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34012)

作品数:3 被引量:58H指数:3
相关作者:郑天愉许卫卫唐群署李丽红赵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INSIGH...
  • 1篇低速层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厚度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学
  • 1篇地幔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断裂带
  • 1篇形变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上地幔
  • 1篇盆地
  • 1篇郯庐断裂
  • 1篇郯庐断裂带
  • 1篇裂带
  • 1篇接收函数
  • 1篇克拉通
  • 1篇克拉通破坏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作者

  • 2篇郑天愉
  • 2篇赵亮
  • 1篇李丽红
  • 1篇唐群署
  • 1篇许卫卫
  • 1篇陈凌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渤海湾盆地北西盆山边界地区泊松比分布被引量:51
2005年
泊松比做为了解地球内部介质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地震学上可以通过P波和S波速度的比值来确定.利用远震P波波形记录中包含的壳-幔速度间断面的Ps转换波及其多次反射转换波信息,采用在地壳厚度-波速比平面上对接收函数转换波能量的叠加搜索方法,可以测定台站下方区域内地壳的平均厚度和泊松比.我们对渤海湾盆地北西盆山边界地区68个宽频带台站近两年的远震记录资料进行了处理研究,得到了该区域的地壳厚度以及泊松比分布.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北西盆山边界的泊松比值分布横向变化复杂,山区侧与盆地侧存在明显差异;山区侧泊松比值分布相对均匀,盆地侧变化剧烈,但存在小区域范围内(100~200km)的一致性,与地表出露岩石的对比表明:形成渤海湾盆地的新生代伸展作用在下地壳深度有明显的响应,从地震学上获得的泊松比分布对于了解该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可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许卫卫郑天愉
关键词:泊松比地壳厚度接收函数渤海湾盆地
华北东部郯庐断裂带地区高精度岩石圈结构图像及其意义
<正>华北东部,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克拉通的一部分,从中生代晚期到新生代经历了显著的构造活化过程,伴随着大规模(>100 km厚)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去根,强烈的构造伸展和岩浆活动。郯庐断裂带是华北东部最主要的一个大断裂系。许...
陈凌
文献传递
Insight into modification of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seismological study in the Shandong Province
[1]The study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edg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which is an Archean craton...
T.Y.Zheng,L.Zhao,W.W.Xu,and R.X.Zhu 1 Seismological Laboratory(SKL-LE),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China.
文献传递
华北克拉通上地幔变形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华北克拉通从稳定到破坏的演化过程对有关地球动力学的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研究其独特的演化历史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地幔矿物晶体的各向异性记录了上地幔发生构造变形的信息,研究上地幔地震波各向异性能够揭示现今和构造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构造运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作者在华北克拉通地区所进行的高密度、覆盖广泛的地震波横波分裂观测研究结果。横波分裂的快轴方向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的不一致,以及横波分裂参数快速的空间变化特征表明了华北克拉通的SKS横波分裂主要反映上地幔的变形。观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保留了克拉通较弱的各向异性特征,其西端体现了元古代克拉通拼合的变形特征;中新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事件以不同的机制主导了华北克拉通中部和东部的上地幔变形,在东部地区北西—南东向的拉张应力作用使得快轴方向平行于拉张方向,而在中部则因受到较厚岩石圈的阻挡使得地幔流动改变了方向,因此造成了北东和北北东向的岩石圈拉张。
赵亮郑天愉
关键词:克拉通破坏
Insight into the geodynamics of cratonic reactivation from seismic analysis of the crust-mantle boundary
[1]The reactivation of craton is a crucial issu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tinent lithosphere.Although the p...
T.Y.Zheng,L.Zhao,and R.X.Zhu 1 Seismological Laboratory(SKL-LE),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China.
文献传递
应用地震波横波分裂观测研究华北克拉通的上地幔形变
<正>中国东部古老大陆克拉通的解体为世界地球科学界瞩目。研究表明,在东亚大陆构造动力背景下,华北克拉通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幕的、复合的构造作用。在此背景下,华北克拉通存在许多独特的地学现象。例如该地区岩石圈地幔与上覆地壳...
赵亮
文献传递
核幔边界D″区的地震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核幔边界层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们认识地球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文中综述了近十多年来对核幔边界D″区开展地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成果,内容涵盖了核幔边界D″区上部间断面、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和超低速层等4个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多个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从对热-化学-动力学三方面的耦合作用的分析,来探讨形成D″区各种观测现象的原因和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动力学演化模型。最后简要叙述了有关核幔边界研究的地震学、矿物实验、理论分析及计算科学的发展方向和挑战。随着对D″区认识的不断更新,逐步揭示地表观测到的可能受核幔边界因素控制的多种地质及地球物理现象。
唐群署李丽红
关键词:核幔边界间断面不均一性各向异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