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69)

作品数:21 被引量:98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志英高宇胡春祥曹传旺迟德富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松毛虫
  • 5篇落叶松
  • 5篇落叶松毛虫
  • 5篇挥发物
  • 4篇植物
  • 3篇叶甲
  • 3篇植物挥发物
  • 3篇杀虫
  • 3篇杀虫剂
  • 3篇转移酶
  • 3篇酯酶
  • 3篇寄主
  • 3篇谷胱甘肽
  • 3篇触角电位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毒力
  • 2篇毒力测定
  • 2篇兴安落叶松
  • 2篇萤叶甲

机构

  • 21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省林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9篇王志英
  • 4篇曹传旺
  • 4篇胡春祥
  • 4篇高宇
  • 3篇迟德富
  • 2篇刘文波
  • 2篇邹传山
  • 2篇马玲
  • 2篇林健
  • 2篇严善春
  • 2篇孟昭军
  • 2篇刘璇
  • 1篇顾伟
  • 1篇赵红盈
  • 1篇韦庆慧
  • 1篇李晓灿
  • 1篇王志明
  • 1篇陈旭日
  • 1篇王丹
  • 1篇付莉

传媒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粉红粘帚菌发酵产物抑菌生化机制、分离鉴定及剂型制备
化学农药长期、过量使用,不但导致生态环境污染,而且引起病虫害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利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既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又能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但是,目前生物农药品种少、杀菌(虫)谱窄、防效慢、效果差、成本高...
吴红渠
关键词:生物农药可湿性粉剂干悬浮剂发酵产物杀菌活性
文献传递
复凝聚法制备苏云金杆菌微胶囊
2014年
[目的]探讨复凝聚法制备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微胶囊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明胶浓度、阿拉伯胶浓度、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转速对微胶囊包埋效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测微仪对苏云金杆菌微胶囊形态及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复凝聚法制备苏云金杆菌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1.0%,阿拉伯胶浓度1.0%,芯壁比1∶1,复凝聚反应pH 3.6,温度40℃,搅拌速度550 r/min。在此条件下的包埋率达82.32%,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28.29μm左右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杀虫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姗王志英
关键词:苏云金杆菌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法微胶囊
α-萜品醇熏蒸对大麦虫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研究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α-萜品醇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熏蒸法测定了α-萜品醇对大麦虫Zophobasmorio(鞘翅目:拟步行甲科)4龄幼虫的急性毒性,并测定了不同熏蒸时间后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熏蒸48h时,α-萜品醇对大麦虫4龄幼虫的LC50和LC20值分别为69.425μg/L和59.916μg/L。α-萜品醇(LC20和LC50)处理的4龄幼虫SOD,POD和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据此推测,α-萜品醇在幼虫体内积累显著影响幼虫体内SOD,POD和CAT活性,降低虫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田雨浓马伟韦庆慧罗帅韩旭洋陈旭日邱本军马玲
关键词:大麦虫熏蒸急性毒性保护酶酶活性
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幼虫室内药效试验
2012年
测定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幼虫室内毒力,结果表明0.4%蛇麻子素、1%苦皮藤素、0.3%印楝素乳油稀释1 000倍、1 500倍、2 000倍液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72 h校正死亡率为20.53%~92.84%,其中1 000倍液校正死亡率为80.12%~92.84%;对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30.01%~80.22%,其中1 000倍液校正死亡率为68.16%~80.22%。2%烟碱.苦参碱乳油500,1 000,1 500倍液对2龄和4龄幼虫72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2.34%~93.82%和41.16%~85.49%。4种植物源杀虫剂1 000倍液对2龄和4龄落叶松毛虫的毒力均存在差异性。
孙丽丽曹传旺方国飞王志英
关键词:落叶松毛虫植物源杀虫剂药效测定
樟子松种子小蜂成虫对寄主植物代谢物质的行为反应
2012年
以樟子松种子小蜂成虫(Eurytoma sp.)为材料,观察了小蜂成虫的交尾习性及其寿命与补充营养的关系。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雌雄成虫对叔丁胺、4-羟基-2-丁酮、1,2-二氯乙烷、异辛烷、1,3,5-环庚三烯5种标准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5种挥发物3个体积分数(0.02%、0.02%和2.00%)中,雌成虫选择率最高的为叔丁胺(选择率达66.67%),其次为1,3,5-环庚三烯;而雄成虫选择率最高的为1,3,5-环庚三烯(选择率达63.33%),其次为叔丁胺和1,2-二氯乙烷。雌雄成虫对5种挥发物质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雌成虫均对2%的叔丁胺的EAG反应最强(反应值为0.186 4),而雄成虫对2%的1,2-二氯乙烷的EAG反应最强(反应值为0.292 2)。雌成虫对1,2-二氯乙烷的反应呈随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强的趋势,雄成虫对1,2-二氯乙烷和1,3,5-环庚三烯的反应也表现为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强。
