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110679)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4
相关作者:呙登俊王浩胡智伟刘冰陈宇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3篇血管性痴呆
  • 3篇细胞
  • 3篇痴呆
  • 2篇丹皮
  • 2篇丹皮酚
  • 2篇血管性痴呆大...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卒中
  • 2篇细胞源
  • 2篇细胞源性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胶质细胞源性
  • 2篇胶质细胞源性...
  • 2篇成像

机构

  • 8篇浙江省立同德...
  • 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浙江省中医药...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8篇呙登俊
  • 4篇胡智伟
  • 4篇王浩
  • 2篇王绪平
  • 2篇陈宇
  • 2篇刘冰
  • 1篇李中春
  • 1篇李微浪
  • 1篇王百辰
  • 1篇李海林
  • 1篇寿旦
  • 1篇杨明艳
  • 1篇贾玉柱
  • 1篇江霞
  • 1篇唐永洪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T灌注成像辅助溶栓治疗对不明发病时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CT灌注(CTP)辅助溶栓治疗对不明发病时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CTP提示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将50例发病时间不明的脑卒中患者分成CTP辅助溶栓组(16例)和未溶栓组(34例),同时将发病时间<6h的脑卒中患者归入溶栓对照组(23例)。CTP辅助溶栓组与溶栓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三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治疗后2周的疗效,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CTP辅助溶栓组、溶栓对照组与未溶栓组相比,溶栓后24h,2周的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01)。CTP辅助溶栓组的临床治愈率与溶栓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均高于未溶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三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溶栓组(由CTP辅助溶栓组及溶栓对照组合并而成)与未溶栓对照组相比,病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CTP辅助溶栓治疗对不明发病时间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呙登俊李海林胡智伟王浩
关键词:卒中灌注成像血栓溶解疗法
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工程细胞至侧脑室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转导的细胞侧脑室移植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对大鼠海马区发育调节脑蛋白(Drebrin)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0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注射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移植组、注射组及对照组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加右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而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每组取6只大鼠在移植治疗后3d、7d及10d处死,用于观测荧光强度。每组20只大鼠在移植治疗3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治疗4d后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颞叶脑内GDNF水平,用Realtime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海马区DrebrinmRNA和蛋白的水平。结果移植组大鼠移植治疗后3d在侧脑室周围见较强荧光分布,治疗后7d荧光强度减弱,治疗后10d大鼠各脑区均未检测到绿色荧光。治疗后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逃避潜伏期(34.89±4.15)s短于注射组(43.86±6.95)S和对照组(50.89±3.66)S,而第三象限穿梭次数(11.00±1.49)次多于注射组(9.26±1.38)次和对照组(8.04±1.12)次,(均P〈0.05)。同时,移植组大鼠脑内GDNF水平(315.71±27.43)、DrebrinmRNA(5.54±0.35)与Drebrin蛋白水平(0.55±0.05)均高于注射组(GDNF:256.26±19.90;DrebrinmRNA:3.10±0.33;Drebrin蛋白:0.43±0.06)和对照组(GDNF:141.95±21.33;DrebrinmRNA:1.32±0.23;Drebrin蛋白:0.26±0.06)(均P〈0.05)。结论GDNF工程细胞可在大鼠脑内存活7d左右。通过向侧脑室内移植GDNF工程细胞来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可行性,效果优于直接向侧脑室内注射GDNF。GDNF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可能与调节神经可塑性有关。
呙登俊陈宇王绪平刘冰寿旦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丹皮酚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VCI)组、丹皮酚(Pae)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制备小鼠反复缺血再灌注VCI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海马SOD活性、MDA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VCI小鼠认知功能下降(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变性坏死,MDA和NO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P<0.01);丹皮酚中、高剂量治疗可显著提高VCI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VCI所致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并降低MDA和NO含量,升高SOD活性(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可有效增强VCI小鼠的认知功能,并改善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有关。
王浩耿赵铭呙登俊胡智伟王百辰
关键词:抗氧化海马丹皮酚小鼠
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被引量:43
2013年
目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比较不同造模方法制备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方法:采用单侧反复夹闭、单侧永久性结扎和双侧中一侧永久性结扎,另一侧反复夹闭大鼠颈总动脉3种方法造成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图像自动采集和软件分析系统记录逃避潜伏期、平台穿越次数、各象限中游泳时间及距离。结果:空间定位航行试验中双侧造模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比正常假手术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长,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单侧造模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与正常假手术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不明显。空间探索试验中双侧造模大鼠平台穿越次数比正常假手术组的平台穿越次数少,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第一、三象限中游泳距离均有不同差异。两组单侧造模大鼠的平台穿越数与正常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双侧造模方法更有利于研究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
