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853)

作品数:43 被引量:287H指数:10
相关作者:黄廷林王晓昌王怡彭党聪聂小保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建筑科学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污水
  • 8篇污泥
  • 6篇污染
  • 5篇颗粒污泥
  • 3篇雨水
  • 3篇雨水径流
  • 3篇杀菌
  • 3篇剩余污泥
  • 3篇水处理
  • 3篇污水处理
  • 3篇面源
  • 3篇面源污染
  • 3篇降解
  • 3篇反应器
  • 3篇防腐
  • 3篇颤蚓
  • 3篇城市污水
  • 3篇催化
  • 2篇荧光
  • 2篇油田

机构

  • 44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长沙理工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西安市政设计...
  • 2篇瓦赫宁根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宝鸡市环境保...
  • 1篇中国新时代国...
  • 1篇深圳市水务(...
  • 1篇浙江清华长三...

作者

  • 16篇黄廷林
  • 10篇王晓昌
  • 8篇王怡
  • 7篇彭党聪
  • 6篇董社英
  • 6篇聂小保
  • 5篇李志华
  • 4篇张爱涛
  • 4篇廖建波
  • 4篇王文东
  • 4篇卜龙利
  • 3篇姬晓琴
  • 3篇张爽
  • 3篇王宝山
  • 3篇徐金兰
  • 3篇许小冰
  • 3篇朱杜洁
  • 3篇李伟
  • 3篇李晓钰
  • 3篇袁林江

