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J3-044)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J3-044)

作品数:14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程杰渠红岩纪永贵石志鸟董丽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池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梅花
  • 3篇名胜
  • 3篇风景
  • 3篇风景名胜
  • 2篇代文
  • 2篇意象
  • 2篇文学
  • 2篇古代文学
  • 2篇丛考
  • 1篇典籍
  • 1篇行道树
  • 1篇药用
  • 1篇药用价值
  • 1篇中国古代文学
  • 1篇生平
  • 1篇生平事迹
  • 1篇始祖
  • 1篇事迹
  • 1篇陶渊明

机构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池州学院

作者

  • 6篇程杰
  • 2篇渠红岩
  • 1篇王三毛
  • 1篇董丽娜
  • 1篇纪永贵
  • 1篇俞香顺

传媒

  • 4篇阅江学刊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槐树的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被引量:11
2006年
槐树在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有赖于其多种实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槐树的可燃功能使之成为“改火”之木,并确立了槐树的“阴树”身份。槐叶可以用作防暑之物,食槐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风雅。槐树的药用价值将之提升为仙方灵药,并将槐树引入了神仙境界。作为行道树的槐树则附着了多层政治寓意。宋代以后,在董永遇仙传说中,槐树承载了遇仙、生殖、富贵三层用意。
纪永贵
关键词:槐树药用价值行道树文化象征
关于梅妃与《梅妃传》被引量:3
2006年
梅妃之事至迟在晚唐已见于著述,这与今本《梅妃传》跋文所记“大中二年”写本,正为同时。有关梅妃其人的怀疑应该慎重,决不能贸然断其子虚乌有、宋人杜撰。今本《梅妃传》无名氏跋文真实可信。《梅妃传》有一唐写本,撰者不明,语辞凡俗,经跋文作者润色,而成今本面貌。从叶梦得的仕履和叶廷《海录碎事》等信息可知,今本《梅妃传》写定时间大约在叶梦得移任福州的绍兴十三年至十八年的五年间(1143-1148),而其定稿者当是与叶梦得年龄相若之闽籍人士。
程杰
论庾岭梅花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梅花名胜丛考之三被引量:11
2006年
关于大庾岭的名称应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的解释最可信赖,即西汉时有监军庾姓驻此,故名庾岭。唐以来通称梅岭,是因岭上多梅,与梅等人无关。庾岭梅花最迟在六朝后期开始闻名,以花期特早、枝分南北、花色红小著称。岭路开凿之后,交通繁忙,沿路梅花生长艰难,风景难以持久,但历代风雅过客和当地官吏屡有补植,使这一风景名胜兴废继绝,延续至今。庾岭梅景规模有限,其实际观赏价值并不突出,但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其梅花之祖、春信之先、华夷分野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迁客行人登临观赏无不深有感触,因而庾岭梅景在梅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程杰
关键词:梅花风景名胜
杭州西溪梅花研究——中国古代梅花名胜丛考之二被引量:3
2006年
杭州西溪梅花起源于宋代,明万历以来开始兴盛。自万历中至清康、乾盛世的两个多世纪为其鼎盛期,种植繁盛、景色丰富,蔚为壮观,成了钱塘湖山的一大名胜。其在明清之际的兴起既有杭城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固有基础,同时又有万历以来当地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而其最直接的原因则是寺庙经营、文人园墅、土民生产多方面的积极投入。明末以来西溪梅花由溪南坡麓山地逐步向溪北洲渚湿地退缩,清嘉、道以来受当地蚕桑业发展的挤压而急剧衰落。由于当地地形地貌和种植目的等因素的作用,西溪梅花自来以林麓幽清、水竹映衬、绿萼品种、梅株古健称胜。西溪梅花是传统西溪风景的灵魂所在,无论规模和持续时间都堪与苏州邓尉“香雪海”相媲美,在中国古代梅文化发展史和风景旅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程杰
