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01300009231)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德威廖群安刘德民卢炼袁晏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造山带
  • 2篇中段
  • 2篇喜马拉雅造山...
  • 1篇元古代
  • 1篇山带
  • 1篇年代学
  • 1篇片麻岩
  • 1篇侵位
  • 1篇麻粒
  • 1篇麻粒岩
  • 1篇拉轨岗日
  • 1篇湖积物
  • 1篇花岗质
  • 1篇花岗质片麻岩
  • 1篇构造侵位
  • 1篇古元古代
  • 1篇高喜马拉雅
  • 1篇北坡
  • 1篇北喜马拉雅
  • 1篇变质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李德威
  • 2篇廖群安
  • 2篇刘德民
  • 1篇谢德凡
  • 1篇储玲林
  • 1篇袁晏明
  • 1篇卢炼
  • 1篇范旭光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北坡第四系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7
2003年
简述了研究区不同实测剖面的特征及其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对不同成因地层各层位的光释光(OSL)、电子自旋共振(ESR)和14C测年,确立了早更新世、中更新、晚更新世地层系统,从而对研究区第四系地层系统进行了较精确的划分,为晚新生代构造隆升、构造地貌以及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谢德凡刘德民李德威
关键词:湖积物
西藏高喜马拉雅定结和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古元古花岗质片麻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被引量:10
2007年
在西藏高喜马拉雅(HHM)定结地区和北喜马拉雅(NHM)的拉轨岗日一带,发现有大面积分布的花岗质片麻岩,分别侵入于聂拉穆群的麻粒岩-角闪岩相和拉轨岗日群角闪岩相的变质沉积岩中.这些花岗质片麻岩原岩主体岩性相当于过铝质的二长花岗岩,野外地质特征反映为上述基底变质岩深熔的产物.2个不同产地的花岗质片麻岩中所含的锆石在结晶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非常相似,大部分锆石为柱状的自形-半自形透明晶体,发育有很窄的振荡生长环带,具有岩浆锆石的特征.少部分锆石中含有粒度大小不等的残留锆石核,其幔部仍主要为具振荡生长环带的岩浆锆石.用SHRIMP方法对锆石进行了U-Pb定年,获得HHM和NHM花岗质片麻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11.6±2.9)和(1811.7±7.2)Ma,与广泛分布于小喜马拉雅,年龄介于1815~2120Ma之间的花岗质片麻岩的年龄基本一致但略偏新.两个不同产地花岗质片麻岩锆石核部的残留锆石的年龄>(2493.9±7.0),(2095.8±8.8),(1874±29)Ma,显示了古元古时的其他可能重要热事件时间和聂拉木群、拉轨岗日群原岩的下限年龄(新于(1874±29)Ma).这些结果说明,喜马拉雅的不同构造单元具有相同的印度结晶基底,而不支持HHM和NHM是泛非造山事件的增生地体的说法,同时高喜马拉雅具与小喜马拉雅相同或较年轻的基底也与当今较流行的喜马拉雅造山模式,如低黏度的中地壳挤出模式和造山通道模式不吻合.
廖群安李德威袁晏明储玲林卢炼
关键词:高喜马拉雅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构造侵位过程中变质变形演化
2009年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绝大多数呈透镜状、布丁体等弱应变域断续产出,强应变带围岩往往发育糜棱面理和构造片理。部分麻粒岩经历了强烈的韧性剪切构造变形,形成剪切透镜体,并且明显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显示成带分布、局部集中的特点。根据矿物组合可将产出的麻粒岩分为4种麻粒岩,其主要组成矿物如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以及石榴石等均不同程度地发生扭折、压扁、拉长扭曲、亚颗粒化及边缘强烈动态重结晶等强烈塑性显微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分析表明,麻粒岩的产出与重熔花岗岩的侵位及藏南伸展拆离断层活动有关,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强烈伸展快速抬升造山的绝热降压大陆动力学过程中,下地壳基性麻粒岩以较快的速率上升到地表,而下地壳层流作用、造山带伸展-隆升-造山导致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刘德民李德威范旭光廖群安
关键词:变质变形麻粒岩构造侵位造山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