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20060535)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肖成建胡胜王和义罗阳明朱祖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疏水
  • 6篇疏水催化剂
  • 6篇催化
  • 6篇催化剂
  • 4篇PT/C
  • 3篇PT
  • 3篇PT/C催化...
  • 3篇催化剂制备
  • 2篇分散度
  • 2篇高分散
  • 2篇高分散度
  • 1篇同位素
  • 1篇热法
  • 1篇热力学
  • 1篇热力学函数
  • 1篇热力学研究
  • 1篇微波加热法
  • 1篇解离
  • 1篇解离吸附
  • 1篇高温还原

机构

  • 7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7篇王和义
  • 7篇胡胜
  • 7篇肖成建
  • 6篇罗阳明
  • 5篇罗顺忠
  • 5篇朱祖良
  • 2篇王昌斌
  • 2篇任兴碧
  • 1篇古梅
  • 1篇汤丽娟
  • 1篇朱正和
  • 1篇傅中华

传媒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化学研究

年份

  • 3篇2008
  • 4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金属Pt表面氢同位素解离吸附的热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基于电子与振动近似方法和密度泛函B3LYP理论,对氢原子采用6-311G**基函数,Pt选择赝势基组LanL2DZ,优化得到Pt-H和Pt-H2结构和微观性质,Pt-H分子平衡键长和谐振频率分别为0.1528nm和2336cm-1,与实验值一致.氢气分子吸附于Pt表面反应的Gibbs自由能ΔGo为正值,远大于解离反应ΔGo值,氢气在Pt表面不能以完整分子形式与Pt结合,易于解离成氢原子.计算了氢同位素在Pt表面解离反应的ΔSo,ΔHo,ΔGo和平衡压力,并导出它们与温度的关系.由ΔG=0kJ.mol-1计算得0.1MPa时H2,D2和T2的脱附温度分别为962K,919K和892K,大多数反应Pt-H(D或T)都能稳定存在.
胡胜汤丽娟朱正和朱祖良罗顺忠王和义罗阳明肖成建
关键词:热力学函数解离
PTFE含量对Pt/C/PTFE疏水催化剂氢水液相催化交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研究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10%Pt/C催化剂,再将其与PTFE一起负载于多孔金属载体,制备Pt/ C/PTFE疏水催化剂。用XRD表征Pt/C催化剂上Pt晶相结构和粒径大小,Pt粒子平均粒径为3.1nm;SEM表征PTFE与Pt/C催化剂的分散状态,二者基本混合均匀,局部地方有因未均匀分散而形成的PTFE膜。由于催化剂疏水性不够,PTFE与Pt/C质量比为0.5∶1时,Pt/C/PTFE催化剂活性较低,比例增至1∶1,催化剂活性明显增加,而继续增加PTFE比例,有更多的Pt活性位被包覆在PTFE中,同时催化剂内扩散效应增加,催化剂活性又逐渐降低。对多孔金属载体预处理,PTFE与Pt/C质量比为0.5∶1时,Pt/C/PTFE催化剂活性增加,而比例升为1∶1时,催化剂活性降低。
胡胜肖成建朱祖良罗顺忠王和义罗阳明王昌斌
关键词:PTFE疏水催化剂
用Pt/C催化剂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疏水催化剂被引量:12
2007年
选择XC-72R炭黑为载体,采用改进的浸渍-还原法制备了2-3 nm高分散度Pt/C催化剂。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剂、pH和甲醛用量等工艺条件对Pt粒径大小及分散度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提高溶液pH和反应温度、增加甲醛用量均有助于得到Pt粒子粒径较小的高分散度Pt/C催化剂,较佳的工艺条件为:用乙二醇与水为炭黑分散溶剂,反应温度80-90℃,pH≈11,甲醛用量80倍于PtCl62-物质的量,可以制备Pt粒子粒径在2 nm左右的高分散度Pt/C催化剂。
肖成建胡胜傅中华罗阳明王和义
关键词:PT/C催化剂疏水催化剂