王绪平呙登俊陈宇郑纯威杨明艳王速轮俞忠明章建民
关键词:水迷宫血管性痴呆
双源 CT 双能量 CTA 与常规 CTA-DSA 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CTA与常规CTA-DSA 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行双源CT头颅CTA的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按影像号码单,双号平均分为DE-CTA组和Neuro-DSA组。比较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 DE-CTA组与Neuro-DSA组血管颅外段,颈动脉管段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虹吸段颅底部去骨的效果Neuro-DSA优于DE-CTA (P<0.05);DE-CTA组辐射剂量为(20.56±0.05)mGy,低于Neuro-DSA组的(25.64±0.08)mGy(t=-0.036,P<0.05)。结论头颈部血管DE-CTA与Neuro-DSA成像对比DE-CTA辐射小,成像质量效果较好,但虹吸段颅底去骨效果欠佳,技术亟需改进。
唐永洪贾玉柱呙登俊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伴人格改变1例诊治体会
2012年
脑梗死后可出现人格改变[1],特别是合并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2]。但急性脑梗死所致人格改变,国内外罕有报道。我院近期成功诊治1例以人格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sdrome,TOBS)患者,现报道如下。
呙登俊王浩李微浪胡智伟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进展性卒中人格改变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胚胎干细胞侧脑室移植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其脑组织海马区大脑发育调节蛋白(Dreb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将GDNF基因或无义cDNA连入pEGFP-C1质粒并转染大鼠胚胎干细胞,构建GDNF基因工程细胞(E-G)或对照基因工程细胞(E-C)。10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E-G移植组、E-C对照组及GDNF注射组均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加右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而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在立体定向仪介导下行侧脑室移植治疗,E-G移植组注入10μLE-G悬液,E-C对照组注入10μLE-C悬液,GDNF注射组注入5μg/10μL GDNF生理盐水溶液,假手术组注入10μL生理盐水。每组在移植治疗后3d、7d及10d各时间点处死2只大鼠,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于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每组20只大鼠在移植治疗后7d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功能,检测完毕后处死取脑组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Dreb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G移植组大鼠治疗后3d侧脑室周围可见较强绿色荧光分布,治疗后7d强度减弱,治疗后10d该处绿色荧光消失,在海马齿状回可见较弱绿色荧光并与罗丹明标记的红色荧光共定位。E-C对照组仅治疗后3d在侧脑室周围见绿色荧光分布。与E-C对照组和GDNF注射组相比,E-G移植组大鼠治疗后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7dE-G移植组大鼠海马组织Drebrin mRNA与Drebrin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E-C对照组和GDNF注射组(均P<0.001)。结论通过向侧脑室内移植E-G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增强神经的可塑性,诱导自身定向迁移并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其效果优于直接向侧脑室内注射GDNF或移植E-C。
呙登俊王绪平陈宇刘冰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胚胎干细胞
丹皮酚抑制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鱼藤酮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丹皮酚预处理SH-SY5Y细胞,加入鱼藤酮诱导建立帕金森病(PD)神经元损伤模型,以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组织活性氧荧光定量法(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并以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同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结果 1μmol/L鱼藤酮处理24 h后SH-SY5Y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凋亡细胞数增多,ROS生成增加,MMP降低,caspase-3活性升高(均P<0.01),说明PD神经元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与鱼藤酮处理组比较,丹皮酚(5、25μmol/L)预处理后SH-SY5Y细胞增殖活性提高,凋亡细胞数减少,ROS生成受到抑制,MMP改善,而caspase-3活性降低(P<0.05或0.01)。结论 丹皮酚(5、25μmol/L.)对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丹皮酚的抗氧化作用等有关。
王浩耿赵铭胡智伟呙登俊
关键词:丹皮酚鱼藤酮帕金森病凋亡
维生素B12与腔隙性脑梗塞后抑郁的关联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B12与腔隙性脑梗塞后抑郁之间关系。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共829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无抑郁组和抑郁组,比较两组间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和维生素B12缺乏者的比例。在抑郁组内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血清维生素B12浓度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无抑郁组患者750例,血清维生素B12平均浓度为(172.5±20.4)pmol.L 1,其中维生素B12缺乏者212例。抑郁组79例,血清维生素B12平均浓度为(139.1±18.2)pmol.L 1,其中维生素B12缺乏者53例。两组间维生素B12浓度和缺乏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 1)。通过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随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变化的曲线拟合得知,倒数曲线拟合度较好。结论腔隙性脑梗塞后抑郁与维生素B12缺乏存在相关性。
李中春呙登俊江霞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抑郁症维生素B1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