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68)

作品数:10 被引量:139H指数:6
相关作者:张金池庄家尧吴明作张光灿王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水分
  • 2篇土地利用
  • 2篇黄淮
  • 2篇黄淮海
  • 2篇黄淮海平原
  • 1篇凋落
  • 1篇凋落叶
  • 1篇多样性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养分
  • 1篇养分释放
  • 1篇遥感
  • 1篇营养化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学

机构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句容农...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科学出版社
  • 1篇山东省黄河三...

作者

  • 4篇张金池
  • 3篇吴明作
  • 3篇庄家尧
  • 2篇张光灿
  • 2篇陈景玲
  • 2篇王谦
  • 1篇陈莉莎
  • 1篇夏江宝
  • 1篇张波
  • 1篇杨静
  • 1篇张淑勇
  • 1篇吴芹
  • 1篇苗蕾
  • 1篇周泽福
  • 1篇裴斌
  • 1篇张增信
  • 1篇方立东
  • 1篇林杰
  • 1篇杨喜田
  • 1篇司登宇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感作用在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植被以小分子有机物为媒介调控种间和种内关系的机制,近年在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中得到研究和应用。综述国内外化感作用在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潜力,重点评述化感作用在林地连栽障碍问题中的重要性和解决路径以及化感作用在优化植被结构中的应用;提出基于化感品种和化感物质数据库无缝对接基础数据库形成林草措施方案专家系统的设想。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上需要充分模拟或结合实际生境,综合其它重要生态因子,使研究结果更可信和具有解释力。
陆茜张金池
关键词:化感作用自毒作用水土保持土壤退化
河南黄淮海平原农田防护林空气负离子变化规律被引量:12
2014年
选择河南境内黄淮海平原主体区域的商丘市民权林场的农田防护林,测定其生态系统1年内各月份的空气负离子的日进程,分析了空气负离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在6-8月份较高,冬季较低,秋季居中,春季变化较大;日进程的变化曲线基本上近似"U"型,但在细微变化上更接近多峰型式。空气负离子浓度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冬、秋季不显著,在防护林带内各点差别也较小;描述瞬间变化较大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若采用平均值很有可能高于实际数值,应采用更多统计特征值会更适宜些。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随季节而不同,在秋季与冬季相关性较小,在夏季与春季相关性较大;在分析其相关性时,分要素分析比综合的效果要好些。
崔晶薛兴燕胡秀丽吴明作付保中伊焕滕博
关键词:空气负离子农田防护林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植被覆盖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以长江中下游为研究区,利用1998—2008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1951—2011年基准气象观测资料,借助区域气候模型RegCM3和MODIS遥感,分析测站"点"上植被"覆盖量"、区域"面"上植被"覆盖类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气温、NDVI值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降水量变化不大。年纪尺度NDVI与气温呈较强正相关,与降水呈弱负相关。(2)在选定的3个植被下垫面中,以农田植被覆盖为主的长三角丘岗城乡交错区年增温最弱。春夏秋季增温趋势从大到小为:赣浙皖山地森林区>鄂皖低山丘陵混合林区>长三角丘岗城乡交错区,冬季则完全相反。春夏秋季节农田植被区的降水量随时间增加显著,森林区的降水量则显著减少,冬季的降水量都有所增加。
杨艳蓉张增信张金池刘春明庄家尧
关键词:植被覆盖区域气候模拟遥感
河南省淮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近地表层的水文效应被引量:3
2014年
对河南境内淮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近地表层的凋落物与表层土壤的水文特性及其保水蓄水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凋落物具有相同特性的吸水过程,4 h后吸水速率逐渐下降,24 h可达饱和状态,饱和吸水量差异不大;初始吸水速率以草丛或灌丛的较大,但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以及灌丛具有较高的有效拦蓄水量,针叶林通常较小。2)刺槐林(褐土)总蓄水量最大,所有农田土壤的总蓄水量均较小;同一土壤中农田与草丛土壤的水文效应较小,森林与灌丛土壤的相对较大。农田土壤的渗透速率35 min时达稳渗状态且稳渗率较低,其他的在45 min时达稳渗且稳渗率较高;初渗率与稳渗率均表现为森林土壤高于灌丛、灌丛高于草丛,阔叶林比针叶林的稍高。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水文效应基本可划分为农田与草丛、森林与灌丛2大类,后者的水文效应相对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水土保持对策的制订、营养物质对水体冲击负荷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
吴明作赵勇杨喜田陈景玲王谦张军苗蕾
关键词:土壤土地利用淮河流域
南京城市湖泊湿地的水质动态及其评价被引量:10
2011年
选取南京市玄武湖、莫愁湖、内秦淮河湿地为对象,通过定点、定时采样和水质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湖泊湿地水质的季节动态、水质影响因素及其富营养化评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TP、BOD和COD是反映城市湖泊水体污染度的重要指标,TP含量过高是造成城市河湖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污染程度随季节动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相对封闭的莫愁湖湿地水质的季节变化较小,但水质较差,各个季节均表现出重富营养化—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受工业或生活污水影响较大的内秦淮河湿地,水体受污染严重,全年均属严重富营养—异常富营养化;玄武湖湿地的水体,在春季和秋季均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夏季相对较好,TN、TP为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指标为中—富营养水平。
张波翟路林杰孙婵傅致远
关键词:城市湖泊水质富营养化
