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2BZW033)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涛叶君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社团
  • 1篇代文
  • 1篇学史
  • 1篇社团发展
  • 1篇社团研究
  • 1篇史论
  • 1篇文人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史
  • 1篇文学史视野
  • 1篇古代文人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篇张涛
  • 1篇叶君远

传媒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文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社团被引量:5
2006年
“社”本为土地神,由先秦时期“把社”的群体行为衍化为地方行政单位。以传承道统为目的的“士”人集团的民间化直接孕育了后世的社团组织。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社”命名的白莲社标志着中国古代结社意识的觉醒。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社团出现于唐代,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学的民间化倾向使“社”的组织具有多样性,文人社团成为文人士大夫优游林下的精神家园,结社与文学发生了密切关系,不仅促进了文学思想的传播,而且形成了风格相近的文学流派。明代的文人社团有了飞速发展,社团组织的数量急剧攀升,并同政治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景观。
张涛叶君远
关键词:社团发展
20世纪中国古代文人社团研究史论被引量:3
2006年
中国古代文人社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自1910年李元庚第一篇研究中国古代文社的文章的发表,到2006年止,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社的研究走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在回顾、总结、历史评价主要成果得失的同时,此项研究存在深层隐患:现行的文学史著作未能把文学家和文学现象纳入社团文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的思维误区;历史学家研究社团形成割裂社团历史和社团文学之间关系的形上研究方法;对于那些至今不易下结论或难以纳入某种逻辑结构中的文人社团和社团成员的文本创作未能在研究思路上有所突破。同时,今后社团研究具有四大走向。
张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