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X026)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球陈巍李黎倪明红王礼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心智
  • 2篇哲学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灵
  • 1篇心灵哲学
  • 1篇信念
  • 1篇学科
  • 1篇言和
  • 1篇隐喻
  • 1篇隐喻理解
  • 1篇英文文献
  • 1篇哲学范式
  • 1篇知觉
  • 1篇知觉符号理论
  • 1篇知识
  • 1篇人类学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学
  • 1篇人文学科
  • 1篇人之为人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王球
  • 2篇陈巍
  • 1篇李黎
  • 1篇王礼军
  • 1篇倪明红

传媒

  • 3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浙江学刊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系统科学学报
  • 1篇哲学分析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自然定律研究中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之争被引量:1
2014年
在自然定律研究中,长期存在休谟主义和反休谟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前者否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规则或满足某些条件的规则。后者承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共相间的必然关系。两派共同承认的是,一个恰当的定律学说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回应直觉;二,为科学定律提供恰当的形而上学基础。反休谟主义认为休谟主义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休谟主义则指责反休谟主义将诸如律则必然性、共相间的概率关系等当作初始概念是莫名其妙的。分析表明,虽然两派都面临严重的批评,但是通过引入共相和必然性,反休谟主义为定律学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研究进路。
倪明红
后验物理主义何以可能?
2015年
先验物理主义和后验物理主义,被认为是解释心物条件句何以成真的两套框架。二者孰优孰劣,是当代物理主义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斯多嘉对后验物理主义的两个批评出发,考察蒂亚兹-莱昂与任会明之间在相关问题上的争论,通过引入威廉姆森对先验与后验区分的批评,表明这场论战的意义并没有设想的那么重要。
王球
关键词:先验物理主义
信念、隐念与行动被引量:3
2019年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做出与自己的信念不一致的行为。为了合理解释这些现象,同时也为捍卫信念的理性能动性,詹德勒认为,我们应当在常识心理学的范畴里增设"隐念"这个概念。一个典型的隐念是由表征、情感和行为内容共同构成的心理状态,它可以与一个对应的信念相符或相斥。本文澄清了批评者针对隐念理论所持有的一般性的误解,指出隐念实在论的真正困难,在于难以为它配置一种恰当的信念理论。然而即便如此,从工具主义的视角看,隐念理论仍然有着广泛的解释效力和实践价值。
王球
关键词:信念理性主义
大卫·帕品纽论认知理性的进化被引量:1
2015年
传统观念相信,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标志特征。大卫·帕品纽为认知理性提供了一套自然化方案,它由两个步骤构成:一是通过知识论的可靠主义界定何为理性,二是用进化论阐述理性何以出现。关于第二步,他相信作为心理模块的读心机制和手段-目的推理机制构成了理性的架构。本文指出,帕品纽无法把手段-目的推理机制恰当地安置在心灵架构之中。
王球
关键词:进化论
作为人工智能自我知识匹配模型的阐释性感觉理论
2019年
人工智能的兴起,激发了哲学家将人工智能与人类心智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但是鲜有学者思考过,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是否能够"认识它自己"。诊断这项阙漏的根源,为此提供正当性理由便是必要的。基于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和技术前景,表明人工智能原则上可以拥有关于自身信念、欲望和意图之类的命题态度的自我知识。从既有的关于人类自我知识的主流理论中,筛选出一个与人工智能相匹配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类似于卡鲁瑟斯的阐释性感觉理论,它也体现了卡萨姆所说的"实质性自我知识"的优势。
