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10ZCKFSH00500)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秀杰史成玲孟杰刘连遵邓娜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聚集
  • 4篇抗血小板
  • 4篇抗血小板聚集
  • 4篇甲氧基
  • 2篇取代苯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甲酸
  • 2篇二甲酸
  • 2篇苯二甲酸
  • 2篇
  • 2篇N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血小板聚集抑...
  • 1篇亚硝基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取代苯酚

机构

  • 5篇天津理工大学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秀杰
  • 3篇孟杰
  • 3篇史成玲
  • 2篇邓娜
  • 2篇王媞媞
  • 2篇刘连遵
  • 1篇胡涛
  • 1篇邵英禄
  • 1篇刘宁
  • 1篇张凤霞
  • 1篇时欣欣
  • 1篇赵东亚
  • 1篇司红强
  • 1篇张晶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4-甲氧基-N,N'-二(卤代苯基)-1,3-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寻找活性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方法以苯甲醚为原料,经Blanc反应、氧化和氯代反应制得重要中间体4-甲氧基-1,3-苯二甲酰氯,该中间体与不同的卤代苯胺类化合物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4-甲氧基-N,N'-二﹙卤代苯基﹚-1,3-苯二甲酰胺类化合物;以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Born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与结论共制得20个目标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 H-NMR和MS谱确证,其中10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药理试验初筛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其中化合物5l和5q的活性最高。考察了不同卤原子在相同位置和相同卤原子在不同位置上的取代化合物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规律,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当侧链苯基的2位或4位进行氟或碘一取代时有利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增强;当侧链苯基的26,位和34,位进行二氯代时化合物表现出很高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邓娜刘秀杰史成玲张凤霞刘连遵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
4-甲氧基-N,N'-二(2-取代苯基)-1,3-苯二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寻找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并研究4-甲氧基-N,N'-二(2-取代苯基)-1,3-苯二磺酰胺类化合物的不同2-位取代苯基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吡考他胺为先导化合物,用取代苯磺酰氨基代替3-吡啶甲氨基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以苯甲醚为原料,采用文献方法与氯磺酸反应直接制得重要中间体4-甲氧基-1,3-苯二磺酰氯;该中间体与2-取代苯胺类化合物经胺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以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Born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与结论共制得12个化合物(4a~4l),其化学结构由IR、1H-NMR和MS谱确证,其中9个化合物(4a~4c、4e~4i和4l)未见文献报道。药理试验结果表明,5个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化合物4g、4f和4b的活性优于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化合物4i的活性略低于阿司匹林;化合物4h的活性与吡考他胺相当。
王媞媞刘秀杰邵英禄司红强胡涛张晶时欣欣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
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苯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2012年
以化合物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苯酯(PO1)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13个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苯酯类化合物(PO1~PO13),其中8个化合物(PO6~PO13)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结构已经由1H NMR,IR,MS确证,并对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实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在4个引入-NO的化合物中,有3个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增强;苯基上引入-CH3的位置和个数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很小。
赵东亚孟杰王媞媞邓娜刘秀杰刘宁
关键词:亚硝基抗血小板聚集
4-甲氧基-1,3-苯二甲酸-4'-取代苯酚二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 4-甲氧基-N,N'-二苯基-1,3-苯二甲酰胺为先导化合物,用4-取代苯氧基代替苯氨基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以苯甲醚为原料,采用文献方法经3步反应制得重要中间体4-甲氧基-13,-苯二甲酰氯;该中间体与4-取代苯酚类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以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Born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与结论包括先导化合物在内共制得9个化合物,其中8个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均经IR1、H-NMR和MS谱确证。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PO3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最高,优于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化合物PO4、PO5和PO7的活性超过吡考他胺。
孟杰刘秀杰史成玲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邻碘和邻溴苯胺的合成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经过重氮化,卤代,还原反应,制得邻碘苯胺和邻溴苯胺;针对采用文献合成方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改变加料顺序、介质条件和增加水蒸气蒸馏进行分离操作等方法进行了工艺改进,提高了邻硝基碘苯收率(收率87.5%)和邻硝基溴苯的纯度(纯度96.6%).
史成玲刘秀杰孟杰刘连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