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3001)

作品数:13 被引量:371H指数:9
相关作者:耿全如张璋孙志明彭智敏尹福光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锆石
  • 3篇地质
  • 2篇地层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地球
  • 2篇岩石地球化学
  • 2篇石地
  • 2篇年代学
  • 2篇羌塘
  • 2篇格架
  • 1篇地层层序
  • 1篇地层格架
  • 1篇地层学
  • 1篇地层学意义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背景
  • 1篇地质记录
  • 1篇地质效应

机构

  • 12篇成都地质矿产...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离子探针...

作者

  • 8篇耿全如
  • 6篇彭智敏
  • 6篇孙志明
  • 6篇张璋
  • 5篇尹福光
  • 2篇丛峰
  • 2篇关俊雷
  • 2篇王立全
  • 2篇王冬兵
  • 2篇任光明
  • 1篇庞维华
  • 1篇潘桂棠
  • 1篇白建科
  • 1篇刘建辉
  • 1篇李奋其
  • 1篇欧春生
  • 1篇郑来林
  • 1篇朱同兴
  • 1篇李军敏

传媒

  • 5篇地质通报
  • 3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China ...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东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蛇绿岩变基性岩类岩石地球化学再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在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带中变基性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SSZ型蛇绿岩的成因。变基性岩类可分为具有玻安岩类、IAT和OIB特征的3类。玻安岩类为LREE呈略亏损—平坦型,稀土元素总量低,∑REE为7.56×10-6~20.89×10-6,富相容元素Cr、Ni和常量成分MgO、Al2O3,形成于弧前环境。IAT类为本带的主要类型,在蜘蛛图上有一定的Nb、Ta亏损,REE为大致平坦型,稀土元素总量低,∑REE为37.84×10-6~55.75×10-6。OIB类为LREE较富集型,稀土元素总量高,∑REE为102.09×10-6~240.95×10-6,与IAT和MORB相比,具较高的La、Nb、P、Ti含量,而相容元素Cr、Ni等含量较低。Sr、Nd、Pb同位素组成反映PREMA(或BSE)和EMI提供了源区,暗示未分异的原始地幔和下地壳参与形成了原始岩浆。推测新特提斯洋盆演化经历了较早的地幔柱、洋岛阶段,形成了MORB-OIB组合;较晚期为洋内弧阶段,形成了SSZ型蛇绿岩和IAT组合。
耿全如彭智敏张璋
关键词:SSZ型蛇绿岩
哥伦比亚超大陆在扬子陆块西缘的探秘被引量:22
2012年
在扬子陆块西缘的拉拉、小关河-东川、大红山等地区出露了3套古元古代Statherian期(1.6~1.8Ga)的浅变质岩系,被分别命名为河口群、通安组-汤丹群-东川群、大红山群。从2.0Ga至1.4Ga期间,其地质历史演化经历:(1)约2.2~1.8Ga的造山运动;(2)约1.7~1.5Ga发生的非造山裂解事件群;(3)约1.7~1.5Ga侵入到古元古代地层的基性岩墙群、层状侵入体事件;(4)因民、落雪地区,约1.5~1.2Ga发生的陆架裂陷事件;(5)上扬子古陆块西缘,约1.0Ga发生的碰撞造山事件。本文重点阐述了扬子陆块西缘1.8~1.6Ga时期大规模裂解事件群的性质、特点和同位素年龄数据,认为上扬子陆块裂解事件群的性质、特点和时代等特征与华北、北美、西伯利亚和西北欧有很大的相似性,并提出了古元古代扬子陆块与其它陆块曾经联合的证据。
尹福光王冬兵孙志明任光明庞维华
关键词:古元古代
冈底斯带东段鲁朗-墨脱地区中新世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成因被引量:6
2008年
冈底斯东段的鲁朗—色季拉和墨脱—崩崩拉一带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墨脱花岗岩的K-Ar年龄为19~22Ma;鲁朗花岗岩的40Ar-39Ar年龄为14~18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花岗岩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同时具有某些埃达克岩的特征,表现为高SiO2(65.60%~76.40%)、Al2O3(12.32%~17.23%)、Sr/Y(2.41~86.46)、(La/Yb)n(6.65~56.14)比值,低Y(4.23×10-6~39.40×10-6)等特点。呈典型的LREE和LILE富集型分配模式,Eu为正到弱负异常。本区中新世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中下陆壳的硅铝质成分和镁铁质成分的重熔,不同于具埃达克岩成分的冈底斯中新世含矿花岗斑岩。以中新世花岗岩侵位为标志,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的初始伸展可能在22Ma左右,早于冈底斯中段(20Ma左右)。
耿全如郑来林董翰孙志明欧春生王小伟
关键词:冈底斯东段地球化学年代学
云南东川地区昆阳群黑山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被引量:99
2009年
云南东川地区昆阳群的形成时代及地层层序一直令人关注,已获得的一些数据虽然具有参考意义,但高质量的SHRIMP定年还很缺乏。在东川地区昆阳群黑山组中上段发育的近180m厚的具有地层意义的晶屑、岩屑凝灰岩中采集样品D0202一件,选出锆石百余粒,获得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03±17)Ma。样品D0202的锆石Th/U大于0.48,并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黑山组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这一年龄表明昆阳群的形成时代至少大于1500Ma,为准确地标定昆阳群的时代和层序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孙志明尹福光关俊雷刘建辉李军敏耿全如王立全
关键词:昆阳群锆石SHRIMPU-PB年龄
东川、滇中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格架被引量:33
2011年
东川、滇中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出露元古代地层最广泛的地区,但露头又断续分布在不同的地点。由于缺乏古生物及年龄资料,在不同地区多以岩性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而出现了"正层"与"倒层"观点之分歧。通过对东川及滇中地区地层中所夹的火山岩年龄测试及重要界面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东川地区黑山组凝灰岩中锆石U-PbSHRIMP年龄为1503±17 Ma,滇中地区黑山头组凝灰岩中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1047±15 Ma,它们不是同一时段的沉积产物,不能进行简单地对比,并证实两个地区都为"正层序"。因而,建议各自保持自已的地层分区,独立建立自已的地层序列。
