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014030)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唐辉明熊承仁罗红明李祥龙雍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岩体
  • 1篇岩石
  • 1篇岩体结构
  • 1篇岩体结构面
  • 1篇岩体力学
  • 1篇岩体力学性质
  • 1篇直剪
  • 1篇直剪试验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碎屑
  • 1篇碎屑流
  • 1篇力学性质
  • 1篇结构面
  • 1篇结构面抗剪强...
  • 1篇抗剪
  • 1篇抗剪强度
  • 1篇抗剪强度参数
  • 1篇滑坡
  • 1篇基底
  • 1篇值模拟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2篇唐辉明
  • 1篇黄磊
  • 1篇刘佑荣
  • 1篇武尚
  • 1篇胡政
  • 1篇李祥龙
  • 1篇罗红明
  • 1篇李长冬
  • 1篇熊承仁
  • 1篇胡新丽
  • 1篇雍睿
  • 1篇温韬
  • 1篇王康
  • 1篇张久龙
  • 1篇李文平
  • 1篇李世佳

传媒

  • 2篇岩土力学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结构面性状对岩体力学性质响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研究结构面性状对锦屏大奔流料场边坡岩体性质的影响,在对该边坡砂岩进行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含4组不同结构面性状岩体的力学模拟测试,最后对该边坡岩体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岩样破坏过程可以分为4个典型的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残余强度阶段及塑性流动阶段。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破坏所需偏应力逐渐增大,且岩石逐渐表现出延性特征。结构面性状模拟结果表明,含软弱充填结构面比不含者对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弱化)大,有倾角结构面比无倾角结构面对岩体性质影响较大,大倾角结构面总体上比小倾角的影响大,软弱充填厚度对岩体内摩擦角影响较大。实例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卸荷使得边坡后缘岩体产生卸荷回弹变形,产生X向拉伸位移,煌斑岩脉的存在使得塑性区域沿此软弱带发展,开挖第8步时,塑性区贯通,边坡发生失稳。研究结果对陡高边坡岩体开挖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胡政刘佑荣牛超颖温韬王康张凯翼
关键词:数值模拟岩体力学性质
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线性拟合方法适用性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针对岩体结构面力学参数的重要性,开展最小二乘法、点群中心法、随机-模糊法、可靠度分析法4种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线性回归方法的理论对比与分析。在传统点群中心法的基础上,提出求解过程严密、计算精度较高的改进优化算法。为保证可靠度分析法中验算点法参数初始赋值的准确性,提出基于可靠度理论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c,Φ的均值、标准差优化赋值方法。以武隆县鸡尾山滑坡为例,比较不同岩体结构面数据条件下上述4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方法的适用性与试验数据的离散性及数据量有关;当数据线性理想时,4种方法均可直接用于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的线性回归分析;当试验数据较离散时,点群中心法已不再适用,可根据工程要求、异常值情况和计算收敛情况选取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
雍睿唐辉明胡新丽李长冬黄磊
关键词: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直剪试验
基底刮铲效应对岩石碎屑流停积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岩石碎屑流在运移停积过程中,对运移路径存在强烈的刮铲效应。首先分析总结了碎屑流基底刮铲效应的特征,然后采用二维颗粒离散元模拟方法模拟岩石碎屑流水平基底上刮铲。模拟试验证明了基底刮铲效应可以增强岩石碎屑流在水平面上的运移停积能力。通过进一步研究水平基底物理力学性质和分层情况对刮铲效应和岩石碎屑流运移过程的影响,证明了减小基底物质的强度会增强刮铲效应,但基底表层松散堆积物质低密度、低强度的特点才是影响岩石碎屑流最大运移堆积距离的关键因素,并具有类似润滑剂的特性;相对地,基底底层高强度、高密度物质的强度变化对最大运移距离影响很小。
李祥龙唐辉明熊承仁罗红明
鸡尾山高速远程崩滑碎屑流堆积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于2009年6月5日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山体崩滑灾害性事件,约500万m3崩滑物质从高约75m的陡坎沿铁匠沟作高速远程运动,形成了平均厚度约30m、纵向长度约2 500m的堆积区。本文在对鸡尾山山体崩滑堆积区进行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鸡尾山高速远程崩滑碎屑流流动堆积的各向分选特征以及碎屑流的堆积成坝特征,以为该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李世佳李文平武尚张久龙
关键词:碎屑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