种具有对捕食者先天的识别能力,而一些物种必须通过后天学习才能获得对捕食者的认知能力,还有许多动物通过社会学习和文化传播获得对捕食者的识别能力。本文就国外被捕食动物对捕食者的识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该项研究对野外放归工作提供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杜一平黄炎刘洋李德生张和民
关键词:捕食者放归
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第一阶段的活动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2011年8月—2014年8月,利用红外视频监控系统结合现场观察,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基地对野化培训第一阶段的7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仔的活动变化进行研究,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母幼距离、幼仔活动空间位置和行为等数据。研究结果发现:(1)母幼距离随着幼仔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到幼仔爬树时母幼距离达到最高点,11~12月龄后出现下降的趋势。(2)野化幼仔随着月龄增长在母兽怀中的时间呈递减趋势;幼仔在地面的时间表现为未能独立活动时递增,5~9月龄时递减,其后14~15月龄时递增的变化规律;幼仔在树上的时间呈现5~10月龄时递增,接着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值,到14月龄时递减的波动;幼仔在母兽怀中(n=2,P〈0.05)和在地面的时间(n=5,P〈0.01)均与其在树上的时间呈负相关。(3)在活动时间分配上,幼仔平均用于休息的时间为所有行为时间的90.1%±4.1%,平均用于活动的时间为9.3%±3.9%,平均用于觅食的时间为0.6%±0.4%。
张钰韦华蔡水花孙萌萌周季秋周世强李德生张和民黄炎
大熊猫轮状病毒CH-1株VP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研究大熊猫源轮状病毒(RV)CH-1株外衣壳蛋白VP1基因的结构及功能,采用MA-104细胞增殖大熊猫源RV,提取总RNA,运用RT-PCR扩增VP1基因,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功能,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长3 287bp的GPRV VP1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HQ641297);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序列包含有一个3 267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 089个氨基酸;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其整个蛋白都位于病毒膜外区;抗原表位预测显示VP1蛋白有41个抗原表位;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大熊猫轮状病毒CH-1株VP1基因与猪A组轮状病毒VP1基因的进化距离最近。本研究成功获得了大熊猫源RV VP1基因,为今后研究此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郭玲杨绍林张和民李德生王承东曹三杰黄晓波文心田陈世界颜其贵
关键词:VP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拐棍竹无性系植株在不同干扰下的生存能力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根据2003-2010年固定样方调查的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后拐棍竹残桩的年死亡率和数量动态数据,分析了拐棍竹无性系植株在不同干扰下的生存能力,结果表明:不同龄级不同年份大熊猫采食的残桩植株的年死亡率远低于被人为砍伐的残桩植株,而且留存残桩的生存时间也长于砍伐残桩,从而导致残桩存活数量以及整个无性系种群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后果。
何永果周世强黄金燕刘巅严啸黄炎李德生张和民
关键词:无性系植株
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固定样方法和定位观察法连续测定了2003~2007年间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野化培训圈内及其附近区域的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数量和生长发育特性等参数,运用收获法与非破坏性重量估测法建立了不同龄级和残桩的竹子种群和分株生物量估测模型,进而利用最佳模型计算并评估了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和植株个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条件、种群密度、生长发育特征和种群生物量等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不仅降低实验期间的竹子生物生产力,而且影响到后期阶段实验种群的恢复与发展.大熊猫采食样方中的竹子种群生物量虽然较对照样方低,就竹笋生物量而言,约为对照的57.79%,这与野化培训圈的面积较小、竹种单一而使采食比重(67.07%)较大有关,但其各龄级植株个体生物量均能达到大熊猫的取食利用标准(仅2004年生竹除外),具有持续供给大熊猫食物资源的潜力;而人为砍伐措施与大熊猫采食相比,影响效果极为强烈,它严重降低了拐棍竹无性系的种群生物量,尤其是竹笋重量更是如此,仅为对照样方的14.69%,且植株个体鲜重远低于大熊猫的觅食条件.因此,竹笋和无性系植株的生物量是大熊猫采食标准的主要因素.
周世强黄金燕张亚辉李仁贵刘巅黄炎李德生张和民
关键词:无性系种群生物量大熊猫采食卧龙自然保护区
犬细小病毒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对大熊猫粪便的检测被引量:9
2013年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细小病毒(CPV)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CPV疫苗株为模板,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CPV的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CPV诊断。结果显示,以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能得到与理论设计值大小一致的342bp的特异性条带,对犬瘟热病毒(CDV)、犬冠状病毒(CCV)、狂犬病病毒(RV)、新城疫病毒(ND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最低可检出约1.4pg的病毒核酸;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其检测重复性好;对45份临床宠物犬病料进行检测,并与免疫胶体金抗原检测拭纸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吻合率为90.0%。将此方法初步应用于大熊猫粪便中细小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从熊猫基地采集的52份正常大熊猫粪便样品中有8份为细小病毒阳性,阳性率为15.3%。大熊猫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弱毒苗感染细小病毒的机制还不清楚。
郭玲杨绍林张志和陈世界阳爱国李德生王成东刘丹刘杰潘海波李乡城舒蕾颜其贵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PCR大熊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