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512800)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冰昱王福生刘慧霞韩涛张纪元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中南大学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炎
  • 3篇病毒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抵抗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受体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肝炎病毒
  • 1篇多糖
  • 1篇亚群
  • 1篇叶酸
  • 1篇叶酸受体
  • 1篇胰岛素抗药性
  • 1篇乙肝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机构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三中...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学高等...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2篇刘慧霞
  • 2篇王福生
  • 2篇韩涛
  • 2篇李冰昱
  • 1篇刘彤
  • 1篇景丽
  • 1篇田易
  • 1篇贾正才
  • 1篇李长菲
  • 1篇王泰龄
  • 1篇付晓岚
  • 1篇李莹
  • 1篇张立洁
  • 1篇张纪元
  • 1篇刘磊
  • 1篇孟颂东
  • 1篇赵韧
  • 1篇高英堂
  • 1篇宋晨朝
  • 1篇陈浩

传媒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肿瘤休眠机制与治疗靶点的发现被引量:3
2009年
肿瘤休眠(tumor dormancy)是指肿瘤细胞在人体内长期存在而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肿瘤休眠的现象非常普遍,休眠的肿瘤细胞在部分肿瘤患者甚至正常人体内均可检测到。休眠细胞的长期存在是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根源之一,对肿瘤休眠机制和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设计靶向治疗。本文中我们主要就肿瘤休眠发生的机制、肿瘤休眠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进行综述。
李长菲操胜孟颂东
关键词:肿瘤休眠肿瘤干细胞肿瘤治疗
一种新的FR4剪切变异体的确认和鉴定
2009年
目的确认并鉴定一个新发现的小鼠FR4剪切变异体,并在mRNA水平检测其在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方法PCR克隆FR4CDS区时发现存在一个新的剪切变异体,酶切和测序予以鉴定,Western blot检测脾细胞中变异体的表达,流式分选脾细胞中CD8+、CD4+CD25-、CD4+CD25+T淋巴细胞,RT-PCR检测新的变异体在各细胞亚群中的表达。结果凝胶电泳显示存在一个CDS区碱基数大于野生型FR4的条带,测序表明此条带在野生型外显子基础上包含一个内含子成分,Western blotting证实新发现的剪切体在蛋白水平也存在,脾细胞中不同T细胞亚群均表达此新型变异体。结论mRNA和蛋白水平均证实存在一种新型FR4剪切变异体,不同T细胞亚群均表达此变异体暗示其在淋巴细胞摄取叶酸功能上不可或缺。
赵韧倪兵贾正才田易付晓岚吴玉章
关键词:叶酸受体T细胞亚群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胰岛素抵抗与I临床病理特点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临床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对80例CHB患者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载量(HBVDNA)及HOMA—IR的检测,并将其与肝组织病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胰岛素抵抗(IR)随着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递增而加重。胰岛素水平(FINS)与HOMA-IR在G3级(15.24±7.41,3.51±1.91)高于G2级(10.33±6.28,2.25±1.39);在S3期(16.65±6.46,3.79±1.50)高于S2期(9.06±4.61,2.02±1.11)。HOMA—IR与年龄、ALT呈正相关(r=0.273,0.224,P〈0.05)。结论CHB患者IR的发生、发展与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李冰昱王福生刘慧霞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胰岛素抗药性
乙肝病毒相关的慢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的早期预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和3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另外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HC)。所有研究对象(既往无糖尿病史)均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排除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并检测FPG以及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以计算HOMA-IR值。结果从HC、CHB、LC至CSHB患者,FINS和HOMA-IR均逐渐升高,其中CHB患者(10.58±6.48,2.35±1.55)较HC组患者(8.06±2.14,1.68±1.53)明显升高(P<0.01),而显著低于LC患者(12.73±5.88,2.91±1.41)和CSHB患者(18.30±14.17,4.35±3.17,P<0.05)。按照CHB的临床分度,重度CHB患者的FINS与HOMA-IR均显著高于中度CHB患者(P<0.05)。FPG在CHB患者与HC组之间以及CHB不同临床分度的患者内部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LC和CSHB患者的FPG较HC组显著升高(P<0.05)。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LC患者中,Child-C级患者的FPG值要明显高于Child-A级(P<0.01)。结论HOMA-IR可作为预测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指标。
李冰昱王福生张纪元刘慧霞
关键词:葡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抵抗
拉米夫定耐药后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欠佳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模式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耐药后单用或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应答欠佳患者HBV耐药变异模式. 方法收集15例LAM耐药后采用ADV治疗病毒学应答欠佳患者的血清,对HBV聚合酶逆转录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克隆、测序,分析与耐药相关的变异模式.组间HBV DNA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单用ADV组检测出A181T+N236T、A181V和A181T 等模式的ADV耐药变异,而联合治疗组中主要检测出M204V+L180M、M204V+L180M+L229V、M204I+L80I和M204V+L180M+V207I等LAM耐药变异模式.另外,在联合治疗组的3份血清中,20%的克隆上同时出现对LAM和恩替卡韦耐药的变异,分别为M204I+L80I+T184I(2/10)、M204V+L180M+T184S(2/10)和M204V+L180M+G173L+S202G(2/10).两组中各有1份未检测出已知耐药变异的血清,在它们的测序结果中发现所有克隆均出现1269L变异,且其中单用组中所有克隆均出现P109S变异.联合治疗组和单用ADV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3.86±0.85)log10拷贝/ml和(5.71±0.94)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7,P〈0.01).结论 LAM耐药后ADV治疗病毒学应答欠佳的患者中,单用ADV治疗容易筛选出A181T+N236T和A181V/T等ADV耐药变异模式,而联合ADV治疗组仍以M204V+L180M、M204V+L180M+L229V、M204I+L80I和M204V+L180M+V207I等LAM耐药变异模式为主.联合治疗时由于LAM的持续使用可选择出恩替卡韦耐药变异模式T184I/S和S202G;对于部分患者,1269L和P109S变异可能影响ADV治疗应答.
吴珍萍韩涛高英堂李莹刘彤景丽刘磊杜智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HBcrAg包括HBcAg、HBeAg、p22cr蛋白,在HBV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对近年来HBcrAg的概念、检测方法及其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检测意义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张涛韩涛陈浩
关键词:CCCDNA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肝衰竭大鼠TLR4 mRNA表达、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及肝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内毒素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中TLR4mRNA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雌性Wistar大鼠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同时腹腔注射,计算动物死亡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h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L-10、肝组织TLR4mRNA表达及病理变化,et 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80%大鼠死于急性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为(15.6±1.8)h,病理表现为肝脏大面积或亚大面积坏死。给药后4、8、12h血清TNF-α含量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均增加,肝组织TLR4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增加并与血清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709,P=0.000),与IL-10无相关性。结论内毒素通过单核吞噬系统TLR4介导TNF-α大量产生,激活炎症级联反应并诱导肝细胞凋亡是内毒素性肝衰竭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阻断肝内外单核吞噬系统TLR4介导的生理学作用,可能对内毒素性肝衰竭起到一定防治作用。
宋晨朝刘旭华陈煜张治国张立洁王泰龄段钟平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