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456)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熊兴东刘新光成捷罗喜平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科大学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莞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遗传易感
  • 2篇遗传易感性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衰老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衰老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核苷
  • 2篇核苷酸
  • 2篇表型
  • 1篇代谢
  • 1篇心病

机构

  • 3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作者

  • 1篇罗喜平
  • 1篇成捷
  • 1篇刘新光
  • 1篇熊兴东

传媒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细胞衰老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20年
衰老是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系统性病变,从而导致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和寿命终结的现象。细胞衰老引起的细胞增殖能力的减退是造成器官衰老、机能衰退的根本原因之一。细胞衰老具有典型的细胞周期停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大分子损伤及代谢紊乱4大特征。该文综述了非编码RNA与细胞衰老、细胞应激反应与衰老、能量代谢与衰老、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干细胞衰竭、免疫与衰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徐舜崔红晶赵炜孙雪荣袁源郑婷婷熊兴东刘新光
关键词:细胞衰老非编码RNA内质网应激能量代谢
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生物学作用及产生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是指衰老细胞出现的分泌功能增强,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在体内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在不同刺激引起的细胞衰老模型中,SASP普遍存在且种类繁多,主要包含生长因子、趋化因子、促炎细胞因子、胞外蛋白酶和不可溶蛋白等。SASP在体内作用取决于所处环境,可对机体产生有益或有害影响。SASP一方面可促进胚胎发育及组织修复,招募并激活免疫细胞,抑制肿瘤发展;另一方面可引起慢性炎症,促进肿瘤生长、侵袭。该文总结了SASP生物学作用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明萌廖小欣李晓毅杨杰石本艳饶敏腊刘新光孙雪荣
关键词:细胞衰老DNA损伤
CTRP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CTRP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548例和对照个体862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检测CTRP9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位点rs6583、rs9553238的基因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个多态位点和冠心病的易感性。结果 rs6583和rs9553238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构建的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加性模型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CTRP9基因单体型(rs6583-rs9553238)在这两组中仍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RP9基因rs6583和rs9553238多态位点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冠心病遗传易感无显著相关性。
梁丽丽蔡梦云周萌媛陈琳刘新光熊兴东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冠心病遗传易感性
miR-124 rs531564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有密切关系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妇女miR-124 rs531564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对107例宫颈癌患者和208名健康对照个体的miR-124基因rs531564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计算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 HPV感染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3.1%vs 16.8%,P<0.001),提示HPV感染是广东地区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等位基因的结果显示,miR-124 rs531564 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0%vs 15.1%,P=0.014)。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CG+GG)显著降低患宫颈癌的风险(OR=0.47,95%CI=0.26-0.88,P=0.017)。而且G等位基因降低个体患宫颈癌风险的趋势在年龄≥45岁的人群中更加明显(OR=0.28,95%CI=0.10-0.76,P=0.012)。结论 miR-124基因rs531564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有密切关系,G等位基因可能是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熊兴东成捷刘新光唐韶景罗喜平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宫颈癌遗传易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