鲍倩景天忠葛士林王志英
关键词:樟子松触角电位反应
落叶松单萜类挥发物微胶囊缓释剂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单萜类植物挥发物挥发性较强,能够影响昆虫的行为。为了延长其作用时间,本研究选取落叶松单萜类挥发物α-蒎烯、月桂烯和莰烯,将其制成微胶囊悬浮剂喷施2年生兴安落叶松树苗,同时直接用3种挥发物喷施落叶松苗,进行对比。在处理后的5 d内,通过室内Y形管嗅觉仪和室外笼罩试验,分别测定各处理落叶松苗对落叶松毛虫雌成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α-蒎烯1μLmL和月桂烯1μLmL对雌虫有显著引诱作用(P<0.01);两者的微胶囊缓释剂有明显的引诱作用,效果可持续4 d;莰烯2μLmL有显著驱避作用(P<0.01);其微胶囊缓释剂有明显的驱避作用,效果可持续4 d;在施用α-蒎烯或月桂烯的各树苗上,雌虫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效果可持续3 d;莰烯的各处理树苗上,落叶松毛虫雌虫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效果可持续3 d。这表明单萜类挥发物的微胶囊悬浮剂与挥发物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并可以有效延长挥发物的作用时间。
林健刘文波孟昭军严善春
关键词:植物挥发物兴安落叶松落叶松毛虫
白蜡吉丁啮小蜂雌蜂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被引量:6
2015年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幼虫期的优势性天敌,研究白蜡吉丁啮小蜂与白蜡窄吉丁、水曲柳之间的化学通信机制,为白蜡吉丁啮小蜂搜索和识别寄主的机理提供依据。采用昆虫触角电位和行为生测技术,测定雌蜂对寄主植物和寄主昆虫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水曲柳受害树皮、混合物1和混合物3对雌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受害树皮和白蜡窄吉丁幼虫也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而健康树皮和健康叶片等对雌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是寄主挥发物中主要的活性组分,在雌蜂寄主搜索、定位和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宇王志英赵红盈唐大伟
关键词:寄主挥发物触角电位反应
双斑长跗萤叶甲对园林植物嗜食性及药剂毒力测定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了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成虫对26科的50种园林植物的取食情况。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对21科40种园林植物有不同程度的取食,嗜食蔷薇科的毛樱桃、重瓣玫瑰、秋子梨3种植物,喜食豆科的树锦鸡儿、忍冬科的暖木条荚蒾、毛茛科的芍药、蔷薇科的黄刺玫4种植物,少量取食的有33种植物。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8种药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胃毒活性,其中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的相对毒力最好,LD50为0.032μg.g-1,然后依次是1.8%阿维菌素乳油(LD50为0.069μg.g-1)、0.3%苦参碱水剂(LD50为0.102μg.g-1)、5%吡虫啉乳油(LD50为0.169μg.g-1)、5.7%氯氟氰菊酯乳油(LD50为0.216μg.g-1),而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20%三唑磷乳油的相对毒力较低,LD50分别为1.121、0.799μg.g-1。
张永强严俊鑫张鑫乾迟德富刘明东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园林植物毒力测定化学防治
落叶松毛虫2种解毒酶的体躯分布特征及对3种杀虫剂敏感性比较
2013年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又称西伯利亚松毛虫,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国内分布于北京、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是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害虫,除危害落叶松(Larixspp.)外,也危害红松(Pinuskoraiensis)、油松(P.tabulaeformis)、樟子松(P.sylvestrisvar.mongolica)、云杉(Piceaspp.)、冷杉(Abiesspp.)等主要北方针叶树种。
邹传山曹传旺张国财王志英
关键词:落叶松毛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杀虫剂敏感性
3种植物源引诱剂对鞘翅目甲虫引诱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比较3种植物源引诱剂对鞘翅目甲虫在2种林型中的引诱效果,以期筛选出高效引诱剂防治甲虫的危害。【方法】选择天然次生林(老山实验站样地)和人工纯林(林场样地)使用Lindgren漏斗诱捕器进行3种植物源引诱剂的林间诱捕试验,统计2种样地诱捕甲虫的数量、种类,比较不同林型不同样地间诱捕效果,分析环境条件对鞘翅目甲虫引诱和诱捕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1)3种植物源引诱剂UHR,COB和LAP对鞘翅目甲虫均具有引诱作用,捕获的3 215号鞘翅目昆虫隶属于55科120属,其中小蠹科占48.93%,为优势鞘翅目类群。3种引诱剂诱捕效果依次为UHR>COB>LAP,其中UHR引诱剂引诱个体数占74.21%,小蠹科个体数占48.65%,优势种为北方材小蠹和锉小蠹。2)UHR引诱剂对于小蠹科、叩甲科、郭公虫科和埋葬甲科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COB和LAP引诱剂。COB引诱剂在两样地中捕获隐翅虫科数量最高。然而3种引诱剂对象甲科和天牛科的诱捕差异性不显著。防治时,应针对不同种类甲虫选择不同种类引诱剂,能达到更佳引诱效果。3)2种林型诱捕效果综合比较,老山实验站样地>林场样地,表明植被类型及自然条件对昆虫种群多样性具有直接影响。埋葬甲科仅在老山实验站样地捕获,这与该科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样地环境相关。【结论】UHR引诱剂对鞘翅目小蠹科昆虫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可进一步开发应用于林间小蠹虫的监测和防治,为小蠹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1种新方法。
刘璇胡春祥曹传旺Troy Kimoto
关键词:诱捕效果鞘翅目小蠹虫植物源引诱剂引诱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