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2005YB01)

作品数:9 被引量:218H指数:8
相关作者:樊军邵明安王全九王幼奇王万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黄土高原
  • 5篇土壤
  • 4篇水分
  • 3篇蒸散
  • 3篇水蚀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风蚀
  • 2篇蒸散量
  • 2篇植被
  • 2篇水蚀风蚀交错...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土壤剖面
  • 2篇作物蒸散量
  • 2篇含水量
  • 2篇参考作物
  • 2篇参考作物蒸散
  • 2篇参考作物蒸散...
  • 1篇有效硫
  • 1篇蒸散特征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9篇樊军
  • 7篇邵明安
  • 3篇王幼奇
  • 3篇王全九
  • 2篇齐丽彬
  • 2篇王万忠
  • 1篇杨直毅
  • 1篇郝明德
  • 1篇白一茹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及其环境驱动被引量:33
2008年
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对植物生长季节(2007年5~10月)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水热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性以及其和温度、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季节性变化均呈现单峰型曲线,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其7、8月份土壤呼吸速率均显著高于其它月份(P<0.05);生长季节土壤CO2平均释放速率顺序为:长芒草地>苜蓿地>柠条地>农地>沙柳地,草地在生长前期和旺盛期土壤呼吸强度均显著高于农地和灌木林地;除沙柳地和苜蓿地以外,在土壤呼吸与所有温度指标的关系中,与10cm深度的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好,且除沙柳地外,其它4种土地利用类型均与之达到显著相关;农地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响应最敏感(Q10值为2.20),除沙柳地(Q10值为1.48)外,其它4种土地利用类型Q10值均在2.0左右,接近于全球Q10的平均水平;通过Van’t Hoff模型估算,2007年植物整个生长季节(5~10月份),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苜蓿地259gC·m-2,长芒草地236gC·m-2,柠条地226gC·m-2,农地170gC·m-2,沙柳地94gC·m-2;水分对农地和沙柳地的土壤呼吸影响不大;长芒草地、柠条地和苜蓿地土壤呼吸的双变量模型关系显著(P<0.05),比相应的单变量模型更好地解释了土壤呼吸变异。
齐丽彬樊军邵明安王万忠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黄土高原地区近5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被引量:55
2008年
为了探求黄土高原地区深层土壤干燥化过程及成因和该地区植被耗水的变化情况,该文根据黄土高原5站点近50a的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日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分析了ET0的日均值、月均值和年值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与ET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ET0日值和月均值与大气温度、日照时数均达到了极显著的相关性,其ET0日值和ET0月均值曲线均呈单峰型,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峰值均出现在6月。除了西安和西宁ET0年值显著降低外,其他3站点的年际间变化趋势不显著,同时除西宁站外其他各站点在20世纪80年代后ET0均有上升的趋势。
王幼奇樊军邵明安白一茹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坡地土壤一植被一大气系统中的水循环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SWAP模型很好的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的土壤水循环过程。根据模拟结果,水蚀风蚀交错区的丰水年份,农地和种植第一年的紫花苜蓿地季末土壤水分稍有盈余,谷子和紫花苜蓿的日蒸散量分别为1.2.2.6mm和1.2—2.5mm。
樊军王全九邵明安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区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运动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三种植被蒸散特征被引量:15
2009年
利用称重式蒸渗仪结合Penman-Monteith公式研究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苜蓿、柠条和茵陈蒿3种植被不同时间尺度的蒸散特征,分析了植被株高、盖度和降水等因子对蒸散的影响并确定了作物系数(KC)。结果表明:Logistic三参数模型可以较好拟合3种植被株高、盖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确定了模型的参数。3种植被逐日蒸散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波动明显,反映了土壤水分状况控制条件下的蒸散过程。其月蒸散量的季节性差异均不明显,研究时段内总耗水量分别为苜蓿316.8mm、柠条317.7mm、茵陈蒿361.9mm,均高于同期降水量。苜蓿和茵陈蒿初期、中期和后期的KC分别为0.48、0.54、0.42和0.58、0.67、0.62,柠条初期和中期的KC为0.45、0.57,均高于当地典型农作物谷子的KC。
王幼奇樊军邵明安王全九
关键词:蒸散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作物系数
紫花苜蓿不同根系分布模式的土壤水分模拟和验证被引量:17
2009年
根系分布影响着土壤水分养分吸收,实测根系分布费时费力,经验根系分布函数参数简单,应用方便。该研究在田间采用苜蓿栽培土柱试验,测定根系分布,并将其和不同经验根系分布函数分别应用于Hydrus-1D对土壤水分进行动态模拟,通过土壤水分实测值和模拟值比较,验证分析了经验根系分布函数的适用性以及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合的根系分布、Prasad分布、Hoffman和van Genuchten分布3种根系分布函数的根长密度模拟值与36cm以下的根长密度实测值较为吻合,Raats根系分布模拟值与实测值及其他分布函数则差别较大。不同根系分布下土壤水分模拟差别不大,平均相对均方根误差在3.5%以下。非胁迫生长条件下,Prasad根系分布、Hoffman和vanGenuchten根系分布都可描述紫花苜蓿实际根系分布状况。
齐丽彬樊军邵明安王万忠
关键词:土壤水分数值模拟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剖面中有效硫累积与分布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樊军郝明德
关键词:土壤剖面有效硫施肥水分利用率世界农业
TDR和FDR测定黄绵土土壤含水量的标定被引量:11
2009年
时域反射仪(TDR)与频率反射仪(FDR)是目前最为先进,并且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土壤含水量测量仪器。有便利、快捷、准确的优点。介绍了6种基于TDR或FDR原理的仪器对黄绵土含水量进行试验标定的方法与结果。标定结果表明:仪器的测量值与烘干法的测量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CS616和Trime-T3烘干法测定结果接近,但是其余的4种仪器测定值均高于烘干法测定值,在应用这些仪器测定土壤含水量时需要进行标定。
杨直毅樊军
关键词:土壤水分含量TDRFDR黄土高原
黄土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多种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4
2008年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公式大多存在地域性限制,分析其应用情况能够反映这些公式在中国部分地区的应用前景。该文根据1996~2000年陕西省榆林、延安与西安三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以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为标准,对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10种方法进行比较。线性回归,平方根误差与平均偏差方法检验的结果显示:Penman系列方法之间关系密切,Kimberly PM-72方法最好。不同方法之间在夏季的差异较大,春秋季较小。在需要数据较少的方法中Priestley-Taylor方法接近Penman-Monteith方法。FAO-Rad、FAO-BC、Hargreaves与Makkink 4种方法与其差异明显,而且存在地域差异。在本区应用这些方法时需要对其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当地的气象条件。
樊军邵明安王全九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黄土高原
LARS-WG天气发生器在黄土高原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西安、兰州、太原、银川、呼和浩特和延安6个气象站1951—1990年的日序列的降雨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日照时间,用LARS-WG天气发生器模拟1991—2000年的日气象资料,并用1991—2000年的实际观测值与之比较,对LARS-WG天气发生器适应性进行了检验。通过线性回归、平方根误差和平均偏差评价表明:通过长序列日气象资料,LARS-WG天气发生器能准确地模拟黄土高原6个站点的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的月分布和年辐射总量。年降水及其月分布值普遍高于实际降水值。
王幼奇樊军邵明安
关键词:天气发生器黄土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