尹福光孙志明白建科
关键词:地层层序地层格架SHRIMP年龄
会理—东川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构造格架被引量:42
2011年
会理—东川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出露中元古界地层最广泛的地区。以菜子园—麻塘东西向断裂带为界,之北为会理群,之南为汤丹群、东川群,断裂带内为通安组五段。均为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夹火山岩。笔者等通过沉积学、火山岩岩石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综合研究,认为中元古代(1800~1650Ma)堆积了一套偏碱性细碧角斑岩和火山—沉积碎屑岩建造的河口群,形成了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东川群大致相当于Calymmian期,其黑山组中凝灰岩锆石SHRIMP年龄为1503±17Ma,形成于被动陆缘的伸展环境;会理群大致相当于Stenian期,具陆缘—岛弧型火山岩组合特征。通安组五段为裂谷—深海型沉积。会理群、东川群形成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两套产物,在新元古代以前分属不同的两个块体,不能加以简单的对比。二者应该以菜子园—麻塘断裂带为界,保持相对独立。
尹福光孙志明张璋
西藏那曲地区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对西藏那曲地区的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流纹岩的时代为116.6Ma±0.81Ma,属早白垩世,与区域上多尼组和则弄群的时代一致,属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说明该火山岩不属拉贡塘组,应不整合于拉贡塘组之上。流纹岩SiO2含量均值为71.01%,富集Rb、Th元素,亏损P、Eu、Ti元素,εHf(t)值集中在-0.030~2.277之间,平均值为0.75,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82~782Ma和1015~1175Ma,大于流纹岩的形成时代。流纹岩具同碰撞型火山岩的特征,不具传统岛弧环境的特征,构造环境可能存在两种可能: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已经结束,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开始碰撞;班公湖-怒江洋还未完全关闭,残留洋与拉萨地块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下地壳不断加厚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流纹岩。
彭智敏耿全如张璋丛峰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HF同位素
羌塘盆地新构造活动与环境地质效应
2009年
本文将羌塘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古近纪为剥蚀、夷平和地壳加厚阶段;中新世为强烈挤压、褶皱阶段;上新世—全新世为高原缓慢整体抬升阶段。羌塘盆地的环境变迁和地质灾害与新生代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本区的强烈隆起、半荒漠化、沙尘暴、山洪、泥石流、冰川崩塌和雪崩、地震等均受新构造活动控制。
欧春生耿全如朱同兴彭智敏李奋其
关键词:羌塘盆地新构造活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
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被引量:171
2011年
早古生代—泥盆纪,研究区沉积环境以陆棚碎屑岩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为主,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和特提斯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石炭纪—二叠纪,本区进入特提斯南、北缘弧盆系统演化阶段,龙木错-双湖带北部、金沙江带南部和冈底斯带分别在石炭纪、二叠纪形成岩浆弧。中生代是特提斯南缘弧盆演化阶段,SSZ型蛇绿岩形成岩浆熔离型铬、镍、铂族金属矿床和热液型金矿。班公湖-怒江带特提斯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向南、北两侧俯冲并形成岩浆弧,该岩浆弧是重要的成矿带,形成斑岩铜矿、矽卡岩型磁铁矿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北羌塘东段侏罗纪弧后前陆盆地有利于形成沉积型、沉积-热液改造型和热液型铁、铜、锑、金矿床。晚白垩世碰撞作用主要与热液型矿床有关,分布范围较大,也可能存在晚白垩世至新生代碰撞阶段的斑岩铜矿。
耿全如潘桂棠王立全彭智敏张璋
关键词:羌塘地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特提斯演化成矿作用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早—中元古代造山运动的地质记录被引量:48
2012年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组SHRIMP U-Pb岩浆锆石年龄:1800~1600Ma、1600~1300Ma、1300~1100Ma、1100~1000Ma。结合沉积相、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了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在早—中元古代也相应历经了4个演化阶段。1800~1600Ma,在大红山地区、河口地区、东川汤丹地区形成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1600~1300Ma,在东川因民地区表现为一被动陆缘下的伸张环境。1300~1100Ma,在菜籽园—麻塘地区为板内裂谷-洋盆,老武山地区为裂谷盆地。1100~1000Ma阶段,菜籽园-麻塘裂谷-洋盆向北俯冲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在北边的天宝山地区和南边的富良棚地区形成火山岛弧,同时在扬子西缘也出现了1.0Ga左右(1007±14~1014±8Ma)的同造山或同碰撞型花岗岩,表明此时康滇地区已经拼贴到一起,并与整个上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形成同步。
尹福光孙志明任光明王冬兵
关键词:造山运动地质记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