关键词:梅花风景名胜
扬州梅花名胜考被引量:2
2008年
扬州是古代艺梅的一大胜地。隋唐以前扬州治在江南,南朝梁何逊法曹咏梅之事不在今扬州,但却成了扬州梅事的一段佳话。宋以来梅花欣赏、种植风气高涨,扬州是其中一个重要地区。著名的赏梅胜地有南宋真州梅园、扬州梅花岭、蜀冈"小香雪海",康乾之世盛极一时的扬州园林也大多有梅景营建。
程杰
关键词:梅花风景名胜
“二十四番花信风”考被引量:15
2010年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最初并非出于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而是南唐徐锴的《岁时广记》。两书都被简称《岁时记》,后者又早已失传,因而后世遂将本属徐锴《岁时广记》的花信风说法误属《荆楚岁时记》。徐锴《岁时广记》只称"花信风",本指三月鲜花盛开时的风候,其义重在风信,而非花信。稍后出现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最初所指也主要是清明时节的风信。北宋中期以来遂有初春至初夏,以梅花为首、楝花为尾共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但具体是哪些名目宋人已莫得其详,或者本就是一种模糊说法。纵观宋元明清的文献材料,所谓"二十四番花信风"中真正可以确认的也只梅花、杏花、海棠、楝花等少数几种。明初王逵提出了完整的二十四番花信风的名目及其象数学依据,影响甚大,后世所说一出于此。但该说将花信风的起始时间上推至小寒,不仅与宋人有关花信风起于立春的说法不合,而且所说小寒、大寒两气的几种花信与实际花期误差明显。针对这一缺陷,清人王廷鼎提出了一套三春六气,每气四种花信的新说法,但未能流行。
程杰
关键词:花卉物候
先秦时期“桃”的文化形态及原型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产生时期。桃原产于我国,分布广泛,开发和利用历史悠久,先秦典籍对此记载颇为丰富,当代的考古和挖掘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桃的分布、栽培及果实的利用是桃文化产生的基础。殷商时期,桃由野生开始转入了人工栽培,成为"园"中之果树和行道之树,这是桃的园林应用的早期形态。先秦时期,以"桃"来命名的人名和地名很多,这也充分说明了桃分布的普遍及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至迟在战国时期,桃开始成为一种经济果实,文化地位随之提高。桃木由一般工具、武器向巫术工具的转变使桃文化渐趋丰富。桃花具有的春季物候表征作用也使其成为先秦时期人们的关注和利用的对象,这也是桃花为春天的象征意义的原型,《诗经》篇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桃花与青春、女性的关系,并成为中国文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渠红岩
关键词:先秦典籍
“桐枝·桐孙·疏桐”意象考论被引量:2
2010年
桐枝是凤凰、禽鸟的栖息之所。秋冬之际,桐枝高耸,与风雪摩戛、抗争。梧桐易生速长,树围逐年而增,桐枝也不断叉生,梧桐与桐枝是岁月流年的标记。桐孙是桐枝的别名。梧桐在古代被冠以柔木、阳木等美名,桐枝挺秀、孳蕃,桐孙成为子嗣之美称。桐孙木质坚实,是上佳的琴材。梧桐阔叶疏枝,从六朝到宋朝,疏桐寒井、疏桐寒鸟、疏桐缺月的意象组合模式递相出现。
俞香顺
关键词:梧桐
古代文学中的竹林
2010年
竹子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植物题材之一,竹林又是竹子题材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我国古代竹林资源丰富,相关文学创作源远流长,作品繁多,展现了古代文人丰富的观赏经验和审美情趣。竹林较为亲近人居,丛生竹林结丛而生,散生竹林上合下疏。不同季节、气候、环境条件下的竹林景象具有不同的美感。竹坞、竹坡、竹溪、竹径等意境幽雅,成了文人最乐于吟赏的风景。
王三毛
中国古代文学中“桃花源”思想的产生与主题表现被引量:4
2010年
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思想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对理想生活和社会模式的描绘,受其影响,刘晨、阮肇艳遇仙媛的天台山被称为爱情的"桃花源"。在历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文人结合不同的时代条件和自身经历,分别择取"桃花源"的超脱生活和美好爱情主题表达不同的向往和追求。"桃花源"作为一种传统文学题材和意象成为隐居避世和求仙艳遇的文化符号,在后世的诗、词、文、曲中再现着绵绵不绝的生命力。
渠红岩
关键词:陶渊明情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