苏南丘陵区3种林分凋落叶客置分解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于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利用野外分解袋法在苏南丘陵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3种林分内进行凋落叶客置后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树种分解速率大于针叶树种;分解系数k麻栎叶最高(k=0.391 4),马尾松叶居中(k=0.238 8),杉木叶(k=0.209 1)较低;分解系数k与初始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碳氮比(C/N)显著负相关(P<0.05),失重率分别与氮释放率(P<0.05)、磷释放率、有机碳释放率显著正相关(P<0.01),与C/N显著负相关(P<0.05);分解过程中,氮和钾总体为净释放,磷为释放或固持状态,有机碳释放率逐步上升,C/N比基本呈下降趋势。客置后分解地特征效应较显著,针叶树种凋落叶客置到阔叶林后分解速率加快,反之则减慢;养分释放速率大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分解16个月后,不同分解地的同种凋落叶养分释放率有趋于一致的趋势;经Olson指数衰减模型模拟,客置后麻栎叶分解系数k变小,杉木叶和马尾松叶分解系数k变大,预测麻栎叶t0.50,t0.95分别延长0.09~0.20 a和0.10~0.29 a,杉木叶分别缩短0.11~0.60 a和2.91~2.97 a,马尾松叶在麻栎林分解地t0.50,t0.95分别缩短0.06 a和0.09 a,在杉木林分解地分别延长0.19 a和0.36 a。有机碳t0.50麻栎叶缩短0.09~0.11 a,杉木叶延长0.01~0.09 a,马尾松叶缩短0.07~0.08 a;有机碳t0.95麻栎叶延长0.10~0.23 a,马尾松叶缩短0.30 a,杉木叶在麻栎林分解地缩短0.01 a,在马尾松林分解地延长0.32 a。
陈莉莎张金池庄家尧司登宇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凋落叶分解速率养分释放
黄刺玫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土壤水分阈值响应及其生产力分级被引量:22
2014年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以3年生天然次生灌木黄刺玫为材料,研究了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对土壤水分(RWC)的响应特征及光合生产力分级。结果表明:当RWC在33.8%—81.3%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曲线为明显的双峰曲线;上午阶段(11:00时之前)Pn的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引起的,下午以非气孔限制为主;随着RWC的增加,Pn、Tr第1峰值出现的时间延后;在此水分范围内,Pn日均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n最高值((8.5±1.8)mmol·m-2·s-1)出现在RWC为71.7%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对RWC的响应有所差异,当RWC大于47.1%时,WUE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第1峰值出现在13:00时,并且前后时段WUE变化不大。RWC为47.1%时,WUE维持在最高水平,日均值为(2.72±0.59)μmol/mmol。根据Pn、Tr、WUE和RWC的定量分析,以及从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效益同时考虑,适合黄刺玫生长的RWC在33.8%—71.7%之间。以光合生理参数为指标对黄刺玫土壤水分有效性及生产力进行分级与评价,确定RWC>90.4%或RWC<33.8%时为"中产中效水";RWC在71.7%—81.3%和47.1%—71.7%时分别为"高产中效水"和"高产高效水",!其中RWC在57.4%左右时为"最优产效水";RWC在18.8%—26.5%时为"低产低效水"。
张淑勇夏江宝张光灿周泽福
关键词:土壤水分黄刺玫
3个树种对不同程度土壤干旱的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51
2013年
利用盆栽试验和采用人工浇水后持续自然耗水的方法,研究了3年生山杏(Prunus sibiric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加剧,3个树种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及叶绿素(Chl)含量持续下降,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其中,以山杏和沙棘变化幅度较大,油松最小;3个指标发生显著变化的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临界值,油松为54.7%、山杏和沙棘分别为46.7%和48.4%。3个树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两种抗氧化酶活性,随RWC降低先升高后降低;维持较高抗氧化酶活性的RWC范围,油松为32.9%—76.4%、山杏和沙棘分别为46.7%—77.9%和35.8%—78.2%;在不同土壤干旱程度下,油松的抗氧化酶活性水平高于沙棘和山杏。3个树种两种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与可溶性糖(Ss)的含量随RWC降低而增加,油松的增加幅度大于山杏和沙棘;Pro含量的增加速度大于Ss含量。结论:3个树种可通过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等途径增强对干旱逆境的耐受性和适应性;3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为油松>沙棘>山杏。
吴芹张光灿裴斌方立东
关键词:抗旱生理水分胁迫抗氧化酶活性
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运用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方法,对河南境内黄淮海平原10县(市、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及其相关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调查到9个系统类型、19个亚系统类型、39个生态系统类型;由其所构成的景观格局中,林农系统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大,为景观基质,与廊道系统等共同构成了效益良好的农田防护林,为该地区农业的高产、稳产提供坚实保障;景观多样性指数1.053 5,均匀度指数0.479 5,但各斑块的破碎度指数均较大,平均斑块分维数较小.典型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主要受其中草本层的影响;研究结果也表明了河南省黄淮海平原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具有良好成效.
薛兴燕韦亚南吴明作王谦陈景玲
关键词:农林业生态系统多样性黄淮海平原
基于RS和GIS的徐州市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应用RS和GIS技术对徐州市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对LANGSAT TM/ETM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和解译判读,获取反映徐州地区1987年和2006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数据。通过应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及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对徐州地区5区2市3县20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这种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因素。研究表明:20年来徐州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转化明显,其中裸地、耕地面积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是研究区总体特征;林地面积的增加,使研究区域空间异质性增强,呈现独立板块增加的趋势和阶段性演化的特征。徐州地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自然条件、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人类活动是这种变化的主导因子。
杨静庄家尧张金池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RS和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