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2BAD34B05-13)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赵钢彭镰心邹亮向达兵赵江林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大学西华大学大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苦荞
  • 3篇黄酮
  • 3篇发酵
  • 2篇酮类
  • 2篇酮类化合物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黄酮类
  • 2篇黄酮类化合物
  • 2篇发酵酒
  • 1篇氮肥
  • 1篇氮量
  • 1篇调节剂
  • 1篇多糖
  • 1篇液态法
  • 1篇诱导子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植物生长调节

机构

  • 9篇成都大学
  • 4篇西华大学
  • 1篇大理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8篇赵钢
  • 6篇邹亮
  • 6篇彭镰心
  • 5篇向达兵
  • 5篇赵江林
  • 2篇王秀萍
  • 2篇王静波
  • 1篇张采琼
  • 1篇郭晓恒
  • 1篇李园园
  • 1篇宋雨
  • 1篇万萍
  • 1篇刘冰花
  • 1篇王战国
  • 1篇胡丽雪
  • 1篇万燕
  • 1篇谭茂玲
  • 1篇刘晓琼
  • 1篇龙建兵
  • 1篇廖婕妤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
  • 2篇食品科技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株苦荞种子内生真菌红色素稳定性初报
2014年
研究苦荞种子内生真菌TBSBEF-9的胞外红色素的生产特性及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BSBEF-9红色素为胞外色素,在发酵的第3 d红色素开始产生,第6 d达到最高水平;红色素最大吸收波长在510 nm;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呈现浅红色,碱性条件下为橘黄色;色素较耐热(<100℃);Ca2+、Ba2+、K+、A13+、Mg2+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无明显影响;KMn O4、H2O2、Fe Cl3使色素色泽变化不明显,Vc对色素有较强的褪色作用;食盐、蔗糖对色素无明显影响而柠檬酸对其有褪色作用。可见,该红色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是较理想的天然色素添加剂。
郭晓恒陈雪莲刘冰花邹亮彭镰心赵钢
关键词:苦荞色素稳定性
香菇多糖对苦荞萌发及黄酮合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以西荞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香菇多糖对苦荞萌发和黄酮类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多糖溶液对苦荞芽的生长及黄酮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100μg/mL。在此条件下,苦荞芽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其干重为1.65 g/100株,是对照1.15 g/100株的1.43倍;苦荞芽中总黄酮含量为32.26 mg/g,较对照组27.18 mg/g增加了18.69%;与此同时,苦荞发芽率、发芽势与发芽指数均比对照有所提高。该研究结果为促进苦荞生长及提高苦荞芽黄酮含量提供了一个有效措施,同时也有利于苦荞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张采琼赵江林赵钢王秀萍刘晓琼邹亮
关键词:苦荞黄酮香菇多糖诱导子
苦荞子叶茶的研制被引量:1
2013年
介绍以苦荞芽子叶为主要原料,通过汽蒸、炒制等工艺生产一种苦荞子叶茶的方法。结果表明,苦荞芽子叶的最佳摘取时间为发芽后第9天,子叶最佳汽蒸时间为10min,最佳烘焙条件为65℃下烘1.5h,最佳炒制条件为100℃下炒制15min。
王静波赵钢赵江林彭镰心邹亮向达兵廖婕妤
关键词:苦荞子叶黄酮类化合物
一种苦荞复配酸奶的研制被引量:6
2013年
以苦荞米、苦荞芽、绿豆、黑米以及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以木糖醇、阿斯巴甜为甜味剂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营养保健功能的酸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苦荞米的浸泡条件以及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苦荞米的最佳浸泡条件为浸泡温度55℃、浸泡时间2h、浸泡料水比1:5;苦荞芽的最佳收获时间为发芽第11天;苦荞米、苦荞芽、黑米、绿豆混合料浆的最佳配比为苦荞米浆15%、苦荞芽浆10%、黑米浆10%、绿豆浆10%;酸奶生产的最佳配方为混合料浆35%、复原乳60%、木糖醇4%、阿斯巴甜0.015%。
王静波赵江林彭镰心邹亮向达兵王程慧赵钢
关键词:绿豆黑米黄酮类化合物酸奶
施氮量对苦荞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以川荞2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苦荞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苦荞麦植株的生长发育,地上部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茎粗和分枝数,地下部可使主根增长、一级侧根数增多,根体积和根粗增大,均以施肥N40 kg/hm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不施氮对照。单株粒数、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施N80 kg/hm2处理最高,产量为2 008.5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和施肥N120 kg/hm2处理,比其分别高63.4%和34.1%。施氮显著提高了荞麦的蛋白和脂肪含量,但芦丁含量则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槲皮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在试验条件下,合理的氮肥水平(80~120 kg/hm2)能提高苦荞麦的产量和品质,值得推广应用。
向达兵赵江林胡丽雪赵钢
关键词:苦荞麦氮肥生长发育
苦荞发酵酒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了苦荞发酵酒(TBFW)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健康的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BFW低、中、高3个剂量组。造模成功后,测定不同剂量TBFW对小鼠血清中8异前列腺素(8-iso-PG)水平,脑、肝中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和蛋白羰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摄入TBFW后模型小鼠血清中8异前列腺素降低(p<0.05),模型小鼠脑、肝中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蛋白羰基含量显著降低(p<0.01)。此外,脑、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1),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1)。故得出结论:苦荞发酵酒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王秀萍邹亮王战国宋雨彭镰心赵钢
关键词:抗氧化D-半乳糖芦丁槲皮素
液态法苦荞米发酵酒糖化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提高苦荞米中淀粉的转化率和苦荞发酵酒的酒精度,以苦荞米为原料,考察了苦荞发酵酒糖化工艺中的糖化酶添加量、时间、温度、pH对还原糖含量和酒精度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优化糖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糖化最优的工艺参数为:糖化酶添加量1.0%,时间为90 min,温度为70℃,pH为4.0。
李园园彭镰心邹亮赵江林向达兵赵钢
关键词:发酵还原糖酒精度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以苦荞品种‘川养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全株喷施处理,测定了其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GA_3处理促进苦荞株高的增加,NAA和PPP_(33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苦荞的株高;NAA处理促进苦荞产量的显著增加;低浓度的GA_3和PPP_(333)处理促进苦养产量的增加,随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显著降低。从对品质的影响来看,除GA_3处理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NAA处理显著降低支链淀粉含量外,总体上,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均随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GA_3处理显著降低了苦荞籽粒中蛋白质和黄酮含量;NAA和PPP_(333)处理时苦荞籽粒中蛋白质和黄酮含量则表现为"低促高抑"。由此可见,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苦荞的产量和品质。
赵钢谭茂玲万燕向达兵
关键词:苦荞植物生长调节剂
苦荞摊饭法甜型黄酒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苦荞米和糯米(1∶1)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出苦荞摊饭法甜型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酒药用量0.4%,麦曲用量5%,投酒酒度45%vol,投酒量与原料量之比为1∶1(V∶m),发酵温度30℃,主发酵时间11d。该条件下酿造的苦荞甜型酒,经贮存后口味绵软、润滑,色泽黄色、清亮透明、富有光泽,醇香浓郁,具有苦荞甜型黄酒的独特风格。
万萍刘红唐玲龙建兵彭镰心
关键词:甜型黄酒发酵工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