传媒

  • 7篇中国给水排水
  • 6篇环境科学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给水排水
  • 3篇水处理技术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净水技术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18篇2010
  • 4篇200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技术在油田采出废水处理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The process of microwave flocculation and Fe/C micro-electrolysis was used to treat several oilfield production wastewater,and the effects of microwave on flocculation,disinfection,de-oiling and decrease of the corros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wave coagulation could reduce 20% dosage for PAC and 30% for PAM,and the settling time of microwave flocculation was only 1/4 of normal flocculation,and total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 for the wastewater reached 96%.Microwave could effectively kill total growth bacteria(TGB)an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in the wastewater,and the removal of bacteria reached 99%.Microwave accelerated oil-water separation and promoted emulsion-breaking simutaneously,and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y of oil was 95%.Microwave also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the reduction of corrosion rate,and the average corrosion reduction reached 90% in the microwave assisted process,which was 10 point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process.
廖建波卜龙利张爱涛
关键词:微波絮凝
微波工艺处理油田酸化压裂废水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进行了微波辅助工艺处理油田酸化压裂废水的应用研究,考察了微波絮凝与氧化工艺对酸化压裂废水的色度、COD、SS、含油量和细菌的去除效果及其对废水腐蚀率的降低作用,并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的常温对照实验。与常温絮凝相比,微波絮凝工艺中絮凝剂PAC和PAM的用量减少了200mg/L和2.5mg/L,絮凝沉降时间仅为常温絮凝的1/4,可是废水的COD去除效果却好于常温絮凝。微波工艺处理后,酸化压裂废水的含油量去除率为96%、废水中硫酸盐还原菌和腐生菌的死亡率达98%以上,废水腐蚀率由4.2mm/a降至0.049mm/a,废水可生化性得到了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油田酸化压裂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张爱涛卜龙利廖建波
关键词:杀菌防腐
影响微生物聚集体的聚集度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提出了包括两层含义的污泥聚集度的概念(一是污泥空间上的物理聚集,即密实度;二是微生物种类的聚集),并将膨胀污泥、絮体污泥和颗粒污泥作为污泥聚集度的3种典型状态,以现有污泥膨胀控制理论为基本参照,结合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条件,探讨了操作条件对污泥聚集度的影响:①较高的基质梯度、溶解氧水平和有机物的复杂程度有利于提高污泥的聚集度;②动力学选择、扩散限制理论对聚集度的影响受微生物聚集体大小的控制;③细胞存储能力的评估及其对聚集度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PHB、聚磷和糖原的影响.另外,还提出了在污泥膨胀的控制中不一定要以抑制丝状菌的增殖作为控制目标,通过对丝状菌的颗粒化过程的探讨,进一步证实了污泥膨胀的控制与污泥聚集度的提高是相似的.本文提出的聚集度概念目前仍不成熟,尚无定量的描述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李志华刘芳王晓昌
关键词:丝状菌絮体颗粒污泥
人粪便好氧堆肥温度对氮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密闭式好氧堆肥反应器,以新鲜锯末为空白载体,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堆肥温度对人粪便降解效果的影响,尤其是在堆肥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在60℃的高温堆肥条件下,粪便中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有机固体Sorg)的去除率可达70%以上,而35℃的中温条件下的有机物去除率为63%;高温堆肥的腐熟期可从中温条件下的10—11 d缩短到6—8 d.高温条件下粪便中的氮具有良好的保持特性,总氮Ntot的损失仅为17%,远低于中温条件下31.4%的总氮损失.考察堆肥反应过程中氮的形态变化,发现高温条件下氮的损失仅发生在堆肥反应的第一天,且表现为无机氮Nino(主要为铵态氮NH+4-N)迅速转化为氨气释放,而有机氮Norg含量保持不变.与此相比,中温条件下氮的损失可持续4 d,且伴随着部分Norg向NH+4-N和氨气的转化,导致氮的损失增大.氨气吸收和物料衡算的结果表明,每种温度下Ntot的减少量与通过氨气释放的氮的总量相等,说明NH4+-N挥发为氨气是堆肥过程中氮损失的主要原因.60℃的高温堆肥不仅可以加快有机物的腐熟,提高堆肥效率,还能有效减少氮的损失,提高产物的肥效.
白帆王晓昌
关键词:人粪便堆肥温度迁移
基于中空氧化镍纳米微球和离子液体复合膜固定血红蛋白的NaNO_2生物传感器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了一种中空氧化镍纳米微球(NiO),然后将其与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的复合膜用于血红蛋白(Hb)在碳糊电极上的固定,制备了NaNO2生物传感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表明,Hb已固定于NiO和BMIMBF4的复合膜中并能保持其生物活性;进一步通过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修饰电极中混合物各组分的作用.结果表明,在NiO和BMIMBF4的复合膜中,Hb能实现有效的直接电子转移,且修饰后的电极对NaNO2有良好响应,响应时间小于5 s,检出限为4.57μmol/L(S/N=3),灵敏度为46.2μA.L.mmol-1,线性范围为10~170μmol/L,表观米氏常数KM为2.4 mmol/L,该方法的重现性和电极的稳定性良好.
谷广哲董社英黄廷林汤宏胜郑建斌
关键词: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亚硝酸钠生物传感器
缓冲液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应用于废水处理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除污产能的绿色技术.但MFC运行过程中采用磷酸盐缓冲液不符合除污产能要求,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且增加水处理成本.试验采用单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以投加PBS(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缓冲液为参比对象,讨论了投加硼砂缓冲液和无缓冲液对产电功率、库仑效率以及出水pH的影响.200 mmol/L的PBS缓冲液电导率为1.973 mS/cm,最大输出功率为36.4 mW/m2,最大库仑效率为2.92%,出水pH为(7.00±0.05).100 mmol/L的硼砂缓冲液的导电率为1.553 mS/cm,输出功率最大26.2 mW/m2,库仑效率为6.26%,是PBS缓冲液库仑效率的2.14倍,显著地提高了电子回收率,出水pH为7.35.无缓冲液电导率为0.314 mS/cm,最大输出功率为27.64 mW/m2,库仑效率为2.82%,出水pH约为7.43.不投加缓冲液的电导率仅为投加PBS缓冲液的1/6,硼砂缓冲液的1/5,功率比PBS低8.76 mW/m2,比硼砂缓冲液高1.24 mW/m2.试验结果表明投加适宜浓度的硼砂缓冲液可大大提高电子回收率,不投加缓冲液MFC在间歇运行模式下可成功运行.
强琳袁林江丁擎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缓冲液库仑效率电导率
Mg掺杂TiO_2光催化降解孔雀绿染料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g掺杂TiO2光催化剂降解孔雀石绿(MG)染料废水,考察了MG初始浓度、催化剂加入量等因素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Mg的掺杂显著提高了TiO2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活性,当催化剂用量为1.0 g/L,经120 min紫外光照射后,可使30 mg/L孔雀石绿溶液降解率达到84%,同时讨论了光催化机制。
田菲董社英马彩莲黄廷林
关键词:光催化孔雀绿
一种低能耗的生物预处理反应器-重力流污水管道被引量:1
2012年
以人工配制生活污水为对象,室温下采用四槽串联反应器模拟污水管道的推流特征,研究了污水管道中典型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及生物量的沿程分布。结果表明,在污水停留时间160 min条件下,SCOD平均去除率高达73.4%,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平均高于进水26%,PO43--P质量浓度通过污水管道后趋于稳定值;连续运行80 d后,污水管道系统串联的4个反应槽中生物量的相对比例沿程依此递减,但生物活性依此增大。总之,在无需曝气、仅需少量(或无需)能耗条件下,重力流污水管道对于SCOD的去除、含氮有机物的水解以及磷浓度的缓冲作用明显,可以作为一种低耗的生物预处理反应器。
王怡朱杜洁许小冰彭党聪
关键词:低能耗生物反应器污水管道
城市排水支管中污水的生物转化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污水在排水支管中的生物转化将有可能对下游的污水处理厂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人工配制生活污水为对象,室温下采用四槽串联反应器模拟污水管道的推流特征,研究了排水支管中污水的生物转化及生物量的沿程分布,综合分析了生物转化对下游污水处理厂的影响。连续5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在温度不高于20℃、水力停留时间60min条件下,SCOD平均去除率为60.4%,氨氮浓度平均升高25.6%,PO43-—P浓度平均降低了16.8%,硫酸盐浓度比进水平均降低了14.8%,以上结果与沿程测定基本吻合。另一方面,排水支管中生物量的沿程分布略有增大,但前段微生物活性高于后段。总之,排水支管中除了有机氮的氨化和PO43-—P的去除外,大量溶解性COD的损失将会对下游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产生不利影响。
王怡许小冰朱杜洁彭党聪王社平
关键词:生物转化污水处理厂
长泥龄剩余污泥的中温水解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保证低温等不良条件下活性污泥系统出水氮浓度的达标排放,维持较长的泥龄(SRT)是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经常采取的策略,但该时期的污泥是否应该进入中温水解或消化系统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以SRT>25 d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序批式试验探讨了其水解特征及可能的水解速率促进措施。结果表明,从污泥减量及获取溶解性有机物(SCOD)的角度来看,SRT>25 d的剩余污泥其中温水解效果不佳,资源化利用价值不大。另一方面,采取生物强化的方法可提高长泥龄污泥的水解速率,其中,TSS减量率为控制反应器的3.11倍、VSS减量率为控制反应器的2.88倍、SCOD的溶出速率为控制反应器的1.14倍。
王怡曲鹏程彭党聪
关键词:剩余污泥生物强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