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06009)

作品数:15 被引量:260H指数:12
相关作者:汪亚平潘少明高建华王爱军杨旸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8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长江口
  • 8篇悬沙
  • 7篇悬沙浓度
  • 5篇ADCP
  • 3篇输运
  • 3篇最大浑浊带
  • 3篇浑浊带
  • 3篇长江
  • 2篇悬沙输运
  • 2篇再悬浮
  • 2篇水下三角洲
  • 2篇通量
  • 2篇径流
  • 2篇径流量
  • 2篇枯季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动力特征
  • 1篇入海
  • 1篇入海通量

机构

  • 15篇南京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5篇汪亚平
  • 11篇潘少明
  • 10篇高建华
  • 8篇王爱军
  • 6篇杨旸
  • 4篇张瑞
  • 2篇高抒
  • 2篇李占海
  • 1篇贾建军
  • 1篇吴祥柏
  • 1篇吴中

传媒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海洋通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泥沙研究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大通水文站径流量的时间系列分析被引量:25
2006年
为了研究长江人海径流量的变化规律,用小波分析方法和Hilbert—Huang变换分别对长江大通水文站1950-2004年的逐月平均径流量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长江人海径流量的长时间的演变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显示,其月径流量具有10年以上、8年、4年、1~2年左右以及1年以下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周期震荡主导着长江人海径流量的变化,对长江人海径流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及短时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张瑞汪亚平潘少明
关键词:径流量长江
河口海岸区悬沙输运量的声学多谱勒流速剖面(ADCP)观测技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基于ADCP的观测原理,推导出ADCP声学信息与水体中悬沙浓度的关系,从而提出用走航式ADCP在河口海岸区域进行悬沙输运量观测的方法。通过分析长江口的观测数据表明,在高悬沙浓度的河口区,用ADCP后向散射强度与采水样得到的悬沙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数学关系。
汪亚平高建华
关键词:ADCP沉积物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137Cs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08年
文章通过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的10个柱状样放射性核素137Cs的分析可以得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剖面中均存在清晰的最大蓄积峰,其峰值比活度介于5.68±1.03~21.74±1.39Bq/kg之间,平均值为14.11±1.10Bq/kg,最大蓄积峰所处的深度为55~117cm。剖面中137Cs最大蓄积峰应该与1963年的137Cs散落沉降相对应。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表层沉积物中的137Cs比活度范围介于0~9.19±1.12Bq/kg之间,并且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的表层137Cs比活度相一致。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可探测到的137Cs比活度的最大深度范围在88~160cm的范围内变化,137Cs蓄积总量为2361.30±174.38~17714.94±262.14Bq/m2,平均值为9664.97±100.05Bq/m2,137Cs比活度的最大深度及137Cs蓄积总量均表现出从岸向海逐渐增加的趋势。实测的137Cs总量均大于长江流域的137Cs背景值,说明了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137Cs蓄积既有大气散落直接沉降的来源,又有流域侵蚀带来的137Cs输入,并且主要以后者为主。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模型分析长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散落蓄积特征可以得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137Cs的蓄积以长江流域来源为主,说明了放射性核素137Cs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中的蓄积主要受流域侵蚀因素的影响。
张瑞潘少明汪亚平高建华
关键词:水下三角洲
ADCP在长江口悬沙输运观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04年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DC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测量流速的声学仪器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回声强度和现场取得水样的回归关系式而获得悬沙浓度的数据。本文利用在长江口两个站位的高频观测数据 ,对现场取得的悬沙作粒度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枯季长江口地区悬沙输送机制和悬沙粒度对水动力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 :平均流输运在整个悬沙输送中占主导地位 ,同时潮扩散和垂向扩散作用也是引起两站悬沙输运的重要因子 ;不同层次和不同时刻的悬沙粒度参数的变化 ,既和海 陆转换有关 ,也和潮相变化密切相关。
高建华汪亚平王爱军李占海杨旸
关键词:ADCP悬沙浓度粒度参数长江口
长江口枯季悬沙粒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0
2005年
