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20064)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强赵波房晓琛赵素锦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淮阴工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道德
  • 4篇伦理
  • 2篇行动者
  • 2篇伦理学
  • 1篇大学生
  • 1篇道德监督
  • 1篇道德经
  • 1篇道德困境
  • 1篇道德品性
  • 1篇道德审视
  • 1篇道德世界
  • 1篇德行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心理
  • 1篇渊源
  • 1篇在世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路径
  • 1篇政治哲学
  • 1篇治世

机构

  • 6篇中共上海市委...
  • 3篇淮阴工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强
  • 3篇赵波
  • 1篇赵素锦
  • 1篇房晓琛

传媒

  • 1篇教育探索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桂海论丛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9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伦理认同与个体认同被引量:4
2011年
现代道德世界中"伦理认同"日益成为个体化存在的"策略性"方案,变为个体"同一性"的辩护理由,即"审慎的行为目标与道德理论性"之间的统一。因而,道德行动的原生性(行为的内在冲动)与建制性(行为的合目的性规定)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关系,就成为"伦理认同"的主题。
王强赵波
关键词:伦理体认道德世界辩护理由
被让座:公共生活规范的道德困境被引量:6
2011年
公交车厢中"请让座"道德规范,成为"被让座"的道德强制,揭示出当前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困境:"被规范"问题。在整体反思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主体的道德行动"被规范"而又不合理;但是,"被规范"的让座行动依然发生,所谓的"规范"扭曲了道德行动者。走出困境需要我们以"行动者"身份进入生活世界,为道德规范的"确证"开拓途径,在不确定的伦理生活场域中确认伦理身份。
王强
关键词:道德困境行动者
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法:渊源、作用与途径被引量:3
2013年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理想信念都受到了外界的冲击和影响。随着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对民主及个人利益的呼声不断高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因此,采用渗透式教育的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变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房晓琛
关键词:渊源实效性
“治世”之在与“在世”之治:共同体生活的哲学路径——从《道德经》追问政治哲学的基底
2011年
《道德经》中对"治世之道"的追问首先在于对"道"的认识,批判非此即彼的认知逻辑视角。其次,"在世"的共同生活被营造的价值对立关系所支配,而只有"抹平"差异,才能在一种共同而自然的生活方式中葆有"道"。最后,对于一种现实的国家治理,老子认为不应由"哲学王"来完成,而是应该遵循现世君王诸侯的自然现状,"在世之治"的现世智慧就是"无为而治"。因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在世之治"而非"治世之在",这一观点进一步追深了政治哲学的逻辑基底。
王强
关键词:治世在世《道德经》政治哲学
领导干部德行考评的道德审视被引量:1
2011年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政治品性、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及社会公德等方面存在着道德败坏现象;其原因既有社会伦理大环境的外在影响,也有领导干部自身道德认知与道德意志的内在始因。必须理性地看待和考察领导干部的道德品性问题,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德行的考评机制。这就需要对于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及综合德行评价等主要问题有一个科学公正的客观认识,既要尽可能地扩大道德监督范围及其效应,更要以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审视与反思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从而真正提升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境界,净化社会的伦理道德环境。
赵素锦
关键词:领导干部道德品性道德监督
地方高校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对策被引量:9
2011年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高校理工科的女大学生呈现出自卑、依赖、焦虑、盲从和求实惠等心理问题。加强社会调控、制度调控、教育调控以及心理调控和自我调控,可以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问题。
赵波
关键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
论伪善:从“宗教罪”到“道德恶”
2011年
康德通过对"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果"圣经故事的深入解读,发现人性不仅天然有向善或向恶的倾向,而且还有天然"以善掩恶"甚或"以恶(搏)取善"的倾向。虽然这是无善恶的选择,是知善恶前的"先行"行为;但是当我们以理性反思道德的人性前提之时,除却或善或恶的情形外,"伪善"理应成为情形之一。因而,在道德理性启蒙之下,回溯本源的道德经验,宗教的神秘化的"罪"转化为世俗社会中的道德"恶"。并且随着人类从自然秩序进入伦理秩序、自然世界过渡到伦理世界的理性化过程,伪善这种"个体性"的人性之恶转变为"总体性"的世界之恶。
王强
关键词:伪善
现代伦理“本真性”的三重建构被引量:3
2011年
现代伦理学对"本真性"的关注是出于对现代伦理本真性的价值反思,从这一价值反思出发,可以勾勒出现代伦理学中"本真性"的建构线索。从"道德价值"到"现代人"乃至"道德生活","本真性"成为一条贯穿现代伦理学的隐秘线索,进而构成了先验论建构、存在论建构以及历史文化建构。这样,现代伦理学的价值呈现出另一种理论样态,从而也为现代伦理学的重构提供了另一种理论资源与实践思维。
赵波
关键词:现代伦理本真性
从“道德黑客”看伦理世界观的转变被引量:1
2011年
"道德黑客"根本上不同于黑客,其行为准则、技术规范也不同于一般的"黑客道德","道德黑客"意义下的"道德"不同于"次道德"。这些为我们开启了认识现代性"伦理世界"的新可能。因为,"道德黑客"颠覆了一个"无恶"的伦理世界的理论构想,现代的"现世"伦理世界是一个"有恶"的世界。于是,相关的转变在于,一个"有恶世界"中的伦理价值诉求,一方面,有恶世界中的"扬善"与"求善"成为"伪善",伦理沦为"释恶"的工具;另一方面,现代伦理学的首要目标是"抑恶","抑恶"优先于"扬善",而不是相反,或者说"抑恶"即"扬善"。
王强
何谓“认同行动”?——规范伦理学的一种拓展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规范伦理学视野中的"认同"意味着行动的"合道德"理由;但是,这还不能达成道德行动的行为动机与辩护理由之间的统一,所以,美德伦理指出"道德理论与道德生活"之间的不和谐。本文试图通过对"认同行动"的拓展性分析,在以"行动者(Agent)"为中心的规范伦理学结构框架中解决这一"内在矛盾"问题。具体指出:"认同"是指称行动者的道德意向行动;而"行动"意味着行动者"个体认同"的伦理性现实。在此基础之上,"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种认同行动的区分,意味着现代世界中"伦理认同"可行性形态的道德哲学基础转变。因而,行动者的"认同行动"内蕴于规范伦理学的结构之中,拓展了伦理的"规范性"空间,并且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德性伦理的传统世界与现代性之间的混淆。
王强
关键词:行动者规范伦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