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LR2011033)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钱建华刘琳阴翔宇张思倩张月更多>>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缓蚀
  • 3篇缓蚀性
  • 3篇缓蚀性能
  • 2篇缓蚀剂
  • 2篇缓蚀作用
  • 2篇极化曲线
  • 1篇等温线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阻抗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修饰
  • 1篇盐酸
  • 1篇氧化钛
  • 1篇氧杂
  • 1篇喷气燃料
  • 1篇子结构
  • 1篇自组装
  • 1篇自组装膜
  • 1篇阻抗

机构

  • 6篇渤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钱建华
  • 4篇刘琳
  • 2篇张月
  • 2篇张思倩
  • 2篇潘晓娜
  • 2篇阴翔宇
  • 1篇刘璐
  • 1篇邢锦娟
  • 1篇许家胜
  • 1篇张强
  • 1篇俞卓汗

传媒

  • 2篇化学通报
  • 2篇化工学报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含H_2S喷气燃料中噻二唑衍生物对银片缓蚀性能的研究
2014年
对未添加和添加25μg/g二硫代噻二唑衍生物的喷气燃料油样进行了银片腐蚀实验研究。通过采用失重法和金相显微镜技术,考察不同浓度的二硫代噻二唑衍生物在含有硫化氢油品中对银片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二硫代噻二唑衍生物的浓度为25μg/g时,缓蚀效率高达95.09%。通过吸附热力学实验,表明二硫代噻二唑衍生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且它在银片表面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
刘琳潘晓娜刘璐邢锦娟
关键词:缓蚀剂吸附等温方程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自组装膜对45#钢在盐酸中的缓蚀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在45#钢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运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钢表面的OTS-SAMs的形貌;由失重法和极化曲线研究了不同浓度及组装时间的OTS-SAMs在0.5mol/L盐酸溶液中对钢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OTS的最佳组装浓度为0.15mmol/L,且当组装时间达12h时自组装已基本稳定。从极化曲线得出,OTS是一种以抑制阳极腐蚀为主的混合型抑制剂。
钱建华俞卓汗张思倩
关键词:自组装膜45#钢极化曲线缓蚀作用
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对N80钢的缓蚀性能被引量:1
2012年
以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为N80油管钢缓蚀剂,采用热重分析(TGA)方法考察其热稳定性,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定Tafel极化曲线,评价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在饱和CO2环境中的投加量与缓蚀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1,3-双(2-苯并咪唑基)-2-氧杂丙烷的热稳定性良好;将其作为油管钢缓蚀剂,缓蚀率高,当缓蚀剂浓度为1mmol/L时,缓蚀率可达87.84%。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可以看出,该缓蚀剂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从而对金属起缓蚀作用。
钱建华张月阴翔宇刘琳
关键词:吸附等温线
二氧化钛微球合成、表面修饰及摩擦学性能被引量:6
2012年
引言由于纳米材料在光学、电学和磁学方面的特殊性质以及在高科技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1-4]。特别是在摩擦学领域,众多的无机纳米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润滑油脂添加剂、
钱建华阴翔宇张月许家胜
关键词:二氧化钛表面修饰摩擦学性能
五种氨基酸在H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分别研究了1mmol/L L-蛋氨酸、L-半胱氨酸、L-精氨酸、L-赖氨酸和L-丙氨酸在0.5mol/L H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5种氨基酸均为阴极型缓蚀剂,其中L-赖氨酸缓蚀效果最好,缓蚀效率可达84.77%,同时也说明L-赖氨酸结构中游离的双氨基对于铜的缓蚀具有一定作用。
钱建华张思倩刘琳
关键词:氨基酸缓蚀剂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
噻二唑衍生物分子结构与其缓蚀性能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交流阻、Tafel极化曲线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2-氨基-1,3,4-噻二唑(ATD)、5-甲基-2-氨基-1,3,4-噻二唑(MATD)、5-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PATD)和2,5-二苯基-1,3,4-噻二唑(DPTD)4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噻二唑衍生物在50 mg·L-1硫溶液中对金属银的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缓蚀剂成功地吸附到了金属表面,金属腐蚀受到明显的抑制,且4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的大小顺序是:MATD>PATD>ATD>DPTD。位于噻二唑环2,5位置上非极性和极性基团结构的变化,极性基团均对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较大影响。因极性基团更容易吸附到金属表面,所以当噻二唑环上存在极性基团时,其抗腐蚀性能明显增强;当环上存在非极性基团时,与芳基相比,非极性基团为烷基时,其缓蚀性能更好,原因可能是由于芳基的体积较大,在吸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大。通过动力学分析可知:4种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类型属于化学吸附为主的混合吸附。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研究了4种缓蚀剂的抗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缓蚀剂与金属界面发生吸附时,4种缓蚀剂的噻二唑环和环上亲水支链中的极性基团优先吸附到金属银表面,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一致。
刘琳潘晓娜张强钱建华
关键词:缓蚀动力学分子动力学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