王球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我知识
大规模模块与内容融合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演化心理学家提出了大规模模块论题,该论题设定,人类心智几乎完全是由先天的、领域特定的心理模块构成,它与福多对心理模块的原始界定有重大区别。本文首先刻画了模块概念从福多定义到卡鲁瑟斯定义的演变逻辑,并检验这个转变的合理性。在莱斯和曼舍尼对于卡鲁瑟斯关于内容融合问题批评的基础上,文章论证指出,即使大规模模块论题可以避开中央语义系统的概念形成难题,但在卡鲁瑟斯提供的认知架构解释框架中,演化心理学仍无法说明人类思维特有的心理灵活性是如何产生的。
王球
人之为人:人类学差异还是范畴差异
2015年
进化心理学号称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却无法解释人类为何由于具备了理性能力而有别于其他动物。尽管托马塞洛和帕品纽这样的进化自然主义者试图通过刻画理性的起源及其认知架构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这种"人类学差异"进路不仅自身难以成立,更严重的是它面临着波义尔关于理性的"范畴差异"解释的竞争。根据亚里士多德对"本质"和"形式"的阐述,理性不是指人类拥有某些动物所缺乏的认知机制,而是指改变我们一切既有的基本心理能力从而决定"人之为人"的方式,这种人类心灵的理性能力在康德关于"我思"的理论中有过很好的阐释。本文论证指出,理性的"范畴差异"在诸多方面优于"人类学差异"进路。
王球
关键词:进化心理学自然主义能动性
具身情绪启动对不同年级儿童隐喻理解偏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具身情绪启动范式考察具身情绪对小学儿童隐喻理解的影响,探讨小学儿童隐喻理解偏好的年龄发展趋势。实验发现:在不同具身情绪启动类型下,儿童的选择偏好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启动时儿童偏向于选择正性情绪效价的隐喻句,消极启动时儿童偏向于选择负性情绪效价的隐喻句。不同的具身情绪启动类型对不同年级儿童的选择偏好影响程度不同。二年级儿童与四、六年级儿童之间受到具身情绪启动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而四、六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四年级是具身情绪对儿童隐喻理解选择偏好影响的一个转折期。
陈巍李黎
关键词:小学儿童知觉符号理论隐喻理解偏好反转
人工智能哲学的少数派报告——评徐英瑾《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被引量:5
2014年
“人工智能哲学”的任务,就是从哲学的角度,对“人工智能”科学的观念前提和工作方法进行反思性的研究。从学科分类上讲,它与“物理学哲学”、“生物哲学”等学科分支相平级,隶属于“特定科学的哲学”。但由于它与心灵哲学之间有明显的学术牵扯,英美哲学界更习惯视之为“心灵哲学”的一个下属研究领域。在国内,人工智能哲学所受到的重视远远不够。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本文以下简称AI)自身较高的学科门槛,人文学科出身的哲学学者往往感到对其“难以下手”;另一方面,AI专家对天马行空的哲学思辨不愿买账。他们认为,哲学只能纠结于“AI是否可能”之类的空洞问题:要么针对某种技术路径泼冷水,例如休伯特·德雷福斯(Hubert Dreyfus)对于符号AI的批判,要么为别的技术路径摇旗呐喊,例如丘奇兰德夫妇(Paul Churchland and Patricia Churchand )对联结主义的辩护,真正有建设性的意见难觅其踪,遑论通过一套成体系的思想方案来指导“怎样做AI”。如是而论,徐英瑾的这部著作不仅是要重新翻耕“两不管”的学术荒地,更因他独到的研究目的,堪称野心勃勃的“少数派报告”。
王球
关键词:心灵哲学维特根斯坦人文学科心智
生命与心智的强连续性:自创生理论及其现象学基础被引量:1
2017年
虽然有关生命定义的争论已经成为前科学时代的绝唱,但却并不妨碍科学家与哲学家追问有关生命最简单形式的本体论承诺与认识论基础。对此,自创生理论给出了一种区分生命形式与非生命形式的标准。即,如果一个系统可以将外部物质/能量转换为一种内部的自我维持和它自身成分的生产过程,那么这个系统就可以说是有生命的。这种第一人称视角的生命观继承了Heidegger、Merleau-Ponty对理智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批判,带有浓烈的现象学色彩。自创生理论认为:生物体的世界是组成环境的意义,而意义生成与认知之间存在等价关系。因此,生命与心智之间的强连续性勾连起了心智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断裂。
陈巍
关键词:生命心智现象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