2003和2004年枯季在长江口采集水样并作水文观测,对所获水样进行过滤和粒度分析,以计算悬沙浓度和悬沙粒度分布。结果表明,2003年11月小潮期间,悬沙中值粒径与悬沙浓度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关系,在大潮期间没有显著关系;在2004年2月小潮期间,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但在大潮期间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关系。枯季水体悬沙以粉砂组份为主,并且随着向口外的推移,细颗粒组份逐渐增加,但在拦门沙最大浑浊带附近,由于絮凝作用,沉积物粒度变幅较大,可产生粒径粗化的现象。小潮期间,砂含量较低,但与悬沙浓度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大潮期间,悬沙粒径粗化,但砂含量与悬沙浓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上述分布趋势与沉积物来源、当地的水动力条件和絮凝作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王爱军汪亚平高抒潘少明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悬沙浓度最大浑浊带长江口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210)Pb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速率被引量:31
2009年
通过对长江水下三角洲采集的十个沉积物柱状样中的放射性核素210Pb分析得知,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210Pb放射性比度在2.15~4.22dpm.g-1之间,210Pb沉降通量在1.50~11.21dpm.cm-2yr-1之间,过剩210Pb总量在>48.29~>361.68dpm.cm-2之间;210Pb沉降通量以及过剩210Pb总量均高于理论值,这表明在沉积物中存在210Pb的净输入和聚集。由210Pb放射性比度剖面所反映的沉积速率可知长江水下三角洲泥质沉积区沉积速率介于1.36~4.11cm.yr-1之间;总体上呈现近岸沉积速率较低,沿31°N纬线向20m等深线沉积速率升高的趋势,从122°15′E到122°30′E范围为长江水下三角洲的泥质沉积物堆积中心,其平均沉积速率为3.51cm.yr-1。
张瑞潘少明汪亚平高建华
关键词:沉积速率沉积通量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长江口枯季水动力悬沙特征与再悬浮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2004年2月13~22日枯季大小潮期间在长江口北港、口门及口外进行了水动力、悬沙浓度和盐度的全潮观测,并列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研究区域的再悬浮/沉降通量进行计算。进向讨论长江口枯季水动力和再悬浮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外以潮流作用为主,但流速、悬沙浓度和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仍与径流作用有关,观测期间再悬浮现象不显著,北港内及口门处,径流作用较强,盐度较低,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当流速较大时,底部再悬浮作用显著.计算结果表明,再悬浮通量的数量级为10^-3~10^-6kgm^-2s^-1,沉降通量为10^-9~10^10kgm^-2s^-1.
杨旸汪亚平高建华贾建军王爱军
关键词:悬沙浓度再悬浮长江口
近50年来长江入河口区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被引量:32
2008年
为了研究长江入河口区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规律,用Hilbert-Huang变换对长江大通水文站近50a来的月均含沙量和输沙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以研究它们在长江入河口区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虽然长江大通站多年含沙量和输沙量与多年径流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月均含沙量和输沙量仍具有类似径流的周期性震荡特征,即两者均具有显著的季节、洪枯季变化;含沙量具有26a,12a,4a和2a左右的周期性变化,输沙量具有27a,7a,4a,2a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周期性震荡主导着长江入河口区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分别是含沙量和输沙量下降加速的阶段,但90年代以后含沙量和输沙量下降呈减缓趋势。
张瑞汪亚平潘少明
关键词:HILBERT-HUANG变换含沙量输沙量长江
长江口南港底部边界层特征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对长江口2002年和2003年共4个潮周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流速对数剖面公式计算边界层参数,并对各个潮周期内的边界层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悬沙输送可能对垂向水流结构以及边界层参数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悬沙的时间分布特征对温度、盐度、水体密度的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体的Rf值普遍较高,分层稳定。此外,悬沙也可影响边界层参数,从而对水流结构产生影响。由于水体的层化作用,使层间的摩擦阻力增大,相当于在垂向上产生不同内边界层,因而影响了流速在垂向上的变化。
杨旸高建华汪亚平潘少明王爱军
关键词: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水流结构长江口
长江口水沙入海通量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73
2006年
在长江口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进行走航式断面观测,结果表明,采集水样获取的悬沙浓度与ADCP记录的声学信号(后向散射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可据ADCP声学数据获得沿观测断面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悬沙浓度剖面。分析结果表明,在徐六泾附近断面以往复流占优势,大潮期间单位时间最大水、悬沙通量值出现于涨潮期,落潮历时较长,落潮期水、悬沙通量分别大于涨潮期水、悬沙通量,净通量向海。长江口南槽拦门沙外侧主要为旋转流,涨潮期间内的水、悬沙通量均分别大于落潮期间的水、悬沙通量。2003年11月12日的观测结果表明,潮周期内通过徐六泾断面向海输运的水与悬沙通量分别为109m3和108kg量级;径流量与悬沙输运率分别为104m3/s和103kg/s量级。1998年以来徐六泾ADCP流量观测数据与同时间的大通径流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故可由大通径流量估算徐六泾径流量,作为长江入海径流量,以作为历史资料整编的一种手段。结果表明,长江入海年径流总量略大于大通年径流总量;而在枯水期间入海径流量小于大通径流量。
汪亚平潘少明H.V.Wang高建华杨旸王爱军李占海吴中
关键词:径流量悬沙浓度ADCP长江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