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0710RJZA104)

作品数:30 被引量:262H指数:10
相关作者:潘竟虎石培基刘春雨李晓雪刘英英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土地利用
  • 7篇遥感
  • 6篇丘陵
  • 6篇丘陵沟壑区
  • 6篇黄土丘陵
  • 6篇黄土丘陵沟壑...
  • 6篇沟壑
  • 4篇植被
  • 4篇透水
  • 4篇覆盖度
  • 4篇不透水
  • 4篇城市
  • 3篇遥感估算
  • 3篇蒸散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植被覆盖度
  • 3篇水土
  • 3篇水土保持
  • 3篇河谷型城市
  • 2篇遥感反演

机构

  • 29篇西北师范大学
  • 11篇兰州大学
  • 2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26篇潘竟虎
  • 12篇石培基
  • 7篇刘春雨
  • 3篇李晓雪
  • 3篇吕立刚
  • 3篇刘英英
  • 2篇刘玲
  • 2篇冯兆东
  • 1篇曾翠萍
  • 1篇杨东辉
  • 1篇郭盼盼
  • 1篇张伟强
  • 1篇党国峰
  • 1篇郑凤娟
  • 1篇张惠
  • 1篇杨东
  • 1篇刘洪敏
  • 1篇张庆国
  • 1篇李传华
  • 1篇李巍

传媒

  • 4篇农业系统科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遥感技术与应...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土壤
  • 2篇开发研究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城市问题
  • 1篇测绘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4篇2011
  • 14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TSEB平行模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蒸散发遥感估算被引量:11
2010年
复杂地形条件下和干旱半干旱植被稀疏条件下的蒸散发遥感估算一直是蒸散发区域遥感估算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起伏、覆被不均一、植被稀疏的特征,选择陕甘交界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和地表能量平衡各参量,采用TSEB平行模型反演出该区域的瞬时土壤蒸发、植被蒸腾和土壤—植被总蒸散发量,经过尺度转换,得到日蒸散量;并利用附加阻抗法和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实际蒸散发,对TSEB平行模型法遥感估算结果进行了间接精度评价,比较验证结果表明TSEB平行模型法估算的蒸散发结果合理,精高较高。
潘竟虎刘春雨
关键词:蒸散发遥感黄土丘陵沟壑区
基于遥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口密度分布模拟——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2009年
基于"面向对象"的人口分配原则,通过扩展的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模型,以SPOT5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提取居民地信息;以榆中县为例,建立居民地分类体系,采取城乡人口分割算法,以人口统计数据为总量控制建立了人口分布的反演模型,模拟了榆中县域人口的空间分布。研究方法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尺度人口分布模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潘竟虎
关键词:人口密度遥感黄土丘陵沟壑区
基于DPSIR陇南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被引量:17
2011年
从甘肃省陇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出发,列出了规划目标,分析了陇南市土地利用现状,同时采用灰色预测法、趋势外推法、平均增长率法对陇南市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规划面积进行了预测,来评价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识别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套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并结合陇南市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其中指标层共包括20个评价因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为进一步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思路。
刘英英石培基刘玲刘春雨杨银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识别DPSIR改进熵值法
基于粮食安全和GM(1,1)模型的耕地保有量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耕地保有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以甘肃天水市为例,根据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人口、粮食统计数据,综合利用基于粮食安全出发的粮食需求法和GM(1,1)模型的数学方法两种方法来确定耕地保有量,并将所得结果相互验证、对比分析,以提高预测可信度。结果表明:天水市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为508781hm2和463588hm2。图2,表4,参11。
吕立刚石培基潘竟虎曾翠萍
关键词:粮食安全耕地保有量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蒸散发的遥感估算——以静宁县魏沟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TM遥感影像和地表热量平衡模型估算静宁县魏沟流域的蒸散发量,并结合地面实测资料进行检验,分析了该流域蒸散发的分布规律,研究了蒸散发量与土地利用、地表参数和地形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当日蒸散发量为1.13~8.86 mm,平均4.94 mm,分布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不同下垫面的蒸散发能力有一定差别,其中水体和林地的日蒸散发量最大;蒸散发量与INDV和高程等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地表温度呈线性负相关.
潘竟虎刘春雨
关键词:蒸散发遥感反演小流域黄土丘陵沟壑区
基于空间化技术和土地利用的兰州市GDP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根据分产业建模的思路,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面积权重、反距离加权、距离衰减加幂指数的GDP数据空间化方法,实现了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的兰州市500 m×500 m格网GDP数据空间化仿真模拟.结果表明,2006年兰州市GDP总值分布具有明显的沿河谷地带聚集和沿交通线分布的特征,黄河兰州段及其支流湟水谷地是GDP最集中的地带,庄浪河、大通河、宛川河河谷和陇海、包兰铁路沿线是次聚集地带;同时,在永登县坪城、秦王川盆地和榆中县三角城盆地,GDP总量呈不连续的面状聚集,相对周边地区为GDP高值区,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动态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赵军杨东辉潘竟虎
关键词:土地利用
基于V-I-AP模型的兰州市不透水面与植被盖度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本文构建了V-I-AP模型,以兰州市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亚像元分解,以获取不透水面比例及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植被覆盖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进行测度,为利用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定量评价河谷型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更精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景观分类相比,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提取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可以表征地表覆盖的生物物理组分构成特点;1999年—2006年,兰州市中心城区不透水面盖度和面积增加明显,而植被盖度则急剧降低,植被破碎程度减缓,植被分布聚集度增加。
潘竟虎李晓雪冯兆东
关键词: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植被覆盖度
基于混合光谱分解的兰州城市热岛与下垫面空间关系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Landsat ETM+数据,采用混合像元线性光谱分解方法提取的城市植被覆盖度与不透水面表征城市下垫面,通过单窗算法反演地表真实温度,对兰州市中心城区的夏季城市热岛强度与城市下垫面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利用中等分辨率ETM+影像对兰州中心城区不透水面和植被盖度分布提取,其成本较低,精度令人满意;兰州城区植被覆盖、不透水面与热岛强度的分布呈空间正自相关,地表温度的空间依赖性极强,与植被盖度和不透水面在空间方向上的相关性差异较大。
潘竟虎刘春雨李晓雪
关键词:城市热岛光谱混合分析下垫面植被覆盖度
张掖市生态功能分区被引量:7
2009年
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针对张掖市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支持下,对张掖市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评价,明确了生态敏感性和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将张掖市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了各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与措施,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潘竟虎石培基
关键词:生态分区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GIS
基于植被指数-反照率特征空间的沙漠化信息遥感提取——以张掖绿洲及其附近区域为例被引量:18
2010年
利用Landsat TM遥感卫星影像反演植被指数和地表反照率,并由此构建了植被指数和地表反照率组成的特征空间,最后利用该特征空间对张掖绿洲及其附近区域的沙漠化现状和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利用野外调查的定位数据对结果进行检验,总体精度达到82%。该方法可以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下实现沙漠化现状与程度的自动识别,而且指标简单、易于获取。与单纯使用遥感光谱信息进行分类相比,对于沙漠化现状与程度的分类和分级具有更好的效果。
潘竟虎秦晓娟
关键词:沙漠化遥感NDVI反照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