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BAD02A15)

作品数:18 被引量:149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春虎杨文平陈士林张宋马娟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玉米
  • 6篇夏玉米
  • 4篇土壤
  • 4篇麦秸还田
  • 4篇还田
  • 3篇氮量
  • 3篇性状
  • 3篇叶面
  • 3篇耕作
  • 3篇耕作措施
  • 2篇养分
  • 2篇有机肥
  • 2篇植株
  • 2篇施氮
  • 2篇施氮量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小麦
  • 2篇华北平原
  • 2篇灌浆
  • 2篇高产

机构

  • 18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王春虎
  • 6篇陈士林
  • 6篇杨文平
  • 2篇董娜
  • 2篇蒋爱凤
  • 2篇张宋
  • 2篇马娟
  • 1篇闫洪奎
  • 1篇于海秋
  • 1篇张怀胜
  • 1篇王晓光
  • 1篇佘宁安
  • 1篇李美
  • 1篇张志宏
  • 1篇曹敏建
  • 1篇张胜利
  • 1篇雷长安
  • 1篇李旭
  • 1篇王昊
  • 1篇将爱风

传媒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秸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比较试验,对目前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作制度下麦秸还田与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及其动态性变化规律进行探索,以寻求最佳耕作措施.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各处理麦收后的肥力基础相同.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差异,且随时间推移差异表现越明显.各期各处理平均值表明:麦秸不还田+免耕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绝对值降低了1.24~2.11g/kg,相对值降低了90.073‰~153.270‰.为了作物高产,不断培肥地力,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秸秆还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王春虎陈士林冯荣成
关键词:玉米麦秸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华北平原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9
2009年
试验研究了5个供氮水平下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有不同的影响。施氮量为337.5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达到6845.0kg/hm2;继续增施氮肥,产量显著降低。施氮量为112.5kg/hm2和225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了8.94%,品质最好;施氮量继续增加,玉米品质显著下降,其绝对值下降了0.13%~0.56%。225kg/hm2为玉米最佳氮肥用量。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玉米生产中应设定氮肥使用上限,减少氮肥在环境中的残留和积累,减少潜在的农田环境污染,提高氮肥增产效果。
王春虎陈士林董娜蒋爱凤
关键词:玉米施氮量
麦秸还田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夏播玉米郑单958为材料,试验探讨了麦秸还田免耕与麦秸不还田免耕两种处理对夏播玉米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和产量差异等,结果显示,麦秸还田免耕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比麦秸不还田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高,对夏玉米生长有利、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单产增加1079.10 kg/hm2,增产12.09%,单穗重增加7.667 g,在夏玉米生产上应大力推广麦秸还田免耕栽培技术。
王春虎杨文平
关键词:麦秸还田玉米土壤养分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0
2009年
针对辽宁省中北部地区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坚硬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秋季旋耕为对照,设置苗期垄沟深松30 cm、秋季翻耕25 cm、秋季深松30 cm 3种耕作方式,分析各处理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翻耕或深松处理均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秋季深松30 cm和秋季翻耕25 cm的保墒效果最佳;翻耕或深松处理均增加了叶面积、根冠比、百粒重、产量,降低了倒伏率和空秆率,其中以秋季翻耕25 cm效果最佳。在研究设定的3种耕作措施中,以秋季旋耕耙地的基础上再翻耕的耕作方式比较适宜。
李旭闫洪奎曹敏建王建辉李美于海秋王晓光
关键词:玉米耕作措施土壤水分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植株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2
2011年
为了探讨夏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数、株高、叶面积系数及穗部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种肥施用量占10%+大喇叭口期施攻穗肥占60%+抽雄吐丝期施攻粒肥占30%的施肥方法)能明显提高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增加玉米绿叶叶片数、株高,促进单株籽粒中的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从而使玉米产量增长,比处理2(种肥施用量占10%+大喇叭口期施肥量占90%的施肥方法)增产1155.66kg/hm2,增产率11.65%,比处理3(大喇叭口期全部N肥100%一次施入的施肥方法)增产1770.84kg/hm2,增产率19.03%;处理2比处理3增产615.18kg/hm2,增产率6.61%。为了获得夏玉米高产和提高常规氮肥增产效果,采取分期追施,增产显著且高效。
王春虎杨文平
关键词:夏玉米施肥方式单株叶面积叶面积系数
玉米杂交种鲁单981籽粒灌浆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普通玉米品种迪卡1号作为对照,对玉米杂交种鲁单981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鲁单981具有籽粒体积大、灌浆时间长、增产潜力大等特点.鲁单981籽粒灌浆速率变化动态呈以籽粒灌浆最大期为峰值的单峰变化趋势,籽粒灌浆速率与籽粒体积、含水量呈正相关,其灌浆速率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程学元王春虎马娟张怀胜吴娜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灌浆特性籽粒体积含水量
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植株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作制度下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植株磷含量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寻求最佳耕作措施。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4个处理,8次重复。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植株不同器官含磷量以处理①(麦秸还田+深旋耕)较高,根系含磷量比对照(麦秸不还田+免耕)高0.46 g/kg,提高10.72%;茎秆含磷量比对照高0.43 g/kg,提高12.72%;叶片含磷量比对照高0.27 g/kg,提高6.43%;雄穗含磷量比对照高0.43 g/kg,提高15.58%。灌浆-成熟,雌穗磷含量比较,以处理③(麦秸还田+免耕)较高,比对照提高16.02%。综合分析比较,处理③不但雌穗磷含量高而且全生育期玉米植株磷素累计吸收量也最多,因此,该处理有利于玉米生殖生长和籽粒灌浆,易获高产,且省工省时,还有利于玉米苗期早发,增强玉米抗倒伏性,生产上应大力推广该项耕作措施。
王春虎杨文平
关键词:玉米耕作措施麦秸还田
麦秸还田对夏玉米田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比较试验,对目前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作制度下麦秸还田与否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动态性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以寻求最佳耕作措施。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各处理麦收后的肥力基础一致。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显示出差异,且随时间推移差异表现越明显。各期各处理平均值比较表明:麦秸不还田+免耕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绝对值降低了1.24~2.11 g/kg,相对值降低了9.01%~15.31%,麦秸还田处理比麦秸不还田处理平均增产10.54%,单位面积产量以处理③最高,其次为处理①。
王春虎陈士林冯荣成
关键词:玉米麦秸还田土壤养分含量
玉米室内种子活力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以7个自交系为母本,5个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35个材料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干重等种子活力指标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在不同亲本间,以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同一自交系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低的自交系也有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出现.综合各性状GCA最高的是P_7,其次是P_1和P_8;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为P_6/P_9,且其活力指数特殊配合力最高:活力指数与幼苗干重的GCA方差、狭义遗传率与广义遗传率均较高,可在早代进行选择,而发芽势与发芽率的狭义遗传率较低,不宜在早代进行选择.
陈士林佘宁安马娟雷长安吴娜
关键词:玉米种子活力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充分认识和利用甜高粱生物学优势积极发展高效农业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发展高产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当地有限水资源的生产效率,我们从甜高粱自身生物学优势方面分析和论述了发展高效农业、畜牧养殖业、能源燃料产业、色素及低碳循环经济等产业的可行性和有效途径和关键措施,期望引起大家对甜高粱生物学方面优势现象的重视和共识。
冯荣成雷晓隆王春虎
关键词:甜高粱节水农业高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