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200818)

作品数:23 被引量:91H指数:5
相关作者:杨威李圭白任南琪余华荣刘伟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化学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水合二氧化锰
  • 5篇污染
  • 5篇降解
  • 4篇混凝
  • 4篇除锰
  • 3篇地下水
  • 3篇离子
  • 3篇滤池
  • 3篇甲基
  • 3篇
  • 3篇除铁除锰
  • 3篇催化
  • 2篇亚甲基
  • 2篇亚甲基蓝
  • 2篇生物滤池
  • 2篇曝气
  • 2篇曝气生物滤池
  • 2篇前置反硝化
  • 2篇强化混凝
  • 2篇硝化

机构

  • 23篇哈尔滨商业大...
  • 15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国家教育部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19篇杨威
  • 13篇李圭白
  • 6篇任南琪
  • 4篇余华荣
  • 4篇刘伟
  • 3篇梁恒
  • 3篇张莉莉
  • 3篇刘丹
  • 2篇李虹
  • 2篇杜星
  • 2篇王丽
  • 2篇左金龙
  • 2篇张雷坤
  • 2篇姜黎明
  • 2篇穆德颖
  • 2篇车春波
  • 2篇王玮
  • 1篇李俊生
  • 1篇姜安玺
  • 1篇王兴戬

