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012-002-004)

作品数:11 被引量:98H指数:7
相关作者:丁爱中赵银军周正朝魏开湄尹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水华
  • 3篇流域
  • 2篇沿岸土壤
  • 2篇植物
  • 2篇生态风险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河流功能
  • 1篇地貌
  • 1篇电极
  • 1篇虚拟地球
  • 1篇营养化
  • 1篇优势植物
  • 1篇藻垫
  • 1篇栅藻
  • 1篇溶解氧
  • 1篇社会功能
  • 1篇深槽
  • 1篇生境
  • 1篇生理响应

机构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广西师范学院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岐阜大学

作者

  • 8篇丁爱中
  • 5篇赵银军
  • 3篇魏开湄
  • 3篇周正朝
  • 3篇尹涛
  • 2篇张福平
  • 2篇王欢欢
  • 2篇王若丹
  • 2篇杨阳
  • 1篇张越
  • 1篇孙寓姣
  • 1篇许新宜
  • 1篇沈福新
  • 1篇程莉蓉
  • 1篇卢远
  • 1篇赵沙
  • 1篇魏永芬
  • 1篇曹睿
  • 1篇潘成忠
  • 1篇李爱花

传媒

  • 3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沣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9
2014年
以沣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遥感影像解译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沣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主要水质指标〔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含量及溶解氧(DO)〕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状况对沣河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沣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两者占全流域面积的90%以上;沿河不同宽度的缓冲区(分别向两岸划分100,600,1 500m)范围内,建设用地、耕地与水质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林地与水质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建设用地及耕地对水质的改善有负效应,而河流沿岸林对改善水质有正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在距河岸100m缓冲区范围内达到最大。随着缓冲距离的增大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逐渐减弱,说明沣河流域近岸带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河道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大。
张福平赵沙周正朝魏永芬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缓冲区水质
栅藻生物膜与水体浮游栅藻的耦合作用研究
2014年
通过构建的光反应器研究了水体与藻垫的关系。结果为:1)培养基加入栅藻后,在温度为19.22~25.27℃周期性变化条件下,电导率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变化幅度为1 904~1 939μS/cm,pH变化幅度为8.88~9.58,溶解氧为7.22~9.3 mg/L,叶绿素a保持周期性的波动,为6.16~77.59μg/L,浊度与叶绿素呈正比例关系,y=9.295 2x(R2=0.916 2)。2)水体扰动后,水体中叶绿素含量急剧升高到461.1μg/L,然后逐渐降低到40.95μg/L;温度在27.69℃时,叶绿素周期性波动消失。浊度与叶绿素呈正比例关系y=13.418x(R2=0.784 6)。3)静置培养,在周期性温度和光照变化条件下,水体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周期性变化。在水体受到剧烈扰动后,水体中的生物量急剧升高;恒定温度,叶绿素周期性变化消失。不同过程浊度和叶绿素浓度呈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不同。
尹涛丁爱中程莉蓉
关键词:光反应器生物膜四尾栅藻水华
河流地貌多样性内涵、分类及其主要修复内容被引量:15
2014年
针对河流修复中对河流地貌重视不够及多样性认识不深等问题,解析了河流地貌多样性的内涵及与河流栖息地的统一性,将常见河流地貌类型分为3种河谷地貌、38种河床地貌、15种水流形态以及人工活动形成的地貌类型,并提出基于过程的修复策略来修复河流地貌。在修复河流地貌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形成河流地貌的水陆域过程,识别泥沙源时空分布,并重点修复深槽—浅滩序列。
赵银军丁爱中
关键词:生境
沣河沿岸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陕西省沣河沿岸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数据统计与GIS制图,对Co、Cr、Cu、Mn、Pb、Zn、Ni和V 8种重金属元素富集特征、空间分布、生态风险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人群、工厂密集地显著富集,并均有着随水流方向呈总体升高的趋势。土壤中Co、Cr、Mn、Pb和V的几何均值分别为21.5、92.1、611.1、32.9 mg·kg-1和75.4 mg·kg-1,均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o、Cr、Mn和Pb含量的超标率达100%、75%、63%和25%,表现为以Co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Co、Cr、Pb和Ni污染主要集中在沣河中下游河段,Cu污染主要集中在沣河中上游河段。沣河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
