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旱作农业项目([2007]64)

作品数:8 被引量:286H指数:8
相关作者:李来祥王静朱永永刘广才赵小文更多>>
相关机构: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天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旱作农业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膜覆盖
  • 6篇沟播
  • 5篇双垄沟
  • 5篇双垄沟播
  • 5篇全膜覆盖
  • 5篇全膜双垄沟播
  • 5篇垄沟
  • 5篇旱地
  • 5篇旱作
  • 4篇玉米
  • 3篇双垄面集雨
  • 3篇土壤
  • 3篇全膜双垄沟播...
  • 3篇集雨
  • 3篇沟播技术
  • 3篇旱地玉米
  • 3篇旱作玉米
  • 2篇水分
  • 1篇玉米增产
  • 1篇增产

机构

  • 3篇天水市农业技...
  • 2篇天水师范学院
  • 2篇通渭县农业技...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榆中县农业技...
  • 1篇庆城县农业技...

作者

  • 3篇李来祥
  • 2篇王静
  • 1篇张成荣
  • 1篇强世军
  • 1篇杨祁峰
  • 1篇樊廷录
  • 1篇任晓艳
  • 1篇杨娟娟
  • 1篇赵小文
  • 1篇王改霞
  • 1篇王亚亚
  • 1篇刘广才
  • 1篇徐万海
  • 1篇朱永永

传媒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甘肃发展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主要模式被引量:51
2008年
本文阐述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本技术原理与优势,分析了当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用模式的不足;并根据甘肃旱作农业不同的生态区域类型,提出了发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适宜种植模式和覆膜模式,以期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刘广才杨祁峰段禳全赵小文
关键词: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
甘肃省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效果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对甘肃省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的增产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半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显著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以秋季覆膜的增产效果最好,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最低。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增产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
杏东强世军
关键词:旱作玉米全膜覆盖沟播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土壤水分效应研究被引量:100
2008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0~20 cm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覆膜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提高5.6~6.2个百分点,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3.9~5.2个百分点,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0~4.0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秋季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49.5~51.3 mm,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33.9~39.6 mm,播前全覆膜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0~26.9 mm,正是由于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降水利用率达到70.1%,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5.93 kg/(mm.hm2),平均达到33.63 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刘广才杨祁峰李来祥樊廷录赵小文朱永永
关键词:旱作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土壤水分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效果研究被引量:28
2009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增产幅度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极其显著地高于半膜双垄沟播技术、半膜双垄沟播明显高于半膜平铺穴播,不同覆膜时间增产幅度以秋季覆膜处理最高、顶凌覆膜次之、播前覆膜最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幅度明显表现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三个旱作区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穴播(下同)增产率分别为48.1%、39.6%和34.3%,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40.6%、35.0%和31.7%,播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35.0%、30.3%和28.0%;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量则表现为:半湿润偏旱区明显高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又明显高于半干旱偏旱区,特别是年降雨600mm的旱作区秋季、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玉米产量分别达到12375.0kg/hm2、12192.0kg/hm2,达到了旱作玉米超高产。
刘广才杨祁峰李来祥段禳全朱永永
关键词:旱作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
旱地不同膜覆盖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对旱地常规覆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和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3种膜覆盖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大类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为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除自生固氮菌外,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能够明显增加土壤碳氮磷生理类群微生物数量。不同生理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基本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细菌、放线菌和其他生理类群(除自生固氮菌外)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王静张天佑杨娟娟王改霞王亚亚
关键词:旱地膜覆盖土壤微生物
旱地全膜覆盖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研究了旱地不同覆膜种植模式对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覆膜种植模式相比,2种全膜覆盖种植模式可明显提高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基本呈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氧化还原酶活性则基本呈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蔗糖酶活性与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间在α=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硝酸还原酶活性间则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
王静张天佑徐万海任晓艳
关键词:膜覆盖土壤酶活性旱地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研究被引量:45
2010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同覆膜模式的水分高效利用机理。结果表明,玉米播前至拔节期,秋季全膜双垄、顶凌全膜双垄和播前全膜双垄0-20cm土壤含水量较传统播前半膜平铺分别提高5.5-5.8%、4.5-4.7%和0-3.2%,1m土壤贮水量较播前半膜平铺分别增加48.4-51.7mm、36.4-38.8mm和0-25.6mm,正是由于秋季全膜双垄和顶凌全膜双垄前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玉米4-5月份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6.8%、平均达到70.2%,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25kg/mm·hm2、平均达到32.10kg/mm·hm2,在旱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平均增产率为42.6%、平均增产量为2699.6kg/hm2。其中,秋季全膜双垄、顶凌全膜双垄和播前全膜双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8.2%、45.0%、34.5%,平均增产量分别为3057.8kg/hm2、2852.9kg/hm2、2187.9kg/hm2。
杨祁峰刘广才熊春蓉张成荣朱永永
关键词:旱作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
甘肃省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116
2009年
系统分析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体系的研究阶段、技术创新、应用状况、技术评价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及其配套技术集覆膜抑蒸、垄面集流、雨水富集于一体,极显著地提高了农田降水保蓄率、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使秋季全覆膜和顶凌全覆膜1 m土壤贮水分别较常规播前半膜平铺增加50.2mm和31.7 mm;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5.2%,平均达到70.0%;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37.8 kg/(mm.hm2),平均达到33 kg/(mm.hm2)。从而有效解决了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玉米等大秋作物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瓶颈,大幅度提高了作物产量,使玉米产量平均达到8 374.5 kg/hm2,增产37.1%。
李来祥刘广才杨祁峰赵小文朱永永
关键词:全膜覆盖沟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