氢水液相交换反应用高分散度Pt/C/FN疏水催化剂制备及Pt粒径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以乙二醇代替常规的异丙醇为分散溶剂,H2PtCl6为前驱体溶剂,甲醛为还原剂,采用改进浸渍还原法制备Pt/C催化剂,用XRD,TEM和XPS对其进行表征.改进浸渍还原法容易制备高分散度Pt/C催化剂,催化剂Pt粒径大小可通过改变溶液pH值控制,pH值从1.6增加至11.3,铂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由3.3nm减小到1.8nm.pH值11.3时催化剂中Pt(0),Pt(II)和Pt(IV)的含量分别为43.3%,30.8%和25.9%.选择不同Pt粒径大小的Pt/C催化剂与聚四氟乙烯(PTFE)一起负载于泡沫镍(FN),得到Pt/C/FN疏水催化剂,考查其对氢水液相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Pt粒径越小,催化剂活性越高.
胡胜肖成建朱祖良罗顺忠王和义罗阳明任兴碧
关键词:疏水催化剂
高分散度Pt-Ir疏水催化剂制备及氢-水液相交换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用乙二醇作为碳黑分散溶剂,微波辐射快速加热,1 ̄2MPa压力下制备了Pt/C及不同Pt、Ir比例的Pt-Ir/C催化剂,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Pt-Ir/C催化剂,并用XRD,TEM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两种方法制备的Pt/C,Pt-Ir/C催化剂与聚四氟乙烯(PTFE)一起负载于多孔金属载体,得到疏水催化剂,考查了其对氢-水液相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微波辐射加热法制备的Pt/C和Pt-Ir/C催化剂活性金属粒子在碳载体上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大小分别为2.1nm和2.2nm,Ir的加入改变了活性金属粒子的形状和晶相结构,Pt-Ir/C中Pt以Pt(0),Pt!和Pt"形式存在,Ir以Ir(0)和Ir"形式存在。浸渍还原法制备的Pt-Ir/C催化剂活性金属粒子有明显团聚,晶粒平均大小为4.8nm。微波辐射法所得催化剂对氢-水液相交换反应有更高催化活性;Pt中掺入适量Ir,可提高单一Pt催化剂活性,Pt、Ir原子比例为4∶1时,催化剂活性最高。
胡胜朱祖良罗顺忠王和义肖成建罗阳明王昌斌
关键词:疏水催化剂
高压微波制备Pt/C催化剂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高压微波消解仪密闭带压、升温速率可控的特点,选择XC-72碳黑为载体,乙二醇为碳黑分散溶剂和还原剂,研究反应温度、升温速率、水含量、Pt含量及表面活性剂等工艺条件对Pt粒子尺寸及其分散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升温到190℃、控制反应体系中水含量和Pt含量等工艺条件,可以得到Pt粒子平均粒径小于3.1 nm的Pt/C催化剂,且Pt粒子分布均匀,无团聚.
肖成建胡胜王和义
关键词:PT/C催化剂疏水催化剂
催化剂制备方法及高温还原对Pt/C/FN疏水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常规浸渍还原法、改进浸渍还原法和高压微波加热法分别制备20%Pt/C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表征。三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Pt粒径分别为2.9、2.0和1.9nm,标准差分别为0.8、0.7和0.5nm,高压微波加热法和改进浸渍还原法催化剂中Pt(0)含量分别为40.9%和43.3%。对高压微波加热法催化剂用H2/N2混合气300℃还原处理2h,或500℃处理1h,Pt粒径分别增至2.2和2.1nm,Pt(0)含量分别增至44.3%和49.7%。将Pt/C催化剂与聚四氟乙烯一起负载于泡沫镍(FN)载体,制备Pt/C/FN疏水催化剂,考察其对氢水液相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影响疏水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包括Pt粒径大小及Pt(0)含量,降低Pt/C催化剂上Pt粒径大小,或提高Pt单质含量,均可提高疏水催化剂活性。
胡胜古梅肖成建罗阳明王和义罗顺忠朱祖良任兴碧
关键词:疏水催化剂PT/C催化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