杨阳周正朝张福平王欢欢王若丹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
河流功能及其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针对河流功能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的问题,从河流与河流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区分,并按河流属性建立了河流功能分类体系,从功能分类、定义、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应用范围等方面对河流功能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对比,进而根据各二级河流功能的定义,建立了河流功能表征指标。结果表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河流功能属于两个不同学科范畴,区别明显,但二者实质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赵银军魏开湄丁爱中
关键词:河流功能
沣河沿岸土壤和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被引量:7
2013年
测定陕西省沣河沿岸32个土壤样品和16个优势植物样品中Cr、Cu、Mn、Pb、Zn和Ni 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结合数据统计与GIS制图,对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富集特征及潜在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沣河中下游沿岸土壤和植物中Cr、Mn、Pb、Zn和Ni含量空间分布呈明显富集。土壤中Cr、Mn和Pb的几何均值分别为92.1、611.1和32.9 mg/kg,均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植物中Mn、Zn含量在正常范围内,Cr、Cu、Ni含量部分超标,Pb含量整体较高,地上部分对Pb的积累量达到15.5 mg/kg,约为正常情况下的7.8倍。马齿苋、艾蒿、芦苇和水蓼4种植物生物量大,对这六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均较强,可作为该地区耐重金属植物。沣河沿岸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污染值得关注。
杨阳周正朝王欢欢张越曹睿王若丹
关键词:重金属植物生态风险
流域生态补偿理论探讨被引量:14
2012年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调整流域内区域间损益关系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流域内人类活动产生的损益入手,论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并利用经济学原理,对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补偿标准进行了理论解析,给出了流域生态补偿必要性的理论依据和需要补偿量的理论值。在此基础上,根据流域人类活动的正负外部性等原则,对流域生态补偿进行了分类。依据流域生态补偿分类,梳理出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重点区域。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理论探讨,以期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实践的参考和启示。
赵银军魏开湄丁爱中李爱花
关键词:生态补偿流域外部性
北京南海子湖水华期间浮游植物对环境周期性变化的生理响应被引量:3
2015年
在水华发生期间,采集南海子湖藻液,置于光反应器FMT150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在12h周期性条件培养下,藻液的溶解氧、二氧化碳、叶绿素荧光呈12h周期性响应,同时,OD680出现24h的日周期;12h后,将周期性条件转变成恒定条件,叶绿素荧光开始时表现为12h周期性,随后周期逐渐变长。由此认为,浮游植物群落存在周期性。
尹涛丁爱中
关键词:水华浮游植物富营养化
高浓度藻液和藻垫中溶解氧及硫化氢的响应
2015年
湖泊水华过程中的高浓度藻液往往在湖边形成藻垫,为研究藻液及藻垫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用微电极对两者不同深度的硫化氢及溶解氧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光照从0μE·m-2·s-1增强到120μE·m-2·s-1时,藻垫好氧区从-1 500μm下移至-2 700μm,增厚约1 200μm,藻液好氧区从约-12 500μm下移到-15 000μm,增厚约2 500μm;在光照从0μE·m-2·s-1增强到40μE·m-2·s-1时,藻垫底端硫化氢浓度从300μmol/L降低到56μmol/L,藻液中硫化氢浓度保持不变,约为50μmol/L。从而得出,在光强增加相同的情况下,藻液中的好氧区厚度增加较大;藻垫底端硫化氢浓度较大,光照对藻垫底部的硫化氢浓度影响较大。
尹涛丁爱中孙寓姣
关键词:藻垫水华微电极
基于虚拟地球的数字流域平台集成技术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当前数字流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数字流域信息、内涵和逻辑结构的基础上以虚拟地球为平台,将3S、3DMax等作为辅助数据处理和建模工具,采用KML组织存储数据耦合各类水环境模型,使用组件开发技术、三层逻辑框架结构,快速、简捷地构建了数字流域平台的集成方案,并以沣河为例,选用GoogleEarth为基础平台建立了数字沣河流域平台。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虚拟地球的数字流域平台正确、可行、有效。
赵银军丁爱中卢远潘成忠许新宜
关键词:流域数字流域GOOGLEEARTH虚拟地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