传媒

  • 7篇哈尔滨商业大...
  • 5篇化学与粘合
  • 2篇黑龙江大学自...
  • 2篇环境科学与管...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0
  • 3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解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启动规律,构建了小试规模的前置反硝化BAF,采用快速排泥、逐步增大水力负荷的策略考察了其启动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情况及启动特性。结果表明,在好氧柱水力负荷为2.04 m3/(m2·h),厌氧柱水力负荷为4.08 m3/(m2·h),回流比为100%,气水比为5.6∶1的情况下,前置反硝化BAF的启动需要49 d。启动过程中好氧池中硝化细菌的成熟是启动的关键。厌氧池中的反硝化细菌的成熟标志着启动的完成。启动完成后,前置反硝化BAF的出水COD、NH3-N及NO-3-N分别稳定在50、15和5 mg/L以下,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杨威张雷坤余华荣梁恒李圭白
关键词: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挂膜脱氮
回流比对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回流比是影响其脱氮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调节回流比参数,考察回流比分别为100%、200%、300%时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对COD、NH3-N、NO3--N、TN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回流比对反应器中COD、NH3-N、NO3--N、TN均有一定的影响,对TN的去除影响最大.在一定的范围内(100%~200%),增加回流比有助于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但当回流比过大时(300%),系统出水水质下降.确定最佳回流比为200%,该工况下系统出水COD、NH3-N、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8.45、2.27、12.45 mg/L.
杨威张雷坤余华荣王丽梁恒李圭白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前置反硝化回流比
Fe^(2+)对成熟滤柱除锰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哈尔滨呼兰区某地含高浓度铁锰地下水为处理对象,模拟实际情况中突发性Fe^(2+)污染对成熟滤柱除锰效果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曝气失效,Fe^(2+)浓度增大,滤速增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曝气失效的滤柱受Fe^(2+)污染后,出水锰增加,恢复曝气,6d后滤柱恢复除锰能力,出水锰达标(锰含量小于0.1mg/L);Fe^(2+)浓度从0.58mg/L逐步增加至2.09mg/L时,滤柱出现出水锰不达标情况,恢复至上一浓度1.56mg/L时,经过4d,出水锰达标;滤速从1m/h逐渐增大到5m/h,出水锰不达标,恢复至上一速度4m/h,经过7d,出水锰达标。
倪小溪杨威张莉莉
关键词:地下水除锰
Fenton试剂对染料废水的降解脱色作用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为了进一步探讨Fenton法对某些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果,研究影响降解的诸多因素,以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以色度和COD去除率为检测指标,研究了Fenton反应中pH值、H2O2浓度、Fe2+离子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对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可有效地去除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中的色度和COD。染料浓度为200mg/L时,在pH=4、20℃、H2O(2浓度为30%)投量为0.6mL/L、硫酸亚铁投量为200mg/L时,反应60min,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可以达到99.66%,COD的去除率可达88%。
杨威孔德骞车春波刘丹
关键词:甲基橙染料FENTON试剂色度COD
超声降解铬黑T及亚甲蓝的实验研究
2014年
尝试采用超声波技术对铬黑T及亚甲基蓝两种模拟染料废水进行降解实验。以脱色率为指标,分别考察pH值、超声功率强度、超声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两种模拟染料废水脱色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技术对铬黑T及亚甲基蓝两种模拟染料废水具有一定的脱色能力,随着pH值的增大,脱色能力减弱。常温下,在pH=1.79附近、超声时间120min,超声功率0.7kw时,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为27.60%,铬黑T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为20.33%。进一步地采用超声波与水合二氧化锰联用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有机染料的降解效率,水合二氧化锰投加量为40mg/L时,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2.48%。
杨威穆德颖王玮任南琪李圭白
关键词:超声降解铬黑T亚甲基蓝水合二氧化锰
微污染水源水中重金属镉的去除被引量:22
2014年
针对我国水源水中微量重金属污染特点,在不改变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前提下,提出了用水合二氧化锰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重金属镉污染物的强化混凝工艺。采用硫代硫酸盐与高锰酸盐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水合二氧化锰处理含镉水源水,系统讨论了pH、浊度、腐殖酸等水质参数对水合氧化锰混凝除镉效能的影响;采用XRD、XPS技术并结合投射电镜技术对水合二氧化锰粒子的物相晶型、表面组成及水中形态进行了表征;采用透光脉动检测技术对水合二氧化锰絮凝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把微观的絮体结构与形态观测同宏观的混凝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探讨水合二氧化锰混凝去除水中重金属镉的可能机理和特点。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锰为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的非晶形胶体,对溶解态隔和吸附态镉均表现了优异去除能力,其去除金属镉的机理可能是依靠专属吸附、静电吸附以及网捕卷扫综合作用的结果。水合二氧化锰能够很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微量镉,并能使出水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
杨威刘灿波余敏田家宇李圭白任南琪
关键词:饮用水源重金属强化混凝水合二氧化锰
水合二氧化锰混凝去除江水中微量金属铅被引量:1
2010年
以松花江水为本底,考察了高锰酸钾还原法制备的水合二氧化锰对水中的微量重金属铅的混凝及强化混凝去除效能.并且探讨了水体pH值、腐殖酸等对铅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水合二氧化锰去除水中重金属铅的机理.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锰对水中的微量铅具有显著的去除作用,5 mg/L的水合二氧化锰对江水中铅的去除率达95%以上,作为助凝剂时,1 mg/L的水合二氧化锰就可使铅的去除率从70%提高到95%以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去除微量铅的水处理药剂.
杨威刘丹姜黎明李圭白任南琪
关键词:水合二氧化锰混凝
单层滤料及双层不均匀滤料对地下水除铁除锰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哈尔滨某水厂高铁、高锰地下水为处理对象,考察相同运行条件(进水溶解氧为9mg·L^(-1),pH值为6.8~6.9,滤速为5m·h^(-1))下,单层滤料及双层滤料对除铁除锰滤柱除锰成熟期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锰砂滤柱和上层石英砂下层锰砂滤柱除铁效果没有明显差别,都在运行7~10d后达标(<0.3mg·L^(-1));锰砂滤柱除锰效果优于上层石英砂下层锰砂滤柱,后者比前者锰砂量小,吸附容量小,在锰质活性滤膜生成前吸附饱和,所以除锰成熟期延长。
张莉莉杨威倪小溪
关键词:地下水除铁除锰
多氯联苯光化学降解研究的最新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综述了近10年以来多氯联苯(PCBs)在有机相、表面活性剂中的直接光化学降解行为,以及PCBs在水相中的光敏化反应和光催化反应等间接光化学降解行为。从光解动力学、光解途径、光解机理以及光解产物等几方面阐述了PCBs的光化学行为,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有机污染物治理技术。
李俊生王兴戬
关键词:多氯联苯光化学降解光敏剂光催化
共存锌离子对废水中铅去除的影响
2015年
采用稻壳灰吸附柱吸附含铅废水,通过吸附量的计算及穿透曲线的绘制探讨了不同质量浓度共存锌离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通过Thomas模型及Yoon-Nelson模型拟合,分析共存锌离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存锌离子质量浓度越大,稻壳灰对铅离子的吸附量越低,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同时锌离子占据了部分吸附位点,并没有改变稻壳灰与铅离子的结合方式.
杨威王玮姜琪董亚文刘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