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3Z519)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时捷曹文全王存宇董瀚肖红亮更多>>
相关机构: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马氏体
  • 2篇奥氏体
  • 2篇Q
  • 1篇单轴
  • 1篇单轴拉伸
  • 1篇弹丸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塑性
  • 1篇轴拉
  • 1篇力学性能
  • 1篇含碳量
  • 1篇钢板
  • 1篇残留奥氏体
  • 1篇残余奥氏体
  • 1篇P
  • 1篇力学性

机构

  • 3篇钢铁研究总院

作者

  • 3篇时捷
  • 2篇董瀚
  • 2篇王存宇
  • 2篇曹文全
  • 1篇雍岐龙
  • 1篇肖红亮

传媒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有限元模拟在研究弹丸冲击钢板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综述了有限元模拟在研究弹丸冲击钢板过程中的应用,对几何模型的建立、材料模型及参数的确定、网格的划分和接触法则的定义进行描述和推荐。指出影响抗弹性能的主要因素如弹丸和钢板的材质、弹丸的速度和几何形状、钢板倾斜和复合结构等,均可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对钢板和弹丸的破坏形貌、应力应变分布、钢板的弹道极限、弹丸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钢板和弹丸的内能变化等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有限元模拟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
肖红亮时捷雍岐龙
关键词:有限元模拟弹丸钢板
Q&P工艺处理钢的单轴拉伸性能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研究了低合金马氏体钢经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淬火和配分)工艺处理后的单轴拉伸性能,并与传统Q&T(Quenching and Tempering,淬火+回火)工艺进行比较,分别用SEM和XRD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和残留奥氏体量的测量。结果表明,与Q&T工艺相比,在获得相同断后伸长率时,Q&P工艺处理的样品可以获得较高的抗拉强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加工硬化率和裂纹形成能。拉伸过程中,Q&P组织中新鲜马氏体强化基体,残留奥氏体协调变形、松弛应力、钝化裂纹,由硬基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的多相组织使Q&P工艺处理钢获得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配合。
王存宇时捷曹文全董瀚
关键词: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塑性
含碳量对淬火-配分-回火工艺处理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比较了含碳量为0.21%~0.41%的高Si钢经"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和传统淬火回火(Q-T)工艺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差异,用SEM、TEM和XRD法表征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Q-T工艺,经Q-P-T工艺处理的样品强度降低,塑韧性升高,随含碳量从0.21%增加到0.41%,强度降低幅度从70 MPa增加到230 MPa,断后伸长率提高的幅度从0.5%提高到2.5%,断面收缩率提高幅度从1.5%增加到3.5%,冲击吸收功提高幅度在5.6~15.0 J间波动。分析认为碳的脱溶是Q-P-T工艺处理钢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一定量的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和各相的协调配合是塑韧性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王存宇时捷曹文全董瀚
关键词:马氏体力学性能残余奥氏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